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子彈,擊中了網貸


一顆子彈,擊中了網貸



每次寫網貸的文章,後臺上百條留言,很多老鐵來諮詢財哥XX平臺怎麼樣?XX平臺還能不能上車?...

說句心裡話,很感謝各位對我的信任。

針對每一條留言,在我的能力範圍內,也都盡最大可能的,給大家提供建議。

也有留言諮詢,財哥壓根就沒聽過的一些二三線平臺。

這樣的平臺,風險太大,能不投,真不建議各位投。


對於頭部和一線平臺,財哥基本上都能考察個八九不離十。

但是,根據網貸天眼數據顯示,目前運營的網貸平臺有1600多家。

都瞭解清楚,真的不現實。

賺錢嘛,要賺自己能看懂的,看不懂的,我寧可不賺。


一.

廢話不多說,說點正事。

昨天,互聯網金融風險專職整理辦公室下發了175號文。


這等於是把2019年P2P備案的主要大方向確定了。

175號文,文件為“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

簽發日期顯示為2018年12月19日,也就是1個月前,昨天才正式官宣。

聯想到最近各地監管的動作,以及各大平臺盡顯求生欲,不難發現175號文的影子。

比如,和信貸拿2個億投資鳳凰金融,回購自己股票,歸根結底還是想辦法恢復信心,盤活人氣。

中小平臺合眾e貸在美股納斯達克的謀求上市。


團貸網剝離互金概念,植入了環保概念。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說到底,都想活下去。

簡單來說,175號文的核心思想就兩條。

1、除部分嚴格合規的在營機構。2、能退盡退,應關盡關。

我覺得吧。

監管接下來的主要的工作,就是關平臺,最終活下來的只能是小部分。

175號文對平臺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已出險機構和未出險機構。

已出險機構(包括已立案機構、未立案機構)

具體來說,比如像投之家、銀豆網等已立案的平臺,提高追贓挽損水平,穩控投資者情緒。

對於像咱們前幾天說的宜貸網,已出險未立案的,監管的意思是有序處置風險,防止發生群體性事件。

未出險機構(包括殭屍類機構、規模較小機構、規模較大機構)

對於殭屍類機構,儘快推動機構主體退出。

對於在營規模較小機構,堅決推動市場出清,引導無風險退出。

小機構各地標準可能不一樣,例如之前各地制定的5000萬或者1億的門檻。

但這個門檻肯定會越來越高,還是那句話,小平臺不參與最好。

其中,未出險、且規模較大機構,又被分為正常機構和高風險機構。

對於在營高風險機構,穩妥推動市場出清,努力實現良性退出。

這裡的高風險機構,指的是存在自融、假標,或者資金流向不明。

或者項目逾期金額佔比超過10%。

比如愛投資、錢盆網、信用寶、短融網、米缸金融、易通貸等逾期率都超過10%的平臺。

二.

如果出現以上幾類問題,今後再想備案就很難了。

只有一類平臺可以活下去。

必須要正常在營、未發現高風險、積極配合合規檢查。

而即便是這樣的平臺,此次的文件中,也有意指引部分平臺,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持牌資產管理機構。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

雷潮後,監管行動和態度明顯發生了180度轉變。

雷潮前,監管層對於一些平臺自融亂搞,基本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數量太多管不過來。

所以就導致一些平臺,有恃無恐,監管不讓走大額,那我換條路走金交所,完全拿監管當兒戲。

金融容易搞出群體事件,各地監管部門也都怕惹事。

一些平臺也就抓住這一點,拼命鑽空子。

到2018年初,一些人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連網貸平臺買賣都成為了上下游齊全的產業。

最後雷潮了,其實也是咎由自取。

雷潮之後,監管的態度就變了,不怕問題平臺以群體事件威脅,就是幹。

處理平臺雖然儘量降低負面影響,但很明顯,不再姑息養奸。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是王道。

降低平臺數量,可以大大降低的監管成本,長期來看,對於咱們投資人是利好的。

三.

175號文對我們有那些影響呢?

整體來說,監管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能退則退,能關盡關。

而且明確了到2019年3月底前,要信息披露完畢。

對於我們投網貸,想要穩穩地賺,儘量選擇規模較大、無高風險、正常經營的網貸機構。

下面具體說下建議——

1、風險不明的平臺一定要謹慎

像一些自融、假標、資金流向不明的平臺,或者長期逾期率高於10%以上的平臺,儘量遠離。

對於二三線,或者小規模平臺,風險其實還沒有落地,現在很難區分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需要平臺自己熬一熬,這個渾水才會清晰。

對於咱們投資人,沒有必要去冒著險,投資或者復投都要謹慎。

2、建議主要投資行業前20的頭部平臺

目前來看,對頭部平臺,大家依然很有信心,沒有資金大量流出的跡象。

隨著行業築底,他們資金端的風險基本沒有了。

而且,目前行業低迷,大多數平臺資產端都縮量求生,頭部平臺反而可以積累一些優質客戶業務風險會有所降低。

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性要好很多,所以長期的風險要低很多。

可能大家會格外擔心,債轉慢的平臺,有沒有事?

先別慌!

無論監管出什麼樣的政策,萬變不離其宗。

只要我們投的平臺資產過硬、盈利模式清晰,不存在流動性危機,最差的情況也能在資產到期時收回本息。

PS:有關網貸的問題,留言區裡嘮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