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史行吟》——竇娘娘廟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西郊有個師馬村,村裡有座小廟。

小廟名為“后土廟”,面積不大,規模形制與常見的土地廟一般無二,孤零零的坐落在一片菜地之中,廟門常年掛著一把鏽跡斑斑的鐵鎖。

《溯史行吟》——竇娘娘廟

小廟是村中老人和佛道信徒們近年集資修建的,無論藝術價值還是歷史價值均不高,所以極少有人知曉,更無人前來祭拜、瞻古。

小廟西壁上鑲嵌著一塊重修記事碑,碑文如下:

“后土廟重修碑記

朔(溯)源后土廟,始建於唐朝,祭祀竇氏娘娘。重修於大清乾隆四十年。見重修碑文,由萬泰主持。後因戰亂紛攏、風雨浸淹等因,廟宇損毀,無地祭祀。現由部分佛教善士捐牧(募)集資,重修廟宇一大間,以期恢復往日輝煌。

捐資人勒石於後,以流芳百世。”

《溯史行吟》——竇娘娘廟

碑文可以得到小廟的一些信息:始建於唐,毀於刀兵,清乾隆年間重修後再毀,近年再次修繕。原為祭祀某位竇氏娘娘的廟堂。

小廟是本地人俗稱的“竇娘娘廟”。

據師馬村的老人們說,竇娘娘廟香火曾鼎盛一時,他們小時候聽父祖說從前每到逢年過節,官府和附近鄉民都會來上香、集會。

當我問起廟中是哪位竇娘娘時,回答多為“李世民他媽,竇家就這麼一個娘娘”。這個答案可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隋唐演義》之類評書的影響,而當我告訴老人們歷史上還有好幾位竇皇后並一一列舉之後,這些曬太陽的老人終於找到了新的話題,不再理會我,開始熱烈討論廟裡的娘娘是否會是其他的幾位竇氏皇后之一。

《溯史行吟》——竇娘娘廟

閱覽中國歷史,在唐代以前,作為士族的竇氏家族是掌權帝王拉攏的勢力之一,因此和所有的士族慣例一樣,竇氏家族男丁一般入朝為仕做將,女孩則嫁入皇族,具體入宮成為嬪妃的女子人數無從考證,但可以確切知曉的是共有六位竇氏姑娘成功的成為皇后,他們分別是漢文帝孝文皇后竇漪房、漢章帝章德皇后竇氏、東漢桓帝桓思皇后竇氏、北魏神元帝神元皇后竇氏、唐太宗生母太穆順聖皇后竇氏、唐玄宗生母昭成順聖皇后竇氏。

如此多的竇氏皇后,這和兩漢至唐代的士族勢力繁榮有關,當時的名門世族,勢力極大,控制著各地的人口、財源和軍事,如同現在的美國總統是各個財閥交換利益、相互妥協的產物一般,當時的朝廷也必須與各家門閥達成協議,以換取經濟和軍事、人才的支持,這個現象在漢至唐中期十分普遍,直到唐代科舉考試大量錄選庶民人才近百年後,士族才逐漸式微,皇權也得以不再受士族影響,得以獨斷乾綱。

雖說碑文記載寺廟建於唐代,但也極有可能是唐代翻修、重修,因此不能武斷的認為供奉的就是唐代的兩位竇氏皇后之一,也有可能是前朝的幾位竇氏皇后。因此我們需要簡單瞭解一下這六位竇氏皇后的生平。

漢文帝劉恆皇后竇漪房,歷經三朝,輔佐夫君文帝、調教兒子景帝、養育孫子武帝,於是有了“文景之治”、“漢武鼎盛”,使得匈奴遠遁,造就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中華文明“漢”之靈魂。時至今日,這位老太太的形象在熱播的各種漢代宮廷劇中頻繁出現,已為大眾所熟知,更被香港明星林心如在《美人心計》電視劇中,刻畫的惟妙惟肖。

