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事特業績虛胖,與昔日大客戶“振發系”再次難解難分


易事特業績虛胖,與昔日大客戶“振發系”再次難解難分

作者@柳絮

11月14日,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事特”)股價收盤為4.82元/股,降幅1.43%。

此前,11月13日晚間,易事特發佈《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珠海國資華髮集團擬通過股權協議轉讓和要約收購“兩步走”的方式,耗資41億元,持有上市公司股權34.90%,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而易事特股價無視利好下跌的背後,是其撲朔迷離的各項財務數據。

經財經網整理發現易事特,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較低,暗含粉飾報表的嫌疑;昔日大客戶振發系與公司發生資金往來,是否再次涉嫌資金拆借;客戶銷售額數據不一致,誰在說謊等一系列謎團。

對於上述疑問,財經網曾致電易事特,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司內部員工表示“不是很清楚”。而小編向易事特發去的採訪函,截至發稿時,公司也尚未回覆。

追逐新能源、大數據風口,卻是拳頭產品電站撐業績

易事特於2014年1月在創業板上市,號稱國內領先的UPS(不間斷電源)製造商。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成為集智慧城市和大數據、智慧能源、軌道交通三大戰略新興產業研發、製造及營銷與服務業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商。

自上市以來,易事特業績表現相當亮眼。2014—2017年,易事特營業總收入由19.69億元升至73.1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8.85%;同期,歸母淨利潤由1.74億元升至7.1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42.33%。

然而,就是這樣一傢俱備高大上熱門題材的績優股,其營業收入依靠的拳頭產品卻是光伏產品集成,俗稱電站。

2012年,易事特開始拓展業務領域,進軍光伏行業,著手做光伏逆變器產品。隨之,這一業務的助推作用一發不可收拾,成為易事特營收的主要來源。

2015年,易事特營業收入36.82億元,同比增長87.01%,是成立以來增速最快的年份。而給公司營收帶來爆發性增長的就是分佈式發電產品,實現營收25.52億元,貢獻69.31%的營收。

2016年開始,分佈式發電產品不再出現在公司的主營構成中,而是變更為“光伏產品集成”,實現營收35.94億元,貢獻營收的68.52%。2017年光伏產品集成實現營收44.78億元,貢獻營收的61%。

而報告期內,易事特先後於2014—2015年投身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業務和IDC數據中心業務,在2017年分別實現營收4284.81萬元和2.26億元,佔公司營收的0.59%、3.09%,貢獻較小。

業績增長的背後,應收賬款計提存隱患

隆基、通威、特變、中利、中環、陽光電源、......國內上市光伏企業雖然分屬不同的細分市場,但其業務也有重疊之處,尤其是電站市場的爭奪異常激烈。

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易事特實現了快速增長,收入從2014年的不足20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近70多億元,四年增長3.7倍。這背後的秘密就在於應收賬款的快速增長。

2014—2017年,易事特應收賬款由9.87億元增至33.55億元,同期增長3.4倍,與營收增速基本持平。

易事特業績虛胖,與昔日大客戶“振發系”再次難解難分

電站市場面對的主要是大型互聯網集團公司、發電集團、地方電力投資公司、光伏電站建設商等,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弱。從應收款和營收增速的對比來看,可以判斷出易事特在運營中缺乏足夠的話語權。

更為糟糕的是,在應收賬款大幅攀升的情況下,易事特採取了最為寬鬆的計提方式。根據2017年年報,易事特應收賬款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為3%。

易事特業績虛胖,與昔日大客戶“振發系”再次難解難分

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光伏行業淨利潤排行前三甲的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1年內的應收賬款是按照5%計提壞賬,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36億元、20.49億元、11.07億元。

與其他光伏行業領先企業相比,淨利潤為7.55億元的易事特應收款計提方式卻更加寬鬆,這背後隱藏著很大風險。

而且,從易事特的應收賬款結構來看,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賬面餘額為33.37億元,佔2017年應收賬款期末餘額的94.94%。

若易事特按照隆基股份等一樣的比例計提,則2017年易事特1年內的應收款應計提壞賬1.67億元,而公司實際僅計提1.0億元,少計提了0.67億元,佔當年淨利潤的8.87%。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易事特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被會計師事務所標註為“關鍵審計事項”。後者給出的理由是:“壞賬準備的計提涉及管理層的判斷,而實際情況有可能與預期存在差異”。

昔日大客戶陷入債務泥潭,銷售數據不一致

說起易事特暴富的神話,不得不提“振發系”。

振發系與易事特的合作始於2012年,當年易事特分佈式發電產品銷售金額為8896.33萬元,同比增長380%,主要源於振發系企業採購。在易事特2013年前五大客戶中,振發系佔據其四,貢獻銷售金額3.65億元,佔比27.17%。

2014年以後,易事特年報不再披露客戶名稱。不過當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在應收賬款方面,振發系包攬前五名中的四名。振發系合計欠款4.86億元,佔比89.74%。

