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有多難?車企車商籤“軍令狀” ,新勢力漲價應付“退補”

“不出正月還是年”,這應該是春節結束後的首個週末。一些著急的企業已經開始了新一波的營銷活動了,以長安為例,已經急不可耐地在深圳舉辦一波試駕活動,只是不巧正逢一場春雨。


2019有多難?車企車商籤“軍令狀” ,新勢力漲價應付“退補”

而比亞迪、吉利、奇瑞等車企已經舉辦了開春表彰會、2018年總結會、2019誓師大會,個個如作戰指揮部,果真汽車行業是一個激烈的戰場。幾乎沒有哪個行業能競爭那樣激烈,就因為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幾乎沒有壟斷,各憑本事吃飯,優勝劣汰。


2019有多難?車企車商籤“軍令狀” ,新勢力漲價應付“退補”

吉利

2019有多難?車企車商籤“軍令狀” ,新勢力漲價應付“退補”

比亞迪


2019有多難?車企車商籤“軍令狀” ,新勢力漲價應付“退補”

奇瑞

2019有多難?車企車商籤“軍令狀” ,新勢力漲價應付“退補”

長安乘用車

近日新聞仍然著眼於各家車企的新品規劃、2018年及2019年1月的銷量總結分析、新能源退補政策發佈前的各家反應、以及正式開工前的各項人事變動。

2019年車市走向如何?真得很難說。

上汽2019年“綿裡藏針”

開局的一月,有2018年“利潤奶牛”之稱的上汽集團銷量表現平平。集團總銷量為61.15萬輛,與去年同期71.22萬輛相比,下滑14.13%。

雖然一個月的銷量已經是觀致這樣“命途多舛”品牌全年銷量的幾十倍,但畢竟同比下滑超出了10%。


2019有多難?車企車商籤“軍令狀” ,新勢力漲價應付“退補”

上汽集團利潤豐厚的2018年

不過,看看2018年上汽的銷量狀況,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年銷量分別突破200萬輛;自助乘用車板塊的榮威和名爵年度銷量大增;而需要重點提及的上汽大通年度銷量更是突破12萬輛,同比增幅14.5%。

所以,新春佳節剛結束,上汽大通就在雲南宴請媒體大咖踏春試車,洱海邊、麗江古城都留下了“媒體老師”踏春靚穎。畢竟,人家的確有慶祝的理由。

上汽大眾在2019年的首月表現不佳。這個昔日乘用車市場的領頭羊出現了11.18%的下挫幅度。榮威和名爵這兩家上一年貢獻了佳績的自主品牌1月份的銷量表現也不佳。

走勢不明的2019年市場,上汽集團的表現可以視作一個剪影。但這僅僅是1月份。

吉利1月攻勢強勁

如果說上汽“開局不利”,或者“綿裡藏針”,那吉利汽車1月份的勢頭則表現出強勁攻勢。

先來看吉利2018年的表現,我們知道2018年中國車市經歷28年來首次負增長,吉利並未達到158萬輛的年目標,但其全年累計銷量首次突破150萬輛,同比增長了20.3%,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


2019有多難?車企車商籤“軍令狀” ,新勢力漲價應付“退補”

2019年吉利首款新車預熱

而1月份,吉利汽車的確迎來銷量開門紅,銷量共計158393輛,同比增長2%,環比增長約70%。從這珍貴的“2%”可以看出,吉利1月份的表現算是“逆市增長”了。

為了再接再厲,吉利在元宵節剛結束就已經在規劃三款新車的上市了。

2月22日,吉利汽車正式將此前代號為FY11的轎跑SUV定位為“星越”,寓意“星耀不凡,超越未來”。同時,吉利汽車也正式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申請——將所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星越”,以致敬人類亙古以來對宇宙星空、對未知事物不斷探索超越的“星越精神”。

這一波正趕上了“流浪星球”電影大熱,普通消費者對“星空探索”、“宇宙奧秘”正是關注熱潮期。有了去年中國品牌銷量第一的優異成績在先,後年就只能繼續超越了。也難怪吉利的“緊迫感”那麼強。

造車新勢力調價應對“補貼退坡”

僅僅從上汽、吉利兩家典型車企的1月銷量,可能看不出2019年會呈現怎樣的市場走向。不過,新能源補貼新政還沒出臺,一些新能源汽車廠家已經陸續發佈新政策應付“冬季”了。

先是發展堪稱閃的新特汽車在1月23日官宣:

“新特DEV 1的補貼後售價上調為7.19-7.79萬元,本次調價僅涉及補貼後售價,其廠家指導價、車型配置併為發生變化。DEV1創智版由上市時的66900元調至71900元,漲價5000元;DEV1創睿版由上市時的71900元調至77900元,漲價6000元;


緊接著2月1日,小鵬汽車打響新能源新車2019年漲價第二槍,據官宣:

“小鵬汽車G3自2月1日起全系調整補貼後售價,補貼後統一售價從13.58萬-16.58萬元調整至15.58萬-19.98萬元。相比於12月份新車上市的首家,增加幅度為2萬-3.4萬元,最低漲幅約15%。”


退坡補貼政策還沒正式下發呢,這些車企就搶先宣佈提價,從新特和小鵬汽車發佈“漲價”的時機來看,他們是希望這些消息能保持低調的。節後,又一家新勢力造車企業“零跑”卻針對旗下首款車型S01推出購車保價計劃:在2019年5月31日前交付零跑S01預付款的用戶均可享受綜合補貼後價格政策。


2019有多難?車企車商籤“軍令狀” ,新勢力漲價應付“退補”

政策扶持之下 補貼退坡讓企業很“慌”

看看業內“毒舌”怎麼評價新勢力的這波漲價和降價:

“沒幾個人買,價格隨便漲。”

而至於在業內鮮有人關注的零跑汽車,則被評價為“造車資質都不一定有,造安防產品的來造車來著。”

不僅僅是造車新勢力有新能源車,“新能源領跑者”比亞迪、廣汽新能源等傳統車企也都有新能源產品,補貼退坡,必然也會對這些企業的產品有一定影響。但他們並未著急調整價格,比亞迪公關部針對“補貼退坡”政策一事表示,“比亞迪的新能源車若要調價可能也得3月之後了”。

畢竟傳統車企基礎厚實,底氣還是足的。

年還沒過完,車企都開始拼了。強勢品牌做產品規劃預熱、弱勢品牌做人事調整戰略規劃,雖然新品上市和試駕活動尚未正式開啟,購車智囊團已經從各大車企的小動作中提前感受到了2019年開局的“焦灼感”。

焦灼之下,收到無數個“加油”,與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