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荒涼,到哪兒都是遠方

對於傻瓜而言,旅遊是最快樂的天堂。

我們最初的旅程使我們發現:對於我們來說,地方是無關緊要。

在家裡,我夢想著:在那不勒斯,在羅馬,我可以陶醉在美的海洋中,丟掉我的憂傷。

我打點好衣箱,擁抱過朋友,登船航海,最後在那不勒斯醒來,旁邊還是那嚴峻的事實,那個我原來逃避的,毫不退讓,同一個憂傷的我——愛默生。

心若荒涼,到哪兒都是遠方

年少的我也愛追夢,也憧憬著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覺得追求遠方的旅行是一種很有逼格的事情。

三、四年前,我也和很多偽文藝青年一樣,熱衷旅行,熱衷去每個旅遊城市的推薦景點打卡,發圖曬圈,然後配上一段小清新的旁白。似乎在宣示著自己有品質的生活。掩藏自己實際是四五點鐘起床,退房,坐動車,爭取4天遊5個城市的匆忙。浮躁的旅行除了回程帶著的一身疲憊,和給同事聲情並茂展示時的虛榮滿足,沒有什麼值得留下。

心若荒涼,到哪兒都是遠方

後來我去遠方旅行的目的,不再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是變成為躲避生活的煩擾。

每當我遇到生活不順心的時刻,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如何去面對解決,而是想著出去走走可能就好了。

如愛默生所言,每次在機場出走時,內心是雀躍的,憧憬的,澎湃的,我以為我即將擺脫了一個大麻煩,幻想著我消失的這幾天,麻煩也會隨之消失。自欺欺人的出去玩了幾天,可當返程飛機的降落架接觸到地面的那一刻,我已經感到一陣壓力向我襲來,當然不可能是氣流造成的,是我對走時那件煩心事的憂慮和不想面對的抗拒又從內心深處冒了出來。雖然有的時候回來,難題確實已經解決了,但我內心並沒有一種釋然,而是一種自我懷疑和譴責。

心若荒涼,到哪兒都是遠方

現在,隨著閱歷的增加,生活的積澱,旅行不再是我解決問題的手段,也不再是我滿足虛榮的窗口,而成為了我生活的調味品,濃些淡些都無妨。

因為我體悟到了狂熱的追求遠方,實際是內心的荒蕪。蕪雜的內心讓我們恍惚間以為,出去旅行可以用見聞,聽聞來填滿,實際那些不知事的旅行消耗的時間和精力會讓我們更加的空虛和無法自處。

與其用空虛的身遊走四方,不如讓心靜下來,自律自省,先讓心獲得滿足。讓心和腦把你渴望的遠方走一遍,遊歷名山大川,賞遍田園風光,窺探名人軼事,解讀歷史風情……

心若荒涼,到哪兒都是遠方

這樣,下次去遠方的時候,心就不會再四處飄蕩。心會像走進了自己家的後花園,自在的欣賞那些似曾相識的場景,那些帶著記憶溫度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