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和“令坦”是因这个人而起,他的字帮老妇卖光扇子

“东床”和“令坦”的称呼是因这个人而起,他的字曾经帮一个卖扇的老妇将滞销品售罄。

说起东晋时期,由于早前的八王之乱,致使中华大地四分五裂,先后出现了十六国与之分庭抗礼。虽是动乱时期,但东晋的人才也不容忽视,一个个有学之士的傲然心骨也常跃然于纸上。

其中便有一位名扬后世的大书法家,后人尊敬地称之为书圣,他著名的代表作《兰亭序》更是为后世大唐“天可汗”太宗皇帝李世民所喜爱,这个人就是王羲之。

“东床”和“令坦”是因这个人而起,他的字帮老妇卖光扇子

《兰亭序》示意图

王羲之正是宰相王导的表侄。由于王导的地位和名望,当时的太尉郗鉴择婿的时候,就特意派人前往王府去寻找。一到王府,王导让来人随便去相看他家的子侄,把整个王府的青年才俊都给看了个遍。事毕,这人回去复命了,他对太尉郗鉴说:“王家的青年都不错,一个个都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可能是知道太尉您欲择取佳婿,都表现得一本正经的。只有一个人卧在东床上敞开衣服袒着肚子,很悠闲惬意,就感觉没这事一样。”郗鉴一听,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里已经喜欢上了这个耿直爽朗的青年,一问,才知道原来就是王羲之,于是郗鉴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当着别人的面称呼其女婿为“东床”和“令袒”就是这么来的。

“东床”和“令坦”是因这个人而起,他的字帮老妇卖光扇子

王羲之

还有一段轶事,王羲之没事就爱出去闲逛。有一天,他来到了集市上的一个角落旁,看见有一个老妇在卖六角竹扇,摊子上摆了许多扇子,制作还算好看,可是瞅见老妇人却很不开心,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王羲之问她:“老人家,怎么卖东西坐着闷闷不乐呢?”老妇回道:“叫卖了半天,一把也没卖出去,怎么高兴得起来呢?”王羲之一听,顿时就明白了,他很同情老妇,对她说:“别着急,我有办法!”话音刚落,就把扇子都要了过来,在每把都写上字。

老妇被眼前一幕整蒙了,本来都一把也没卖出去,这下又涂上这些字,那以后还怎么卖?老妇开始有点生气的样子,可是看到这个“忙碌”的人穿着华丽,好像大官一样,根本就不敢多说话。王羲之马上就把扇子都写好了字,对老妇又说:“你对过路的人喊王右军(王羲之担任过右军将军)写的扇子,保准你一把卖100钱!”老妇将信将疑,可半天都没卖过扇子,也就决定试试。果然,大家一看,懂行的都知道真是王羲之的字,一下子传开了,没半会功夫,老妇真是高价把扇子卖了个精光。王羲之在一旁看后,欣慰的笑了。过了几天,集市上的老妇又遇见王羲之,这回拿出更多的扇子请王羲之帮她写字,王羲之微笑着就走开了,从此不再理她。

“东床”和“令坦”是因这个人而起,他的字帮老妇卖光扇子

扇子题字的故事

能够让人记住往事,拿事迹出来做为问候对方相关人物时的尊称的人,必然有其真才实学和付出毕生努力的。成功的人在乱世时期有着一份热心肠,为人处事恰有分寸,也颇为难得,王羲之那流芳后世的优秀作品,也为华夏历史增添了一份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