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席:用作品說話者流傳千古,用名頭說話者大勢已去!

陳傳席:用作品說話者流傳千古,用名頭說話者大勢已去!

在各種名頭、權力、金錢包裝下的腐臭的文藝界,顯然急需迴歸到用作品說話的良性局面。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來衡量藝術水平的高低。而不是靠關係、靠權力、靠金錢來衡量藝術水平的高低。請問,靠關係、靠權力、靠金錢來衡量藝術水平的高低,是正統,還是江湖?

用作品說話,是對藝術的最大的尊重。有些人,一談到師承、出身,就把你分成正統和江湖。說不是美院畢業就是江湖,不是名家的學生就是江湖。齊白石,木匠出身,沒影響他成為大師,他也是江湖?黃賓虹、潘天壽不是美院畢業也沒有老師,難道他們也是江湖?試看,改革開放後,每個美院基本都有大師,而畢業的學生千千萬,請問有幾位大師?

畫家、書法家在藝術界,是一個神聖的稱謂。而每一個人可能只在某一方面有深厚的造詣,畫家擅長畫什麼,不擅長畫什麼;書法家擅長寫什麼體,而不擅長寫什麼體,來不得半點吹噓。有的人,彷彿“註定”就是藝術家,而有的人,搞了一輩子卻還是門外漢。你(在藝術領域)怎麼樣,就是你的作品的模樣,再多的名頭,並沒有什麼用!

用作品說話,拼的是藝術家的藝術哲思與藝術創作力,拼的是藝術家的人格、品德與品位,拼的是一張張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藝術作品。一切不用作品說話的藝術家,其實就是大忽悠!真正的大師不屑於名頭;而在乎名頭的,從來都成不了大師!

看很多畫冊的個人簡介或百度百科裡面,很多書畫家大多都是拜某某名家為師,或某某大師入室弟子,不管這是借老師揚名,還是真正為了學習。老師說學什麼就是什麼,老師畫什麼學生也畫什麼,近親繁殖,統統打著老師的旗號,形成圈子文化,作品審美趨同,格調一致,沒有個性。老師是老師,你是你,你怎麼樣請用作品說話。

用作品說話,才是真正的對藝術負責,對自己負責,才是合格的書畫家。不能一輩子只靠名頭,或打著老師的旗號吃飯,就會那麼幾個造型,筆墨上沒有任何個性,千篇一律,固步自封,不思進取。這樣的人,對藝術絕無責任可言,不是合格的書畫家。

真正的書畫家,是在書法、繪畫或其他藝術領域有一定的成就和個性,內含傳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作品有廣泛的美感以及獨特的個性,是一種思想、哲學的體現,可以視為一種生命的呈現。不管你是主席、院長、會長、XX王、XX大師、第一人等等,還有自我號稱“著名書畫家”、“國內最具收藏價值的書畫家”,但在藝術領域,你怎麼樣請用作品說話。

用作品說話,才是對藝術家的真正認可。如今,藝術圈儼然陷入了關係化,各種裙帶關係、江湖關係、圈子關係,發揚自我吹捧與相互吹捧精神,幾近於神話的地步。溫水煮青蛙,藝術家如若沉浸於此等“仙法”中,必然毫無成就可言。你若幾何,自然由你的作品說了算,別人的千言萬語終不過是點綴。

書畫家有名頭,是好事,但有個前提,你的作品撐得起這個名頭。如果一個書畫家,沒有撐得起名頭的作品,終不過輝煌一時。看看歷史就知道了,真正的書畫家,留下的是藝術作品,而不是官名、頭銜等名頭。

書畫本來包含了一切可能,所有的探索都是在傳統的土壤中種出了適合今人觀賞的果實而已。××創始人、××第一人、××王、××大師、××泰斗、××著名書法家、××著名大書畫家、××怪才、××奇才、××書法(繪畫)特技……就書畫而論,從古到今是沒有創始人、沒有第一人、××王之說,這是因為,但是敢於號稱這類稱號的人,無非是名利心湧動,求權、求錢而已。有些收藏家往往被騙,收藏數十年這類人的作品,非但沒有升值,反而像垃圾一樣,放在哪裡都不合適。但是這其中確實也有一些上乘的書畫家,被頭銜了,不能一概而論。

值得指出的是:還有購買假中書協、假中美協會員證的,打著美協、書協會員的幌子到處搞展覽到處騙錢的,其藝術水平就是創造藝術垃圾。

還有某些書畫家,整天不幹正事,一天到晚都在微信上拉票,一天能刷上百條,“我是×××正在參加××屆網絡投票大賽各位“親”幫我轉發投票吧!每天拼命的拉投票,乞丐似的,有點讓人瞧不起,你說你作品要是好的話,還需要每天苦逼兮兮的搞這些?還有刷朋友圈“某家雜誌刊登過我的作品”、“某個電視臺專門為我拍攝”、“我和某某大師主席合影”、“我和某某高官一起吃飯”,常常是這些書畫家標榜自己吹牛逼的方式之一。總之一句話,好作品能證明一切,再多的應酬,說再多吹牛的話,也抵不過創作一幅精品說的話!

無論是書法、還是國畫,始終都和創作者的人品、藝術修養、品位、感悟、技藝緊密相關,也和現實社會密切相關,從而體現時代之風。當今,只有重視學習傳統文化的書畫家,相應的做點媒體宣傳,能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間。

作品自己能說話,書畫家在作品面前,一律平等。藝術市場不再是“國家級會員”的藝術層次一定高於“市縣級會員”或沒有進入協會的書畫家的時代。藝術市場不再是“獲獎多”就優於“獲獎少”或沒獲過獎的書畫家的時代。藝術市場也不再看中院校、地位、師承或拍賣包裝、媒體炒作等,而是將作品的藝術性放在第一位。

因此,衡量藝術作品的標準也將改變。首先,藝術作品首要具備藝術性;其次,書畫家的人品、進取心和藝術領悟力等,也將提到新的高度。再次,是藝術家近年來的真實成就,而不是吹捧出來的泡沫假象。

真正做到藝術獨立、藝術自由,讓藝術作品說話,而不是靠頭銜、官位、人脈關係說話。最後,頭銜、官職、證書等作為加減分項,可能有官職或有頭銜的會減分,而專業潛心藝術研究創作者,則會加分。對於收藏家來說,可通過對書畫家的考量,再結合市場動向(如作品對現在市場、以後市場的認可及程度與合理價位等),著手投資與收藏。

由此可見,真正能流傳千古的是藝術作品,而不是所謂的各種名頭。名頭誰人都可取代,唯有藝術作品才是藝術家金光閃閃的東西。反觀今日之藝術圈,各種名頭滿天飛,卻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作品。何其悲哀?

真正用作品說話者,流芳千古;而用名頭說話者,不過是曇花一現。正所謂,用作品說話者流傳千古,用名頭說話者大勢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