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了千年的名将,史学家坚称史无其人,不料,其遗作不期然出土

流传了千年的名将,史学家坚称史无其人,不料,其遗作不期然出土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记》诞生之前,史书体例或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是为编年体史书;或以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是为国别体史书。

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另辟蹊径,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首创纪传体通史,连贯地记述了各个时代史实。

太史公司马笔下有人物传记,含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的人物有皇帝、贵族、官吏、将士、学者、游侠、卜者、农工、商贾等。

这里面,有一个特殊群体,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关注。

即进能兴人国、退能覆人国的名将、军事家群体。

流传了千年的名将,史学家坚称史无其人,不料,其遗作不期然出土

其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了廉颇;《白起王翦列传》写了白起、王翦;《孙子吴起列传》写了孙武、吴起;《乐毅列传》写了乐毅;《淮阴侯列传》写了韩信……

此外,还有附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李牧、赵奢;附于《白起王翦列传》的司马错;附于《孙子吴起列传》的孙膑;附于《乐毅列传》的乐羊;附于《淮阴侯列传》的钟离昧、李左车等等。

这些人,无一不是响当当的狠角色,每一个都足以搅得风云动荡、山河变色。

流传了千年的名将,史学家坚称史无其人,不料,其遗作不期然出土

但是,史学大师钱穆却认为,附于《孙子吴起列传》的孙膑,其实上是历史上不存在的,属于虚构人物。

他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辩》中深入浅出地考证出:孙膑和孙武是同一人,所谓的《孙膑兵法》就是《孙子兵法》!

的确,《孙子吴起列传》对孙武的记载只有一个真假莫辨的“吴宫教战”故事,孙武的人物形象非常模糊。而孙膑运用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的故事却活灵活现。偏偏孙膑又没留下有名字(“膑”是指他受到了膑脚的酷刑,膝盖骨被剔),且流传下来的只有十三篇《孙子兵法》,并没有《孙膑兵法》的踪影,实在没法让人不怀疑。

流传了千年的名将,史学家坚称史无其人,不料,其遗作不期然出土

本来嘛,《汉书.艺文志》中还曾提到《吴孙子》(即《孙子兵法》)和《齐孙子》(即《孙膑兵法》)。但到了《隋书.经籍志》,《齐孙子》就不被提起了。

钱穆因此断定,孙武、孙膑同为一个人,即孙是其姓,武是其名,膑是其外号。

流传了千年的名将,史学家坚称史无其人,不料,其遗作不期然出土

该观点一经提出,渐成史学界定论。

然而,1972年,考古人员在山东临沂的银雀山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两部书,名字赫然都是《孙子兵法》

其中一部和现在传世的 《孙子兵法》相同,显然是《吴孙子兵法》

另外一部则是以孙膑为主角的,当然就是失传多年的《孙膑兵法》了。

流传了千年的名将,史学家坚称史无其人,不料,其遗作不期然出土

《孙膑兵法》共16篇。第一至第四篇记孙子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第十六篇《强兵》篇也记述了孙子与齐威王的问答。第五至第十五各篇,篇首都称“孙子曰”,其文体、风格与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及其佚篇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这些篇中的“孙子”应该是代指孙膑。

至此,困惑了人们一千余年的迷团终于破解。

即《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孙武仕吴、孙膑仕齐的经历是真的,且他们各有兵法传世。

流传了千年的名将,史学家坚称史无其人,不料,其遗作不期然出土

在此基础上,历史学家认为,孙武是吴孙子,孙膑是齐孙子,他们分别是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人。

经过进一步考证可知,孙膑是孙武之后世子孙。且《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之间存在内在的师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阐述和继承。两者共同构成了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兵家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