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參議院」叢屹:把人才“引進來、育出來、留下來”

人才是創新的基礎,人才就是未來。實現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首要因素。5月16日,天津市政府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重磅發佈了《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和《天津市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全力打造最優政策組合,大力推進智能科技和產業發展。對此,津雲記者專訪天津財經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秘書長、博士生導師叢屹教授。

津雲記者:本次人才引育政策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叢屹: 此次天津市推出的“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立足“一基地三區”的發展定位,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面向海內外引進和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高層次產業人才、高技能人才、緊缺專業人才等四類人才,不但頂層設計目標清晰,而且,人才層次的規劃結構分明、體系完整。

“海河英才”計劃最大的亮點,是完整有序的高層次高水平人才隊伍的規劃建設思路。行動計劃充分體現了人才優先的戰略意識,四大類人才隊伍的設計,改變了過去分散在各個領域選拔人才的傳統做法,體現了人才戰略的頂層設計理念,面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精英人才的引育標準和措施,詳盡周到、不拘一格,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創新發展,科技為先,科學家隊伍是區域創新系統中的核心要素。“引育高層次創新人才”計劃,充分體現了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理念,既重視面向全球引進、培育和支持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發揮這兩類大師級人才在實現科技創新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也重視面向人才梯隊的持續發展,通過培育和引進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著力構建人才隊伍發展的後備力量。

產業創新,離不開市場,離不開企業家精神。“企業家老大”,創新、創業型的企業家是市場和產業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引領力量。“扶持高層次產業人才”計劃,突出了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引育創業領軍人才,面向先進技術轉化、扶持科技型高端創業人才,尤其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有產業化應用前景創新成果的創業人才。該計劃提出的“111”工程,側重通過培養和激勵,催生傑出、優秀、新型企業家人才的不斷湧現。

高水平的產業發展,離不開“工匠精神”,高水平的職技人才是產業結構實現“三大變革”、尤其是質量和效益變革的中堅力量。“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計劃,主要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關鍵性技術技能崗位,引進、培育和激勵優秀技能型人才,以技能大師、技能名師、技術能手帶動技能型人才隊伍的成長。

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是城市現代化的基礎。“集聚急需緊缺專業人才”計劃,面向現代化天津所需要的科教文衛事業發展人才,重點打造“津門醫學英才”、“傑出津門學者”、“宣傳文化五個一批”和現代服務業高級資格型人才隊伍。

津雲記者:此次人才引育政策與智能產業發展政策同時出臺,二者有何關聯?

叢屹:兩項政策同時出臺,不是偶然,而是高度相關、本意就是發揮兩項政策的協同耦合效應,這完全符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因為大家都知道,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是天津著力打造的、圍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國際交流平臺,體現出我們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把人工智能及智能製造擺到了產業發展序列的首要位置。所以,不難理解,智能大會起到了創建良好產業氛圍的作用。

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目前相對於其他省市,我們在人工職能產業發展中,既有基礎和優勢,也存在短板。其中,主要是人才的短板。目前,從國內各區域的總體發展狀況來看,人工智能產業在京津冀區域的發展有優勢、有潛力。區域內部看,京津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在天津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因此,藉助這次國際交流的機會,我們相應地推出引育高層次人才的行動計劃,有“一石二鳥”的效果。一方面我們確定的高層次、高水平人才引育行動計劃,既然是重點面向人工智能產業,正好藉機宣傳,吸引人才、宣告我們的人才發展理念;另一方面,配合人工智能大會,人才優先戰略也同樣支撐了我們發展智能產業的戰略意圖,可以讓業界、尤其是業界人才看到天津正在努力構建和完善的產業氛圍。所以,二者同時出臺,顯然是有佈局、有設計,效果上相得益彰。

津雲記者:人才引進來之後,該如何把人才留下來?

叢屹:此次行動計劃,除了重點對引育的各級各類高層次高水平人才進行界定,還突出了人才成長髮展環境的優化設計。一方面,“打通渠道”,加大了對創新平臺、孵化平臺、培訓和服務平臺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創新機制體制”,完善了人才評價、促進人才和成果流動、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

行動計劃的另一個亮點,體現在對引育高層次人才的環境建設上。以往的政策往往都是單點式的,配套性較弱,落地效果不佳。我們過去經常說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環境留人,實際上是在說,創造一個好的引育人才的環境是格外重要的。這次政策突出了服務於人才引育的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提供更好的服務,用感情留人;提供更好的平臺,提供更好的支持性政策,用環境來留人。

如果要解讀一下此次行動計劃在引育人才環境方面的舉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側重搭建引育人才的平臺,包括園區平臺、孵化平臺和技能培訓類的平臺等的政策支持,相當於打通了一個人才引育到落地產業化的通道。這是一個重要的環境建設,可以有效對接人才、資金和企業之間的關係,避免企業和資金找不到人才,人才找不到資金和企業。

二,側重為人才和成果的流動創建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強化了對人才創新創業的支持與服務,強化了對成果轉化應用的支持和服務。在人才和成果的流動方面,通過打破機制體制障礙,實現其有效配置。

三,側重為人才的引育提供高效的服務環境。圍繞著人才落戶、居住條件等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務保障體系,降低人才的進入門檻、為人才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務等。

總之,要讓人才“引進來、育出來、留下來”,真正創造出高層次人才在天津創業創新發展的好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