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柏林電影節的王小帥是個怎麼樣的導演?

文 | 河 西

深挖 | 享譽柏林電影節的王小帥是個怎麼樣的導演?

王小帥,有點帥。

當地時間2019年2月16日,第69屆柏林電影節閉幕式產生全部獲獎結果,王小帥導演創造新紀錄,在他導演的影片《地久天長》中出演男女主角的王景春、詠梅同時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獎,雖然在柏林電影節上曾經三度出現同一部電影的男女主角獲得影帝影后獎,這卻是華語電影的第一次,成為本屆柏林電影節的大贏家。

這也是王小帥第三次在柏林電影節上斬獲殊榮。2001年他執導的影片《十七歲的單車》入選第51屆柏林電影節競賽片單元獲評審團大獎銀熊獎,主演崔林、李濱獲得最佳新演員獎,2008年,他的《左右》又獲得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特別關注”獎。

柏林,是王小帥的福地。

《十七歲的單車》毫無疑問是王小帥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的感受。當崔林飾演的小貴扛著被砸壞的自行車行走在車水馬龍的北京街頭,他內心的悲涼如水流淌,那一幕,像一粒子彈擊中了我。就像宋東野唱的:“你的城市沒有一扇門為我打開啊 我終究還要回到路上。 ”

值得一提的是,給王小帥這部電影配樂的,是以鮑家街43號樂隊主唱出道的汪峰。我曾經問汪峰怎麼會給小帥的電影配樂的,汪峰迴憶說:“這是朋友間覺得他喜歡我的歌,找到我,一般我是不會做的,因為不適合我。和王小帥是之前就認識,也是因為他喜歡我的歌,在某些場合碰到了後來就熟了。”

《十七歲的單車》帶來了與當時主流的中國電影完全不同的觀影感受。對話很少、長鏡頭,有青春的殘忍,還有現實的無奈。

王小帥憑藉此片成為文藝青年的偶像,順便,也捧紅了高圓圓。

深挖 | 享譽柏林電影節的王小帥是個怎麼樣的導演?

高圓圓給人一種印象,好像她一度是王小帥的御用女演員,就像趙濤之於賈樟柯,而實際上,他們只合作了兩部電影,《單車》之外,另一部是《青紅》。

在高圓圓眼中,王小帥是個很能扛事的人。她說了一個多少有些悲壯的故事,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內地文藝片導演的窘境:“拍《青紅》的時候,王小帥面臨著經濟上的巨大壓力,有很長一段時間劇組其實根本就沒有錢了。拍完一天之後我們心裡都會打鼓,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開工,因為拍了一半就夭折了的片子我們碰到太多次了。王小帥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去討錢。同時經常會有討債的人跑上門來。車禍後打著石膏的製片主任就拍著保險箱,信誓旦旦地對他們說,這裡面都是錢,還怕不還給你們?其實裡面只有幾千元(當然這種內幕只有我們內部的人知道)。這樣才矇混過關。劇組沒有錢,可是工作人員並沒有說什麼,然而,有一天,王小帥自己發著燒,仍然跑遍了貴陽所有的取款機,給工作人員發了幾百元錢。他在攝像機前的狀態挺震撼我的,如果我在這樣的狀態,在這樣的壓力下,我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心演好戲,能投入到角色之中去。”

深挖 | 享譽柏林電影節的王小帥是個怎麼樣的導演?

高圓圓回想起來,仍然覺得王小帥來找她來演青紅其實是件挺冒險的事。因為拍《青紅》是在當年的12月,她和王小帥導演在3月份見過一次面,之後有大半年的時間沒有接觸,他就叫高圓圓去了,她覺得王小帥對她還是很信任。“其實一個演員的樣子會有變化,他應該先看看我現在的樣子,再看是否合適這個角色。”高圓圓說。他們之間也沒有聯繫過,但10月份王小帥就把劇本遞給高圓圓。高圓圓看了劇本,當時就覺得演這個角色還是挺有難度:“我好像在24歲的時候還演過19歲的角色,當時還不覺得吃力;但演《青紅》的時候就覺得辛苦。後來,我才發現這其中有一個誤區,我不可以拿我自己19歲時的心態來比較那個特殊年代的青紅,我覺得19歲的青紅更早熟,同時,也很迂腐。是的,有一點點迂腐。”

深挖 | 享譽柏林電影節的王小帥是個怎麼樣的導演?

