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寫文章,朋友Z找我聊聊對降準的看法,於是就進行了交流。後來又有其他朋友找我聊聊看法。然後發現,今天還沒有完成公眾號更新的任務啊,所以就將與Z的互動內容整理成文了。
首先看一下今天降準的事:先是總理接連考察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普惠金融部,並在銀保監會主持召開座談會。總理強調,要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的力度,進一步採取減稅降費措施,運用好全面降準、定向降準工具,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然後下午,央行網站發出通知: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根據央行負責人稱,這次降准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加上即將開展的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所釋放的資金,再考慮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不再續做的因素後,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
以下是就今日降準展開的討論:
Z:總理到三大行的講話和央行的降準,你怎看?
I:基本還是會沿這個思路進行政策對沖(見下圖),而且會加大對外開放引進外資,都是為了增信,這個是政策層的意圖。對於房地產影響,我覺得跟以前放水不一樣了,不會大漲的,但是股市會,實體經濟會。
Z:要去槓槓,金融風險要控,股市大像,是否穩健?
I:現在換個角度想這個問題,假設你是政策層,你怎麼拆彈,怎麼發展經濟。首先你面臨債務約束;其次,你要發展經濟保證就業率以及社會穩定。那麼1、錢從哪裡來?2、支持誰?3、信心怎麼回來?第一個問題很有意思,可以債務置換,可以債轉股,可以歡迎社會資本歡迎外資來投資。第二個問題,就是要把錢引導到有效率的地方,且能夠解決就業的地方。第三個問題,信心可以靠政策層講話以及政策的實質利好進行改善。關於消費,第一步是居民個人所得稅抵扣,第二步很有可能是營造財富效應。財富效應,前幾十年靠的是房地產,接下去可以靠什麼呢(你懂的)?這個是我的理解。商品指數已經連續漲三天了,股市今天突然異動,悲觀情緒下,誰敢最先下手?1998年都過來了,我真的不太理解為什麼很多人對2018年就那麼悲觀。當年索羅斯狙擊港幣,全亞洲基本都淪陷,為什麼香港穩住了?1998年那會國企人員大面積失業,國企債務壓力很大,可都過來了呀。
Z:應該有波行情起來,這麼都企業家蟄伏著,積蓄了能量,給個信號就會爆發力量。社會上冒險家遍地都是。
I:我現在擔心的,是開放資本賬戶以後,外資進來,國內市場可能會出現鉅變。這種鉅變讓我有點擔憂。
Z:企業家信心問題呢?
I:講真,等一切都邊際改善,星星之火重新燃起來的時候,信心都不是問題了。當年下崗對政策各種不理解的職工當中,很多轉變了觀念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或者當了個體戶,然後成富一代了。關鍵是如何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技能。
Z: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財富之間的分化,一旦經濟放緩問題都來了吧。
I:所以,蛋糕做大了就是切蛋糕的問題了。之前經濟大幅發展的40年, 遺留的疑難雜症都是時候大清算了。所以權健那個事情出來,我就跟朋友說,這倒黴傢伙賭槍口了。其實背後是物極必反,均值迴歸的底層邏輯。
Z:那民營企業的擔憂怎麼辦?會不會秋後?
I:小崔講的高院的這個事情,是個映射。直接折射了接下去誰會被查,誰不會被查的問題。萬事萬物都講道,不能偏離道太多,不然就會均值迴歸誰也救不了。
Z:大家都討論說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政策就是個過猛到修正的過程,有人說是亢龍有悔,你怎麼看?
I:還是那個問題,你現在是決策層。現在是2015年,你怎麼做決策,力度怎麼控制。你還必須考慮一個變量,就是,2016年特朗普上臺後的施政綱領,以及美國智庫的“中國威脅論”已經預示美國的對華態度了。假設,你現在是決策層,我是智囊團。我跟你說,現在中國槓桿率太高了,再這樣下去就發生系統性風險,我還跟你說,居民都被房貸套牢了,都沒人去消費了。你說你去不去槓桿?去槓桿會死一部分,不去槓桿可能是死一大部分。經濟長毒瘡了,你是不割還是割?這些毒瘡是連著不好的皮膚和好的皮膚一起的。經濟調控不像物流化學,有遊標卡尺有量杯。而且,內部肯定也是有各種聲音的。關於去槓桿引發A股的暴跌:有一個問題我沒說,就是,之前真正從A股賺錢的人是誰?他們從誰身上賺到了錢?潮水退去,就知道誰在裸泳了。股市想要真正健康,很多歷史遺留問題都要先解決好。但是過程會很痛苦,上半年我在機構裡,我看著盤面就在想,這個行情簡直不用交易。但任何改革都會有陣痛,我記得小時候,1998年那會,就有下崗工人直接去鬧事的。但是後來怎樣了呢?2000年以後,經濟如何了?你信不,很多從國企出來自謀職業的都成富一代了。沒下崗的那些,還是普通職工。那時候大家對政策也不理解不信任的。但是不管大家對政策怎麼看,我們的日子總要過的。那還不如多看書寫字,長了見識等機會來了就可以大幹一場了。所以,我依然維持我前幾篇文章的觀點。而2019年A股走勢,大概率會按照“對一致預期的逐步打破”這個邏輯進行演繹。
閱讀更多 晨曦宏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