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引發口腔癌的罪魁禍首!

2013年,一篇《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在當年互聯網廣泛傳播。

一時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檳榔這個致人上癮的“軟性毒品”

其中一名被割臉的人,名叫劉桑果。(關注公眾號:玖嬋健康平臺)

43歲的劉桑果,費力地講述他的故事。

因為一年前的口腔癌手術,他大部分左臉已被“割掉”。

術後,他左眼神經被壓迫,如今已徹底瞎了。

這些割臉人來自湖南,都曾是檳榔的痴迷愛好者。

他們被割掉舌頭,切去牙床,猙獰的手術傷疤撕裂他們的臉龐,癌變的噩耗宣告著死亡……

那顆黑色果子,將他們帶入病魔深淵。

相比劉桑果的恐怖遭遇,更讓人覺得壓抑的是:

從2006到2016的十年間,因為檳榔導致的口腔癌數量翻了20倍。

檳榔—引發口腔癌的罪魁禍首!

檳榔中含大量檳榔素,具有細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檳榔中所含生物鹼等物發生反應,會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和白斑病。這些都是口腔癌前期病變,臨床表現為張口困難、麻木感、發生潰瘍。(關注公眾號:玖嬋健康平臺)

除檳榔外,菸酒等也與口腔癌密不可分,同時嚼檳榔、吸菸及飲酒者,患口腔癌危險大增。專家提醒,吃檳榔對健康不利,市民應控制吃檳榔量。

有嚼食檳榔習慣的人如出現口腔內潰瘍久治不愈、口腔黏膜有白色及暗斑等徵兆,應及時到早到專業的中醫口腔黏膜病醫院專病專治防止癌變。而癌變只是嚼檳榔最嚴重危害之一。

專家指出,檳榔中的石灰質和檳榔汁長期浸淫口腔容易形成結石;檳榔粗糙還可能誘發多種牙周病變。

檳榔—引發口腔癌的罪魁禍首!

咀嚼檳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纖維化(以下簡稱OSF),OSF是一種癌前病變,經過長期的慢性病理過程可惡變為口腔癌”,因長期咀嚼檳榔史的人群容易發展為黏膜纖維化,這個時候要及時控制發展病變, 實際上,關於檳榔與口腔健康的爭議一直存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將檳榔列為一級致癌物。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了“致癌物”完整清單,檳榔果亦被列為一類致癌物。(關注公眾號:玖嬋健康平臺)

201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120種1類致癌物清單。

與檳榔相關的致癌物,佔據其中3種。

檳榔—引發口腔癌的罪魁禍首!

一級致癌物是什麼概念?我們耳熟的蘇丹紅,不過是三級致癌物。

具有重金屬毒性的鉛,也只是二級致癌物。

據資料顯示:

在世界所有食用檳榔的國家和地區,檳榔都已成為當地口腔癌的罪魁禍首。

在檳榔最大消耗國印度,口腔癌發病率世界第一。

在人口不過700萬的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60%居民嚼食檳榔,口腔癌患病率高達千分之二。

每年超過25000人,因為口腔癌而死亡。

而在中國最大檳榔食用省份湖南,口腔癌患病率超出全國平均20倍。

檳榔—引發口腔癌的罪魁禍首!

可以肯定地說,從你嚼食第一口檳榔開始,口腔癌離你的距離,就近在咫尺。

作為一種高致死癌症,即使進行手術,超過半數的患者,也會在術後因復發而死亡。

因檳榔,無數家庭陷入破碎,人財兩空。

2013年7月,已經被割臉的劉桑果,檢查出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和大腦,最終在悔恨和痛苦中離世。

檳榔—引發口腔癌的罪魁禍首!

因檳榔,像劉桑果這樣的悲劇受害者,已不可數。

市民陽浙金,經受兩次手術,舌頭被割掉三分之一。

市民朱澤被建議切除部分舌頭和喉嚨後,選擇了自殺……

劉桑果同鄉凌建軍,被切掉下顎、牙床,下頜骨被打斷拉開。

大腿上切開一道約30公分的口子,剔出肉,填補進口腔。

一道猙獰的疤痕,從右臉一直延伸至胸口。

術後第三天,他才鼓起勇氣站在鏡子前:

“不知道站了多久,一直在流淚”。

借用馬克思的那句話:

檳榔來到這個世界,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關注公眾號:玖嬋健康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