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公交車上戴耳機聽歌?娛樂性噪聲導致的聽力損傷,不容忽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超過5%的人口,約4.66億人患有聽力殘疾。我國聽力殘疾人口的佔比與WHO的數據相近,根據2016年《我國四省聽力障礙流行現狀調查》顯示,調查人群中5.16%,約7000萬人患有聽力殘疾,是我國主要致殘原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估算,由於聽力損失得不到有效處理,每年可能給全球造成的經濟負擔達7500億美元。

經常公交車上戴耳機聽歌?娛樂性噪聲導致的聽力損傷,不容忽視

導致聽力損失的原因有多種,如遺傳因素、分娩因素、傳染病、耳部感染、服用耳毒性藥物、暴露於過量噪聲和衰老等。其中,工業噪聲,如機器和爆炸所發出的工作場所噪聲,對聽力的危害已經越來越引起國家和用人單位的重視。而娛樂性噪聲對聽力可能造成的潛在影響,還未引起足夠關注。根據WHO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11億年輕人(年齡在12至35歲之間)由於經常暴露於娛樂噪聲的環境中,而面臨聽力損失的風險。這種娛樂性噪聲導致的聽力損失恰恰是可防可控的,通過科普的宣傳和安全用耳知識的普及,可以大力避免娛樂性噪聲導致聽力損失的風險。

經常公交車上戴耳機聽歌?娛樂性噪聲導致的聽力損傷,不容忽視

現代化的娛樂設施,如音響設備、隨身聽、音樂會、夜總會、酒吧等等,長時間、大音量的不健康聆聽習慣是造成早期聽力損失的潛在殺手,其主要的致病機制為噪聲對內耳毛細胞的損傷,多從高頻聽力損失開始。

我國圍繞在校大學生和高中生聽力健康情況的調查顯示,擁有個人音響娛樂設備的學生接近100%,患有噪聲性聽力損失的學生數量佔比從3%-10%不等,其中MP3/MP4的使用是導致聽力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調查同時顯示,青少年人群對噪聲可能導致聽力損傷知之甚少,缺乏正確保護聽力的知識。因此,積極倡導正確用耳的方法,做好對噪聲的防範,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預防聽力損失的發生,這不僅僅是青少年的健康問題,更是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重視。

如何正確用耳,避免娛樂噪聲對聽力造成危害,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長時間、大音量佩戴耳機或隨身聽。不在外面嘈雜的環境下使用隨身聽,如大街、公交車、地鐵等環境中。

2.應該儘量避免或減少去娛樂場所,如迪廳、電聲音樂會等,如果一定需要參加,應選擇使用耳塞、耳罩等防護裝置。

經常公交車上戴耳機聽歌?娛樂性噪聲導致的聽力損傷,不容忽視

3.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噪聲性耳聾,若在早期或短期內噪聲造成了輕微聽力損失的出現,稱暫時性閾移,可以通過脫離噪聲環境,充分休息的方式,恢復聽力。

4.提高對聽力的保護意識,可以通過電話、網絡或手機APP等方式,進行聽力篩查,監測聽力變化;如果出現耳部疾病,或聆聽出現障礙時,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

5.從社會層面提高娛樂性噪聲對聽力危害的認識,在公眾場合儘量控制娛樂性噪聲的來源,如可以降低音響的播放強度等等。

總之,娛樂性噪聲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青少年人群更是主要的接觸群體,應該提高全民全社會對娛樂性噪聲的防範意識,關注青少年人群的聽力健康,避免聽力損失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