餓了麼“暖冬計劃”:假暖冬,真營銷

最近,餓了麼落地了“暖冬計劃”,要為商家調低費率,數字化賦能全行業,讓利於商家。

1月15日,餓了麼率先在廣東實行了“暖冬計劃”,選擇了2000家中小商戶提供降低費率的優惠,同時,其餘商戶維持原先費率不變。

緊接著,在廣東之後,重慶也加入了這一計劃。1月16日開始,重慶首批約2000家中小外賣商戶將享受包括調低3%的費率、減免配送費等舉措。

聽到這樣的消息,不只是商家,很多消費者也拍手叫好:又能5元錢吃下午茶、9.9元吃宵夜了!

但是,消費者並沒有等來便宜的外賣。那麼,餓了麼的“暖冬計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商戶和消費者感受到真溫暖了嗎?

1、“暖冬計劃”不懂商家的心?

事實上,餓了麼的“暖冬計劃”確確實實地落地了。

1月16日開始,重慶餓了麼為首批2000家中小外賣商戶“減負”,包括調低3%的費率、減免配送費等調整。

據重慶商報的報道,重慶光電路餐廳“金剛米線”的老闆娘宴麗說。她家的餐廳在餓了麼上的營業額平均每天為千餘元,生意好的時候也能達到兩三千元。近期費率下調之後,餓了麼的費率從18%下降到了15%,按27元的客單價算,平均每單的抽傭費用將減少0.8元,一個月下來能節省近1000元的開支。

這篇報道中提及,沙坪壩、楊家坪、九龍坡等地的一些商戶表示,近期餓了麼平臺的費率確有下調。像黔味思烤(楊家坪店)、九村烤腦花(科園四路直營店)的費率從15%降為12%,沫汐披薩(沙坪壩店)則從16%降為13%。

3%的下調確實做到了,但是餓了麼“暖冬計劃”並沒有搞清楚,什麼才是對商家最重要的。

對於商家來說,費率上漲所帶來的壓力是一件“奢侈的苦惱”——如果沒有訂單,費率漲不漲和你有什麼關係?

作為餓了麼“暖冬計劃”接入的首批商家,一位店主告訴筆者,其實佣金高點、低點並沒太大差別,關鍵是商家要提高產品的價值感,在包裝、服務上下功夫,讓消費者願意來你這兒下單。

“平臺方面,相比調整佣金,不如多做些活動。”這家店鋪是2018年11月份入駐外賣平臺的,他說,在有滿減、補貼活動的時候,一天能做到120單,如果沒有活動的刺激,單量一下子就掉到了只剩60-70單。

包裝、服務、活動……這些因素背後有一個統一的指向,那就是“單量”。就像這位店家所說的,“讓顧客願意來你這兒下單”才是商家最根本的利益。

也就是說,如果單量少,哪怕免費率,對於商家來說,也並不見得是優惠。

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商戶,餓了麼和美團的費率各有高低。有些商家之所以會在美團的費率高於餓了麼的情況下,依然選擇接入美團,是因為美團所能帶來的單量更有保證,商家則可以承擔目前的費率。

一位在杭州西湖區的店主說,他家的店鋪也是同時接入美團和餓了麼,剛滿一個月。兩個平臺的商戶費率分別是19%和20%,平臺日訂單量分別為700多單和200多單。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餓了麼降費率,他也不可能會放棄另一家平臺。

就像筆者在前文所算的那筆賬,一個月能省下一千多元的前提,是首先得有每天上百單的訂單。如果沒有訂單,哪怕是免費率,商家也掙不到錢。

所以,從商家的角度來看,降低費率是省錢,提升單量是賺錢。省出來的錢終究是有限的,更多的單量才是把生意越做越好的根本訴求。

所以,平臺若真要賦能商家,與其靠降低費率來“節流”,不如靠提升品質和服務來“開源”。這才是在外賣食品衛生問題日益嚴重的當下,實現平臺、商家和消費者共贏的解決辦法。“暖冬計劃”對商家的扶持只是隔靴搔癢。

若說紮根行業多年的餓了麼不懂商家的心,那誰也不會信的。那為何餓了麼依然選擇如此制定暖冬計劃?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3%的費率下調和全省僅兩千家的名額算不上什麼切實的利好,並不至於讓商家“感恩戴德”地稱讚,更無法讓鏈條最末端的消費者感受到實惠或者品質的提升,那為何餓了麼的“暖冬計劃”實行不過短短几日便獲得瞭如此聲量?在這背後,其本質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營銷動作。

