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定增到回購,市場博弈的變量,是輪迴,還是新格局

從定增到回購,市場博弈的變量,是輪迴,還是新格局

我國股市的歷史裡,似乎有談IPO色變的傳統。每逢股市走熊,IPO成為眾矢之的,在市場與輿論雙重壓制下,暫停lPO變成了民意測試。股市初期,由於流動性有限,超量的新股供應,的確為市場不可承受之重。這一點,在股權分置改革前,表現最為明顯。股改前,我們的股市由政策主導,非市場化特徵導致交易不活躍,lPO往往左右市場起伏。2012一2013年是重要年份,這二年我們的市場實現了全流通,標誌著股市初步完成了市場化。巧合的是,市場也在這個階段完成了尋底。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現象,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個市場化的我國股市,它的真實起點在2000點水平。在這個時候,對應的上市公司數量約2500左右。

一個市場化的股市,應該多少上市公司適宜,這恐怕誰都無法說清。不過和同期美國3800家比較,我們當時2500家上市公司不為多,而美國這時期上市公司公司數量是最低時期,美國1997年時的上市公司數量為7459家。2012一2014年,雖然股市指數不好,但實際中小創賺錢效應不錯,即賺錢不賺指數效應強。還有一點,那時經濟正在降速,尤其是週期性行業,由拋物線的頂點開始下滑,但是,社會上流動性卻是很充裕,不缺錢,銀行理財方興未艾,到處是錢尋錢,以致眾多投機炒作事件風起雲湧。

現在回想起來,2012一2014年是個特殊的時期。股市實現全流通,步入市場化階段,指數低迷,但中小創卻有一定賺錢效應,社會上資金的流動性豐富。在這樣這個時期,2014年開始把流動性導入股市,以估值相對低的盆子來裝超發的貨幣之水,無疑是正確的決策。

從定增到回購,市場博弈的變量,是輪迴,還是新格局

所以,2014年之後的IPO,即便節奏加快了,其實對市場影響並不大。20Ⅰ5一2017年ⅠPO高峰期,年均發行300家,年融資額也不超過2000億元。2000億左右的融資額,對一個日均交易額3000億左右的市場來講,形成不了太大的抽血壓力,相反還可為市場注入一些活力。這個時期,真正影響市場的是定增再融資這個東西,它一下子改變了股市的供求市場格局。

粗略統計下,2014一2017年上市公司定增再融資超過了5萬億,而同期IPO不超過5000億。參與定增的主力為各類型的基金,而他們原本是二級市場買股的主力,這些基金參與定增的目的就是獲得資本溢價。他們的定增股,一旦解禁,只要有盈利,減持起來絕對徹底兇猛。對二級市場,5萬億的輸血變成了5萬億的抽血,實際就構築了10萬億的壓力,這對市場的影響可想而知。相對來說,IPO的幾千億,體量小,原始股東減持限制也多,而多數大股東,主要還是致力於依託資本市場做大企業,與參與定增的機構,在減持動力也有區別的。

所以,以我們lPO發行節奏,結合我們的經濟體量,lPO融資其實早已不是個問題。相反,保持它的節奏,逐步降低新股估值,以時間換空間,或許困繞我們市場的高溢價發行會被市場本身所解決。只是,突然的寬鬆再融資定增,一下子擾亂了市場。無節制的再融資,意味著市場主導的融資讓位,也正是由此,我們正常的股市市場化,向後退了一大步,這是很可惜的。好在監管層後來意識到了再融資問題,2018年馬上定增降至冰點,算是堵住了這個市場出血點。

5萬億的定增壓力,大約處在上證的3200一3500點的區域,所以未來要通過這個區域,在這個區域必有長期的震盪消化。除此之外,除非再有新的積極變量因素。

從定增到回購,市場博弈的變量,是輪迴,還是新格局

當前,市場吹起了回購風。那麼,回購會成為這個變量因素嗎?

相對再融資抽血,股市回購相於為市場輸血,同時,它的的正面導向也是毫無疑問的:通過回購,對上市公司股價是一個支撐;以最明確實用的方式向市場傳遞公司股價被低估的信號;有錢去回購,彰顯公司的內在實力和底氣;通過回購,通過註銷註冊資本的方式,公司市盈率提升,真正的改善和提高財務水平。世界上由回購作為因素之一而驅動走牛的市場,美股應該算是典範之一。自次貸危機以來,美股演繹了十年牛市,這個十年牛市有很多因素促成,而回購在這些因素裡應該說是關鍵因素。根據統計數據,美股自次貸危機以來,美股公司回購金額超過4萬億美元,佔他們公司淨利潤總額50%以上。

儘管如此,通過回購實現市場反轉,至少短期內還是不現實的,主要體現在:一是目前市場最賺錢的為週期性行業,他們有回購的資金實力,但這些公司以國企為主,回購動力不足。二是回購動力較強的主要集中在民營上市公司,但它們多數處於競爭充分行業,在當前經濟調整轉型期,資金實力有限,因而回購力有限。三是2015一一2017年的巨量定增,集中未來三年解禁,要越過這個區域,要匹配天量回購,短期顯然是不現實的。

雖然短期不能改變市場,但從長期的角度,如果回購今後成為驅動股票走強的主力因素,而不是依靠高送轉這種財務概念遊戲,我們的市場未嘗不能複製美股道路。

從定增到回購,可以說市場的倒逼,是博弈下出現的變量,至於是輪迴還是新格局,既取決於我們的監管,也取決於我們市場交易的趨向。如果本此回購僅僅是權宜之計,僅僅是想穩定市場,政治意義大於市場意義,一旦危機過後,又是高送轉之風主導,回購退潮,市場大概率又是一場輪迴。如果相反,以本次市場調整為契機,回購成為主流趨勢,市場融資不淪為圈錢遊戲,而是通過市場而非政策的配置,將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到改善經營上,我們的市場,將大概率進入新格局,而眼下只是一個起點。

從定增到回購,市場博弈的變量,是輪迴,還是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