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經濟狀況的“晴雨表”:GDP——貨幣、資源與財富的變化

小鎮上,一個荒淫的富人死了,全鎮的人都為他哀悼。當他的棺材被放進墳墓時,四處都是哭泣、哀嘆聲,就連教士和聖人死去時,人們都沒有如此悲哀。第二天,鎮上的另一個富人也死了,與前一個富人相反,他節儉禁慾,只吃乾麵包和蘿蔔,他一生對宗教都很虔誠,整天在豪華的研究室內學習法典。當他死後,除了他的家人外,沒有人為他哀悼,葬禮冷冷清清。一個陌生人對此迷惑不解,就問道:“請向我解釋一下這個鎮上的人為什麼尊敬一個荒淫的人,而忽略一個聖人?”

國家經濟狀況的“晴雨表”:GDP——貨幣、資源與財富的變化

鎮上的居民回答說:“昨天下葬的那個富人,雖然他是個色鬼和酒鬼,卻是鎮上最大的施捨者,他荒淫奢侈,整天揮霍自己的金錢,但是鎮上的每一個人都從他那兒獲益,他向一個人買酒,向另一個人買肉,向第三個人買傢俱,小鎮的GDP因為他不斷增長。可死去的另一個富人,他成天吃乾麵包和蘿蔔,沒人能從他身上賺一分錢,當然沒人想念他。”

GDP是如何產生的呢?它是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和提供的最終產品和勞動價值總和。說白了,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年內創造的新的物質財富。GDP被譽為“經濟的世界語”,它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的最直觀的晴雨表。太空中的衛星能夠描述整個大陸的天氣情況,而GDP能夠提供經濟狀況的完整圖像,幫助國家領導和金融機構判斷經濟是在萎縮還是膨脹,是需要刺激還是控制,是處於嚴重衰退還是通脹威脅中。沒有像GDP一樣的燈塔般的總量指標,政策制定者就會陷入雜亂無章的數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國家經濟狀況的“晴雨表”:GDP——貨幣、資源與財富的變化

最近幾十年裡,我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更關注GDP、追逐GDP。我國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都與GDP掛上了鉤,國家戰略目標的確定,以及相應採取的財政政策、金融政策,都和對GDP的判斷有關。作為中國經濟第一指標,GDP名副其實。

那麼,GDP究竟是如何統計的呢?經濟學家確定GDP最普遍的方法是,核算給定年度一國境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比如:某林場每年採伐大量樹木,並將木材以1000元每米的價格賣給傢俱公司,接下來,傢俱公司將木材截取,製成家居,然後以2500元賣給傢俱零售商,最後,傢俱零售商以3000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這就是創造GDP的過程。

國家經濟狀況的“晴雨表”:GDP——貨幣、資源與財富的變化

那麼,由於林場將木材以1000元售出,並未購入材料,所以經濟增加了1000元的價值;既然傢俱公司支付了1000元的投入,併產出了2500的傢俱,因此公司增加了1500元的價值;最後銷售公司花費2500元購買傢俱,以3000元出售,增加了500元價值,因此,根據每個部分新增加價值就是三千元。簡單點說,就是隻關注最終的銷售額,這種方法被稱為支出法。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GDP是算不精確的,它反映的是國民經濟的總體和總量,而現實中,國民經濟總是處在變化中,總是有一些新興行業和企業,由於生產時間短,統計不規範,很難納入到國民經濟核算中,如當前的技術諮詢業、商務服務業、娛樂業等經濟活動很難準確納入GDP核算中,所以任何一個時點上的GDP只能是相對準確數據。而且,GDP歷史數據會經常做出一些必要的調整,這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一個特殊現象。

國家經濟狀況的“晴雨表”:GDP——貨幣、資源與財富的變化

GDP不是萬能的,它不衡量社會成本,不反應資源耗減和環境損失。人們採伐樹木、隨意排放汙染,這些活動實際上減少了社會總資源和淨財富,但在現實核算中卻可以增加GDP。有些GDP是無用的,這個意思很簡單,比如:某地投資一億元建造了大廈,此項建設生產GDP3000萬元,但不久後由於道路需要,這座大廈必須炸燬異地重建,於是GDP隨之而來,又產生了3000萬元……拆了又建,產生的GDP是無效的,國家財富毫無增長。

GDP有時甚至是有害的,比如兩輛車在路上行駛,發生車禍,GDP隨之而來,傷者醫療費、亡者喪葬費、汽車修理費和保險公司的賠付等。但這樣產生的GDP對社會財富的增長沒有做出貢獻,我們只看到單位和個人蒙受巨大財產和人身損失。

國家經濟狀況的“晴雨表”:GDP——貨幣、資源與財富的變化

總之,GDP很重要,但盲目崇拜GDP是不對的,錯不在其本身,而是人們對GDP的理解和追求方式。為求GDP的增長不擇手段,必將陷入“增長的異化”——沒有發展的增長、虛假無效的增長、短期行為的增長、不能持續的增長、結構失衡的增長和危害社會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