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后號”如何打開中美交往大門?

“中國皇后號”如何打開中美交往大門?

晚清時期是中美文化交流從無到有,從最初的涓涓細流到後來的蓬勃發展時期。1784年美國“中國皇后號”來華貿易開啟了中美交往的大門,“中國皇后號”來華雖然是一次商業之旅,但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商船帶回的大量中國瓷器和絲綢展示了中國繪畫和詩歌的成就。

1783年,剛剛贏得獨立的美國國庫空虛、財政竭蹶,對外面臨著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的經濟封鎖和貿易歧視,謀求生存與發展成為這個新生國家的首要任務。於是,急於尋求海外商業機會的美國商人和政府開始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中國。

“中國皇后號”如何打開中美交往大門?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月22日,由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等美國費城商人出資籌劃,約翰‧格林(John Green)擔任船長的“中國皇后號”商船從紐約港起航,而這天正是華盛頓總統52歲的生日。美國國會對這次航行十分重視,特別為其頒發了航海證,並加蓋了美利堅合眾國國璽。滿載著人參、毛皮、羽紗、棉花、鉛等貨品。“中國皇后號”跨洋過海,航程20900公里,於半年後抵達廣州。在中國的3個月時間裡,美國商人不僅順利地出售了他們的貨物,而且採購了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最終於1785年5月10日返抵紐約,結束了其漫長的跨洋之行。

“中國皇后號”首航中國的舉動不僅在美國國內贏得了讚譽,而且掀起了美國商人向遠東地區發展沿海貿易的高潮。中國的商品開始不斷進入美國人的生活,中國這個神秘的東方古國也開始慢慢被美國人所認識。

“中國皇后號”如何打開中美交往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