《溯史行吟》——竇娘娘廟

漢章帝劉炟皇后竇氏,派遣本家竇憲、竇固數次攻打匈奴,英國曆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記載,竇憲對北匈奴的兩次作戰,導致北匈奴主力被徹底殲滅,其殘部轉而向西方進軍,兵臨羅馬城下,滅亡羅馬,從這個角度不妨說,這個竇太后不僅保住漢家江山,更通過對北匈奴的作戰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漢桓帝劉志皇后竇妙,本人雖沒有歷史影響,但其父竇武是名動一時的人物,曾與太傅陳蕃定計翦除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團,後謀劃洩露,兵敗自殺。曹操曾惋惜的評價:“武等正直,而見陷害。”

北魏神元帝拓跋力微皇后竇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稱帝后追尊拓跋力微為神元皇帝,竇氏為神元皇后。生平不詳。

《溯史行吟》——竇娘娘廟

唐高祖李淵皇后竇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也是《隋唐英雄傳》裡第一好漢李玄霸的生母,其子李世民締造了貞觀盛世。有句成語“雀屏中選”便源於竇氏與李淵的故事。《舊唐書·高祖竇皇后傳》記載:“於門屏畫二孔雀,諸公子有求婚者,輒與兩箭射之,潛約中目者許之。前後數十輩莫能中。高祖後至,兩發各中一目。毅大悅,遂歸於我帝。”李淵雙箭射雙雀眼睛,娶得美人歸,同時得到扶風竇氏的全力支撐,提升了逐鹿中原的實力。

《溯史行吟》——竇娘娘廟

唐睿宗李旦皇后竇氏,是唐明皇李隆基的生母,其子締造開元盛世,造就當時世界上最鼎盛的帝國。

從以上歷史也可以看出,漢代皇權是帝后分權共持,唐代皇權是皇帝一人專斷,也說明了皇后這一角色在政治舞臺上地位變化的過程。

絮叨了這麼多掩塵的歷史,可惜依然未能知曉師馬村的竇娘娘廟供奉的是哪位皇后,因為我查詢史籍發現,這六位皇后均未曾出生在山西運城地界。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另一位歷史知名的竇氏女性:竇娥。

《竇娥冤》自元代上演後,很多地方的“孝婦祠”、“后土娘娘廟”就都有了一個別名——“竇娥娘娘廟”,用以紀念竇娥這位貞潔烈婦。只是師馬村的竇娘娘廟供奉竇娥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一:竇娥娘娘廟是元代的產物,而師馬村的竇娘娘廟的建造歷史是唐代。

無論何種說法,這座竇娘娘廟是真確的,因為我爺爺就是師馬村這個竇氏家族的嫡系後人,根就在師馬村。另外,從官府派人修繕、祭祀來看,竇娘娘廟是普通大戶人家家廟可能性不大,而且普通人家廟也絕不可能可能以女性為祭祀對象,因此,這位被祭祀的竇氏女性身份應該是高貴的,在歷史上曾經被竇氏家族為榮供奉,甚至於曾在歷史上叱吒風雲。

問題又回到最初:這幾位竇氏女性的出生地都不在河東,為何這裡卻有一座曾經官民祭拜、風光一時的竇娘娘廟?

在我苦苦查閱古籍而對師馬村和竇娘娘廟沒有任何發現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運城人的方言口音問題,這個村名是否在歷史中以訛傳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而成為現在所謂的“師馬村”?

那麼“師馬村”是否有可能是曾經名叫“司馬村”呢?

如果“師馬村”真的曾叫“司馬村”,那麼這裡就有可能是唐代竇氏家族某位官封司馬的人居住地,並在家中為朝中的竇氏皇后立廟祭祀。

我根據此推測再次查找古籍,終於找到唐太宗李世民生母太穆順聖皇后竇氏之父竇毅,也就是李世民的外公,曾為北魏孝武帝時的蒲州總管,後加授上柱國並大司馬。

《溯史行吟》——竇娘娘廟

竇毅一族為唐扶風郡人,但其家族實際掌控的地盤為現在的山西省運城市一帶,如竇毅曾做蒲州總管,竇毅的侄子竇抗和竇抗的弟弟竇慶也曾做河東太守。竇毅的本族兄弟竇榮定、竇熾的子弟們也曾做過河東區域的管理者。

在北魏、齊、隋唐一代,一般建國後都會更迭地方名稱,以示新朝氣象,但不論如何更迭,也不會憑空捏造,多是採用歷史上的叫法,這裡的蒲州、河東,其實都指的是現在的山西省運城市的範圍,或唐州、雍州、幷州、秦州、冀州、晉州,也大都包含今天以運城、臨汾為主的晉南及晉南周邊地區的地域劃分。