2、假暖冬,真營銷

對於商家來說,“暖冬計劃”並沒有打在靶心上。因為,對於餓了麼平臺來說,“暖冬計劃”只是一個事件營銷的虛招,而不是運營層面的實招。

在局部地區、千家商鋪這樣的小範圍內“試點”降費率的同時,餓了麼在普遍的大範圍內仍舊在上漲費率。

此前,曾有消息稱,有外賣平臺費率上漲,商家難以承受退出平臺。對此,美團回覆稱:漲價是因為公司運營成本以及人工費用增加。而餓了麼方面,則順勢打出了“暖冬計劃”,聲稱口碑費率將要降至競對一半,餓了麼不漲價。

從餓了麼用“暖冬計劃”來作為對費率上漲的回應看,其中有至少兩個虛招。

其一,口碑原本就是零費率,如今是不降反漲。

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合資成立了口碑公司,對標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到店業務。為了快速切入市場,口碑在成立之初宣佈商家可免費使用平臺提供的所有服務,免費期為三年。三年之內,商家入駐口碑、在口碑售賣商品、接入手機點單等服務都不需要向口碑交費。

如今,三年之期將至,口碑開始收取服務費,“要降至競爭對手的五折”顯然是個帶著謊言的營銷式文字。

這種字面遊戲無意義,明面上降價、實質上漲價的事實,口碑的今年冬天一點都不“暖”。

就在餓了麼提出商家費率不漲價之後,財經網便報道稱,餓了麼的商家傭金已經上漲至26%。有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商家表示,餓了麼的佣金已經從去年6月的20%漲到24%,如果選擇平臺的蜂鳥配送,這一比例還會漲到26%。

一位剛在餓了麼開新店的商家也反映稱,餓了麼的佣金已經從2017年底的18%漲到了24%,如果是超級會員用紅包下單,商家每單至少要多補貼3元。

其二,“暖冬計劃”只針對極小部分的商家,對於餓了麼來說是九牛一毛,對於商家更是被難以雨露均霑。

來看“暖冬計劃”,廣東2000家,重慶2000家,對於餓了麼350萬商家總量來說,只佔了0.001%。十萬分之一的比例,卻被用來作為對“平臺費率普遍上漲”的回應,這是把人都當作傻子了?餓了麼“心機”爆表。

那麼,餓了麼此舉的意義在何處?

仔細看看餓了麼的“暖冬計劃”,我們會發現餓了麼此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小微商家身上。這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因為在外賣行業進入精雕細琢的下半場競爭之後,大部分大中型品牌商家均以實現了外賣、堂食兩手抓,並且仍舊以堂食為重。

目前,在堂食領域,也就是平臺的到店業務上,美團點評,特別是大眾點評,已經構築了從供應鏈到後廚管理,再到訂位、排隊、電子點餐、評價、付費等整個鏈路的SaaS系統,而商家對於這條“數字化”的依賴非常強大,不僅是數字化產品的易用性體驗,還包括用戶習慣、鏈路真實貫通能力等等因素。

這一點,相比於同樣聚焦到店業務的口碑,美團點評具有是難以追趕的優勢。

而小微商家,大多是夫妻店,因為規模小,所以對數字化鏈路的需求很低。因此,它們對美團點評前後端服務的依賴也小得多,餓了麼轉變其路徑成為可能。

從餓了麼來看,小微商家、三四線城市等“下沉市場”是更容易攻入的“薄弱地帶”,投入同樣的成本,可以轉化為更多的市場份額。

按投入產出比來算,很划算。

而從市場份額來看,美團的外賣業務如今的市場份額約為餓了麼的兩倍。體量小的餓了麼打價格戰具有優勢:打出同樣的優惠力度,美團的成本是其兩倍。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餓了麼仍然不敢在全平臺的範圍內降低費率——身為阿里體系的一部分,餓了麼顯然不能太任性。

於是,懷揣擴大市場份額的渴望,餓了麼打出價格戰,卻又不敢實實在在地讓利,好好的一場“暖冬行動”最終被做成了一場營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