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藿香可對新冠肺炎治療發揮重要作用!藥食兩用藥材做成代茶飲,可起到保健預防作用…

在此次國內疫情防控以及全球抗疫過程中,中醫藥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對於預防國內“二次爆發”,中藥同樣大有可為。鳳凰中醫綜合多位中醫權威專家意見,歸納出包括芳香療法、代茶飲、注重飲食休息、多補充維生素和避免接觸輸入病例等“五大日常防護”,或為普通民眾預防疫情提供切實的幫助。


曹洪欣:中醫芳香療法可減少新冠病毒感染


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首席研究員曹洪欣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日常防護中可以選擇簡便驗廉的方法。如中醫“芳香療法”,就可以減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所謂芳香療法,指的是將氣味芳香的藥物製成適當的劑型,作用於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見的香料藥物包括雄黃、蒼朮、藿香、川芎、白芷、胡椒、檳榔等。芳香療法的主要作用是祛寒溼、通七竅、消積滯、強筋骨、殺疫毒、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張忠德:檳榔、蒼朮、藿香等藥材可以有效去除溼邪


實際上,芳香療法所使用的這些藥材,在此次治療新冠肺炎病人的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檳榔、蒼朮、藿香等藥材,都曾多次入選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診療方案》。


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診療方案》起草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在接受採訪時解釋,此次冠狀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一種溼氣很重的瘟疫,檳榔、蒼朮、藿香等藥材可以有效去除溼邪。檳榔可以行氣,具有“破”的作用。很多時候,病人中焦氣結、溼氣重,使用檳榔配伍,在去溼的同時破積行氣。蒼朮是健脾燥溼的藥材,去溼的功效非常好,但要配合其他的藥物,例如藿香等一起使用。藿香則有芳香化溼、解暑和止嘔的功效,清代《吳鞠通醫案》等多部醫學古籍對此多有記載。


劉清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熬一點生薑、大棗、百合,加一點藿香和蒼朮,熬水來喝,可以清除體內的溼濁之氣,提升正氣。在日常飲食方面,他則認為,飲食要有規律,不可飢一頓飽一頓;還要休息好,充分的休息是提升正氣的根本,才能保證正常的免疫力。


李斌:藥食兩用藥材可起到一定預防作用


與劉清泉院長一樣,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上海國家中醫醫療隊領隊李斌院長也贊成,抗病毒的一個關鍵點,是把體內整體的免疫功能調動起來,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扶正,這樣才能真正徹底殺死病毒,實現痊癒。


對於預防新冠肺炎,李斌院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應多補充大蒜素和多種維生素。大蒜素有抑菌、抗病毒的作用,而維生素C則可以抗氧化損傷,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同時,李斌院長也支持民眾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一些藥食兩用的藥材做成代茶飲,來起到保健預防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