由此可見,從北魏、北周、大隋、唐期間,竇氏主要政治和軍事勢力主要影響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陝西數省,其中盛產食鹽的運城地區是其核心利益所在地之一。

所以大致可以推斷,應是唐代的竇氏家族之後為祭拜兩朝竇皇后而設立的家廟所在地。

竇氏歷來有扶風、河南、長安三主枝的說法,其實這是一個時間順序,即先有扶風,後分支河南,其後遷回長安,這是竇氏一族作為名門士族兼實力軍閥隨著戰亂與和平的發展歷史,鎮守一方,後與李唐皇后有族親,保李唐得天下,再次遷回長安。

古稱河東的運城地區,作為兵家重地、表裡河山,擁有著佔隋唐政府財政收入約近1/4的鹽池,勢必被門閥所重視,李淵當時就讓自己的太子李建成和兒子李元吉率領重兵把守河東,《舊唐書·李淵傳》有載:“秋七月壬戌,命秦王(李世民)率諸軍討王世充。遣皇太子(李建成)鎮蒲州,以備突厥。”李唐建國後為安全起見,就讓本就在河東頗有實力、且與李氏為姻親的竇氏,繼續管理這一帶地區。

而現在的師馬村,就在唐時鹽業外運的重要水路姚暹渠旁,屬於水運的咽喉要道,便於竇氏族人乘舟船巡查鹽池生產運輸情況,同樣也便於通過水路及時往返長安。得水之便利,族人定居於此,併為母祖設廟供奉,順理成章。

所以這裡的河東竇氏娘娘廟,無疑是兩種可能,其一是當時的皇太子李建成帶領鎮守此處的竇家族人為生母皇太后竇氏立祠;其二是唐代某位鎮守於此的竇家族人在當地開枝散葉,建立家廟祭拜先祖。至於第二種推測可能下,祭祀的竇太后是唐太宗之母竇氏,或是唐玄宗之母竇氏,或者是某位有心人將歷史上所有的竇氏皇后一起祭拜,我暫時無法知曉,還需要細細考證。

而清朝乾隆年間,萬泰修復此廟,可能是此地某位竇姓後人入朝為官,為光耀門楣,修建,這和父親、爺爺的說法一樣,但是恕我妄斷,也可能是與乾隆的帝師竇光鼐有關,畢竟同屬一宗,也許竇光鼐得知此地有先祖竇娘娘的廟,而捐資修復,或者地方官為討好所做。畢竟時至明清,竇氏式微,各地所謂的祖廟均多為家祠,而無竇氏女祖之廟。

好吧,連猜帶蒙,就這麼著,我找到了竇娘娘廟的大致歷史,至於真假,那是考古及文史專家的事。

竇娘娘廟,不大,小而粗糙,但就是那麼端莊的立在大片的油菜花地中,任憑澆灌農田的溪水從身邊流過。

竇娘娘廟,守護著早已不再祭拜自己的村民。如一位歸鄉探親的皇后,平和而親切站在村口看著家鄉美麗的風景,看著炊煙的姚姚升起,看著頑童透過門縫張望。

誰曾想,這一站,竟站了一千三百餘年。

後記

師馬村是我祖父兒時的家,村裡竇姓只此一家。

祖父在世時說過本家歷史,家裡曾鼎盛一時,還享有數十餘畝的不交皇糧的官田。後來家道中落,爺爺和他的母親借住到幾里外的韓家營村的孃舅家。

至此,師馬村竇娘娘的最後一根裔苗離她而去。

完稿於2016年5月

又記

2017年4月4日,父親與大伯、二伯、我的堂兄弟等數人前往師馬村竇娘娘廟認祖、祭拜,村中長者與村幹部盛情邀請他們參加近年剛恢復的每年農曆三月十八“竇娘娘生辰廟會”,並要求竇娘娘的嫡脈後人為娘娘進獻牌匾,以慰這位竇娘娘,或者說歷史上六位竇皇后的在天之靈:你們的後人、你們恩澤過的鄉梓人民的後人,未曾忘卻你們。

照片上,油菜花開燦爛。

2017年4月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