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再談槓桿二三事

槓桿到底是價值毀滅的洪水猛獸,還是財富自由的倍乘數。相信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通過槓桿實現了財富自由,也有人為槓桿所傷,還需要提升駕馭這頭猛獸的能力。

先說第一事,這個是二馬自己的例子。2015年牛市破滅的時候,二馬在最低點買了創業板B,創B 反彈的不錯,二馬也取得了不錯的盈利。由此二馬喜歡上了分級B這個槓桿。二馬2016年在操作風格上整體喜歡中小創,喜歡高拋低吸。經常大跌後買入,上漲一些後賣出。屢屢有斬獲。這裡面二馬最喜歡的就是創業板B。二馬在2016年做了多次高拋低吸。都很成功。危機在2016年12月來臨,又是大跌,二馬在大跌後買入。然後繼續下跌,二馬繼續補倉,再下跌,再補倉。轉眼,2016年的整體利潤化為烏有。二馬在週末仔細想了一下,在劉士餘的準註冊制下,中小創的下跌已經成為必然。也就是說創B的 整體趨勢將是下跌的。想明白這個後,二馬在週一果斷清倉手上的創B,切換到銀行B(又一個槓桿)及一些藍籌股,最終在2016年實現了10%的盈利。

二馬這個例子,說明對於槓桿的標的選擇非常關鍵。有些標的適合做槓桿,有些標的的駕馭難度太大。

下面說一個朋友的例子,由於他語焉不詳(主要是不願意說太多),二馬能分享的信息也有限,大致的情況是,自有資金大致100萬多,依靠槓桿(貌似是8倍)在2015年做到了2000萬。最終在牛市破滅時一切都化為烏有。人也自此變得萎靡不振。

下面是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的例子:

聯合賬戶中的保證金債務比例高達44%。本(本傑明-格雷厄姆)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一比例給他的教訓。格雷厄姆說,他已經意識到二十年代末的股價太高了,可他總認為自己的投資非常好。他刻意地遠離危險性的證券,但他的錢是借來的,這是個錯誤。“從那以後,我再也不犯這樣的錯誤了。”

以上是格雷厄姆論價值投資中的一段內容,格老在那一段時間舉債加槓桿,遇上大蕭條後他再也無法讓母親開著豪華轎車在曼哈頓四處兜風了,他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租下一間又小又暗的公寓,全家都搬了過去。最終依靠紐曼岳父75000美元的注資才起死回生!

格雷厄姆的例子說明,很多時候,市場的極端會超乎我們的想象,即使是格雷厄姆這樣的價值投資大家都差點破產,陷入絕境。我們普通人掌握的信息有限,判斷力,決斷力有限,對於槓桿的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