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斷親”越來越多,明明有血緣關係卻不來往,為什麼?

在我們這裡,從大年初二開始,就要開始各種走親拜友

的活動,直至大年初七,這段時間可以說是過節“最忙”的一段時間,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更是對這些事情格外在意,早早的起床洗漱,希望在親戚面前呈現個好的狀態,可跟老人有強烈對比的就是那些年輕人,我朋友小李就是對走親戚極其反感的人,每到走親戚的時候就這事那事,有時候還故意不起床,說他兩句就滿臉的不高興。其實像我朋友小李這種情況不在少數,我總結原因有三種。

在農村“斷親”越來越多,明明有血緣關係卻不來往,為什麼?

首先,兩代人的生長環境不同,在過去老一輩人種植的良田很少,加上家裡孩子又多,經常有“不夠吃”的情況出現,在那個艱難的歲月裡,我少吃一口,你早睡一點,兄弟姐妹真可以說是“熬”過來的,即便現在生活好了,那份同甘共苦的親情也是牢系在心裡,並且在年入暮年的時候,還常常想起哥哥偷偷塞給的窩頭,還有妹妹給他扎的草鞋,言由心生,所以許多老人都愛給孩子們將過去的事情。可現代年輕人,可以說是跟過去的生長環境大不相同,所以形成了現在親戚“不親”的情況。

在農村“斷親”越來越多,明明有血緣關係卻不來往,為什麼?

不用太久遠,就拿現在社會的主力80 、90後來說吧,這一代人可以說是生長在“列車”上的一批人,這一代人經歷了國家經濟騰飛最快的三十年,可以說是最繁忙的歲月,並且養兒育女的觀念發生轉變,衍生出許多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忙於生產,對孩子親人意識的培養就弱了許多,就拿我來說吧,許多親戚都沒有見過面,只停留在“好像有這麼一個親戚”的基礎上,加上成長時沒有兄弟姐妹陪伴,對除父母以外的任何人都很陌生,自然對於走親戚這種事很淡漠。

在農村“斷親”越來越多,明明有血緣關係卻不來往,為什麼?

並且現在好多親戚聚在一起,都是談論男婚女嫁的事情,誰家姑娘嫁了一個好人家,誰家小夥娶了一個漂亮媳婦,有意或無意之間難免提到自己的婚姻情況,和收入情況,就跟“過堂審訊”一樣,可這些事情大多年輕人不願意提起,礙於臉面又不好反駁,諸如此類,就增加了年輕人反感“走親”的情況。

在農村“斷親”越來越多,明明有血緣關係卻不來往,為什麼?

最後一點也是最現實的一點,那就是“嫌貧愛富”,見你有錢,就會在酒席上多敬兩杯酒,見你沒錢,甚至可以當你是空氣,甚至有錢親戚家,送來兩個普通的蘋果,到別人口中也是送的進口的“可貴啦”,而你送多貴重的禮物,他也會認為是地攤上買的便宜貨,這就叫做勢利眼,我朋友給我說,遇到這種情況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放下東西走人,水也不喝就走,回家清淨。當然這種情況比較少,算作個例。

在農村“斷親”越來越多,明明有血緣關係卻不來往,為什麼?

當然啦,親戚走動是必要的交際手段,也是維持家庭和睦的方法,哪怕時隔多久,哪怕間隔多遠,這份血緣的紐帶也是牢牢的將我們捆在了一起,平時可能顯不出什麼,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當朋友都靠不住的時候,會伸援手的也大多是親戚,患難見真情,消除反感改變看法,最以後的道路絕對有幫助。

在農村“斷親”越來越多,明明有血緣關係卻不來往,為什麼?

最後叮囑所有人一件事,當你給自家親戚見面的時候,別問“知道我是誰不”“我是你的什麼人啊”“知道我叫什麼不”等等,這些話讓年輕人很反感,因為我們真的認不出來你是誰,尤其前兩天有一個人問我“是小來不”我說“是啊”“還知道我是誰不”他問道,我說“知道啊,怎麼能忘了呢”,他說“我是誰啊?”說實話我是真不知道他是誰,尤其你還帶著帽子帶著口罩。

今天就到這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