2005年,王小帥憑藉電影《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它和他之後完成的《我11》《闖入者》,組成獨具風格的“三線”三部曲。

在“三線”,王小帥度過了自己的童年。1966年夏天,王小帥出生兩個多月後便隨父母從上海去往貴陽,之後在貴陽生活了13年。

深挖 | 享譽柏林電影節的王小帥是個怎麼樣的導演?

▲童年王小帥

所謂三線,是指當時經濟相對發達且處於國防前線的沿邊沿海地區向內地收縮劃分三道線。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東半部;三線地區主要包括四川(含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中西部省區和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等省區的後方腹地部分,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1950年代,出於當時的國際環境的考慮,國家開始“三線”建設。

王小帥的父親原來是上海戲劇學院留校的老師,此時卻回到了“大三線”的貴陽。那13年,王小帥在貴陽如魚得水,完全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以至於他們搬到武漢時,他還有點怨恨父母:為什麼要離開貴陽?

對於貴陽的感情,在他的內心積攢了太多,對那些人、那個時代有一種好像不說出來不痛快的心事,他想通過影像告訴你是怎麼一回事。於是,就有了這三部電影——王小帥的“西南三線三部曲”。

王小帥有一種能力,他能把寫實和編劇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他的電影既有很強的社會使命感,對現實的真實記錄,又能講一個真正由人物驅動的故事,這非常難得。在《闖入者》中,幾代人之間格格不入的代溝、面對現實的惶惑與無奈,最終,都被王小帥巧妙編織在一起。

深挖 | 享譽柏林電影節的王小帥是個怎麼樣的導演?

因為父親的緣故,他開始學畫,15歲那年,王小帥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一個人孤身去了北京。

原本,如果按部就班的話,王小帥應該會成為一名畫家,就像他的同學劉小東和喻紅。但是1984年,第五代橫空出世,他看到了《一個和八個》、《黃土地》,還有田壯壯的《獵場札撒》,這極大地衝擊著他的心靈,他決定報考北京電影學院。

深挖 | 享譽柏林電影節的王小帥是個怎麼樣的導演?

畢業後的第四年,王小帥從國有製片廠體系辭職開始獨立製作電影《冬春的日子》。他問攝影系一位開公司的同學借了5萬元錢,然後假裝自己還是學生,跑到保定樂凱膠片廠,成功“騙取”了廠方的贊助。又跑到北影廠,通過同學的關係跑到人家攝影庫房裡去,找了臺廢棄的攝影機,他擦了擦灰塵,一看,還能用,行。

劉小東和喻紅是老同學,就當了男女主演。他們週一到週六要上課,只有週日給王小帥拍一天,週六的下午拍半天。就這麼著,王小帥愣是完成了自己的處女作。

現在看來,這部影片多少還有些稚嫩和粗糙,但王小帥的運氣不錯,1994年,該片參加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及倫敦、希臘、南特、意大利等多個電影節,並參加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新導演展並被收藏。他還獲得了意大利絲米諾藝術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希臘鐵薩隆尼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金亞歷山大大獎)。1995年,該片被英國BBC選為電影誕生一百週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併於同年歲末在BBC播出。

深挖 | 享譽柏林電影節的王小帥是個怎麼樣的導演?

初出茅廬的王小帥一炮打響,1995年,他又執導了獨立電影《極度寒冷》,主演是賈宏聲。該片被《紐約時報》評為最勇敢的中國獨立電影。從此之後,他以中國電影“第六代”中的中堅人物而被人們熟知。

所以,實際上,《十七歲的單車》已經是王小帥執導的第五部電影了,此時的王小帥已經不是拍攝《冬春的日子》時初執導筒的那個他,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內斂但不沉悶,深入人物的內心,又不刻意,顯得自然,又意味深長。

而這部最新的《地久天長》,則是王小帥“家園三部曲”的開端,和此前私人化的敘事不同,這部電影將不再是個人感受的書寫,而是要挖掘當代人的現實處境,以及背後隱秘而複雜的關係。相信也一定會帶給觀眾新的感受。

深挖 | 享譽柏林電影節的王小帥是個怎麼樣的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