2017年末,易事特應收賬款高達33.55億元,其中是否有振發系,佔比多少?小編不得而知。

不過,上市公司珈偉股份的一份關聯交易,卻牽出振發系正面臨著巨大的財務危機。

天眼查顯示,振發系的實控人為查正發,持有振發控股100%的股權,並通過後者控制191家公司。今年以來,振發控股被法院出具11次“被執行人”,7次“歷史失信人”信息。據珈偉股份公告,截至8月22日,振發集團累計質押、凍結的股份佔其所持股份總數的100%。

在昔日大客戶陷入生死存亡之際,易事特選擇雪中送炭。今年10月19日,易事特從振發新能源集團手中接管了民勤縣國能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後者的註冊資本為1.5億元。

7月初,易事特實控人何思模剛剛足額繳納1.28億元罰沒款,轉身又大手筆支援昔日老客戶。這不禁讓人擔憂,如果振發系目前仍是易事特的主要客戶,上市公司的風險能否控制。

同樣,關於振發系目前是否仍是易事特客戶的問題,財經網曾致電上市公司,上述員工同樣表示“不是很清楚”。

而在瀏覽珈偉股份年報資料中,財經網發現,珈偉股份、振發系、易事特三者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易事特是珈偉股份的主要供應商,振發系是珈偉股份的供應商和大客戶。

2016年,珈偉股份的第一大供應商為易事特,採購金額為4.34億元,佔年度採購總額比例的23.99%。緊隨其後是“受査正發控制的企業”,採購金額達3.44億元,佔年度採購總額比例的17.75%。

2017年,振發系不再出現在珈偉股份前五名供應商名單中,易事特則降至第二大供應商,銷售金額2.28億元,佔年度採購總額比例的12.14%。

易事特和振發系同為珈偉股份的供應商,但之前振發系卻是易事特的主要客戶。這不禁讓人懷疑,之前飽受市場詬病的振發系與易事特之間的資金拆借,是否又通過珈偉股份聯繫了起來?

而更令人詫異的是,2016年易事特向珈偉股份發生的銷售金額卻與其當年前五名客戶中的銷售金額並不匹配。2016年,易事特前兩名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3.71億元、3.54億元,而易事特向珈偉股份的銷售金額卻是4.34億元。

易事特業績虛胖,與昔日大客戶“振發系”再次難解難分

其實,不匹配的不止客戶銷售額,還有易事特的銷售人員人均銷售額。

易事特業績虛胖,與昔日大客戶“振發系”再次難解難分

2015—2017年,易事特銷售人員數量分別為65、76、80,變化基本不大。但是,其人均銷售額卻由5665.21萬元增至9146.98萬元。

在小編選取的同行中,科士達的人均銷售額在300—400萬元左右,且銷售人員數量是易事特的8倍左右。而光伏領先企業隆基股份2017年人均銷售額為3952.24萬元,且銷售人員數量也是易事特的5倍。

對於人均銷售額與同行相差較大的原因,上述被採訪人士給出了相關解答:“因銷售結構與其他公司不一樣,公司設立200多個客戶中心負責銷售,客戶中心的功能類似於經銷商”。

國資41億元接盤,實控人“讓位”

2018年11月13日,易事特控股股東方集團、實控人何思模與華髮集團簽署《股權收購協議》,擬先將東方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持有的公司29.90%的股權,協議轉讓給華髮集團。在股權轉讓完成後,華髮集團再將採取部分要約方式取得易事特5%的股權。

在本次交易完成後,華髮集團將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東方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降至21.31%,為公司二股東。而易事特則搖身一變,成為國企,華髮集團是由珠海市國資委控股。

對於華髮集團此次入主易事特,公司實控人何思模公開表示為“戰略投資”。目前,華髮集團正全力進軍高端製造業、大健康產業和高科技產業。

根據公告,本次收購取得的交易對價將主要用於歸還股權質押融資款項,以降低股權質押比例,解除東方集團股權質押風險。截至11月19日,東方集團共持有易事特股份56.1856%,其中累計被質押的數量佔所持公司股份的79.9963%。

而易事特如今遭逢的資金危機,不止股權質押風險,還面臨著營收下挫、現金流緊張等局面。

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易事特營收41.26億元,首次出現上市以來營收增速下降,同比下降24.61%。同期實現扣非淨利潤4.45億元,同比下滑11.04%。

此外,前三季度,易事特現金淨增加額為-1.84億元,而且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23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額為-3.50億元。

同時,易事特賬上貨幣資金由年初的12.26億元降至10.36億元。不過,2017年末,易事特12.26億元的貨幣資金中,有7.62億元是受限資金。若目前這一受限資金仍尚未解限,那麼如今易事特賬面可用資金大概還剩3億元。

資金承壓下,難怪易事特實控人會接下珠海國資拋下的“橄欖枝”。不過對於珠海國資來說,這一買賣又是否划算呢?小編拭目以待。

(編輯:杜一蘭,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