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從廢銅裡撿回50噸文物無償上交 獲得4000元獎勵

有人說,故宮的頂級書畫,有一半以上是張伯駒捐獻的。而在山西博物館的青銅器展覽裡,有一大批青銅器也是來自於這樣一位傳奇式人物。在前後將近20年的時間裡,他從廢銅裡撿回了3200件青銅器,總重量達50噸,最終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老人從廢銅裡撿回50噸文物無償上交 獲得4000元獎勵

初識國寶

1964年,雷毓祺在太原銅業公司擔任生產總調度。有一天,他無意中看到了《上海冶煉廠爐前揀選文物》的報道,深感觸動,自己的公司經常處理廢銅,這些原料裡會不會也有文物呢?那個時候,無人炒作,很多人都不認識文物,也不知道文物的珍貴价值,多數都會將其當作破銅爛鐵來處理。

老人從廢銅裡撿回50噸文物無償上交 獲得4000元獎勵

原始幣

沒過多久,雷毓祺就從銅料中發現了一件小銅“鏟”。銅鏟不大,但器型卻很特別,似鏟非鏟,不像現代的東西。

後來,山西省博物館的吳連城來銅廠辦事,雷毓祺就把這個小東西拿給他看。沒想到吳連城看後驚訝的道:“這可是個好東西,這是西周時期的貨幣—原始幣,是國家的一級文物!”

老人從廢銅裡撿回50噸文物無償上交 獲得4000元獎勵

秦呂不韋少府戈

後來吳連城將這一發現寫成文登在了雜誌上,這件事對雷毓祺的觸動很大,讓他認識到了工作的價值,堅定了“尋寶”的信心。

踏上尋寶路

老人從廢銅裡撿回50噸文物無償上交 獲得4000元獎勵

雖然有了目的有了動力,但雷毓祺一直從事生產工作,對文物可是一竅不通。但一想到珍貴的文物隨時可能會被融化成銅汁,他下定決心開始學習,訂閱了許多雜誌,購買了相關書籍,邊學習邊實踐,也不斷的請教專家,終於走上了漫漫尋寶路。

從此以後,只要廠裡來了原料,他一定會出現在現場,從大堆的廢料裡尋找珍貴的文物。當上廠長之後,雷毓祺成立了專門的文物組,負責翻撿文物。

力排眾議的堅持

雷毓祺的認真讓別人產生了很多猜疑,有人質疑他是為了名利,還有人偷偷舉報他,導致他被相關部門審查了3個月。

老人從廢銅裡撿回50噸文物無償上交 獲得4000元獎勵

面對誤解和非議,雷毓祺和他的文物組耐心的向大家宣講文物的重要性,文物代表著民族的文化,是祖宗留給後世子孫的瑰寶,絕不能毀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

老人從廢銅裡撿回50噸文物無償上交 獲得4000元獎勵

最終,在前前後後20年裡,雷毓祺及文物組翻撿了數十萬噸廢料,尋回了3200件文物,總重達

50噸,其中有大到2米高的青銅佛像,小到直徑幾釐米的銅錢、銅箭頭等等。

50噸青銅器文物中,有國家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200餘件,三級文物多達3000多件,前後跨越3000年曆史,全部上交給國家相關單位。

獲得獎勵4000元

老人從廢銅裡撿回50噸文物無償上交 獲得4000元獎勵

太原晉祠博物館

1985年,山西博物館舉辦了揀選文物展,雷毓祺成了揀選文物的名人,先後獲得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博物館頒發的保護文物先進個人證書等多次表彰。

老人從廢銅裡撿回50噸文物無償上交 獲得4000元獎勵

同年,他將國家獎勵的4000元現金全部捐獻給了公司幼兒園,還將獎勵給他的一臺黑白電視機放在廠裡職工宿舍讓大家看。

面對這麼多榮譽和獎勵,雷毓祺並沒有忘形。退休後的雷毓祺也喜歡收藏,他的藏品種類繁多,但絕沒有任何一件青銅器。對於雷老來說,撿回來的文物都是國家的,自己一件都不能留,這是原則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