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耳朵听不清……感冒季,这种病又双叒叕多发了!

妈妈,我耳朵听不清……感冒季,这种病又双叒叕多发了!

感冒会影响听力?

那可能是中耳炎在作怪····

6岁的雯雯是个活泼的小女孩,平时的她特别机灵可爱,前阵子杭州下雪,雯雯可兴奋了,拉着妈妈一起去堆雪人,雪人堆好了,雯雯也光荣感冒了。鼻塞、流鼻涕、咳嗽一样都不少。

妈妈,我耳朵听不清……感冒季,这种病又双叒叕多发了!

感冒的那几天,雯雯说她一到晚上耳朵就疼的厉害,一阵疼一阵不疼的。细心的雯雯妈妈还发现,平时的小机灵鬼,最近总要喊好几声才有反应,看视频也总喜欢把声音调的特别大。放心不下的雯雯妈妈带着她来到了浙大儿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过相关检查后,雯雯被确诊为急性中耳炎。

浙大儿院耳鼻喉科付勇主任医师提醒家长,最近耳鼻喉科门诊像雯雯这样因为感冒引起急性中耳炎的小病人特别多。儿童急性中耳炎患儿中75%都是由感冒引起的,如果发现及时,对症下药,一般就会痊愈,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听力。但如果治疗不规范,就有可能造成听力损失,进而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甚至手术治疗才可能恢复。

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的炎症,咽鼓管持续的功能紊乱可导致潜在的病原菌(细菌及病毒)从鼻咽部逆流人进入中耳。细菌或其产物刺激局部组织细胞,引起免疫效应细胞聚集并激发炎症反应,从而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

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及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这个病在孩子当中非常普遍,12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2-6岁的,很容易得中耳炎。有报道曾指出,约有6成的幼儿患过中耳炎,学龄期儿童更为高发。

妈妈,我耳朵听不清……感冒季,这种病又双叒叕多发了!

为什么感冒特别容易引起中耳炎?

浙大儿院耳鼻喉科刘佳医生介绍,人的耳与鼻、口是相通的,这个通道叫咽鼓管。咽鼓管靠近鼻腔的地方有个类似阀门一样的结构。平时,这个阀门是闭合的。当吞咽、打哈欠时,这个阀门会打开,以平衡中耳和外界的气压,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

妈妈,我耳朵听不清……感冒季,这种病又双叒叕多发了!

孩子感冒后一般会有鼻塞,流鼻涕的症状,儿童的咽鼓管还没有发育完全,较短,宽而直,呈水平位置,儿童自身抵抗力较差,极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且耳朵的开口在鼻子里,这时容易有逆性的感染,咽部、鼻部炎症向咽鼓管蔓延,细菌、病毒等致病菌能够轻易进入鼓室,引起急性中耳炎。

家长自测,

有这些情况要警惕中耳炎!

妈妈,我耳朵听不清……感冒季,这种病又双叒叕多发了!

急性中耳炎发病前多有感冒史,发作期间常见有急性的耳部疼痛,发热,全身症状等,也会有耳闭塞感,部分可伴听力下降、耳鸣及有自声增强现象。

付勇主任医师提醒:3周岁以下的小孩,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很难告诉父母到底哪里不舒服,很容易被延误治疗,请家长细心观察,除感冒等症状外,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1.耳朵阵发性疼痛,多发生在夜间,疼时剧烈,静止期又好转,但精神没有平时好;

2.抓耳朵,夜间哭闹烦躁;

3.对大人说话不理不睬、老是要大人重复一遍,或喜欢把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课听不清;

4.耳道可见流脓流出。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是鼓膜急性充血,可伴中耳渗出。有下面这些情况需要考虑:

1、48 h之内突然发生;

2、耳痛;

3、鼓膜完整,伴急性充血;

4、可存在中耳积液;

5、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6、大多是夜间发作,阵发性的。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的急性化脓性炎性反应。有下面这些情况需要考虑:

1、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穿孔后症状减轻;

2、耳痛;

3、听力减退;

4、可见鼓膜穿孔并流脓。

急性中耳炎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症状、耳内镜检查和/或血常规等来诊断的,急性中耳炎部分患儿听力会受影响,医生会根据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做听力相关检查或其他进一步检查。

妈妈,我耳朵听不清……感冒季,这种病又双叒叕多发了!

如何预防中耳炎?

妈妈,我耳朵听不清……感冒季,这种病又双叒叕多发了!

1.预防感冒:临床发现75%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起的继发疾病,婴幼儿感冒后,使鼻涕和细菌,通过咽鼓管返流至中耳内,诱发中耳炎。

2.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年龄越小的患儿,表达上越困难,因此不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要提高家长对本病的认识。对反复上呼吸感染的患儿,反复抓耳,耳道流脓,对声音反音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的患儿,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3.加强免疫接种:避免反复的感冒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