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第一任秘书谈阿里巴巴

马春,马云杭师大的师姐,1999年8月加入阿里担任马云的秘书,工号19。

马云第一任秘书谈阿里巴巴

一、我与阿里的结缘

我与阿里的结缘,首先来自于与马总的缘分。

人与人相遇,是上天给的缘分。我高中学的是理科,第一年高考,考语文的时候病倒了,没成功。

第二年,我改考了文科,本来想报考杭州大学,却不小心考上了杭师院外语系,于是认识了我先生,也有缘结识了马总夫妇。这一切,好像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呢。

我和先生都毕业于杭师院(现在的杭师大)外语系,先生比我高一届,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我1984年毕业分到学军中学任教,同年马总张英考进外语系。

我先生是马总和张英的听说课老师,所以我常常听先生说起马总,说他是个天才,英语特别出色,有主见,有思想,且社会活动能力超强,是外语系学生会主席,杭师院学生会主席,杭州市学联主席。

先生非常欣赏他,虽说是师生,但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兄弟一样。

1986年夏天,马总应他在澳大利亚的“爸爸”Ken之邀访问澳洲。从澳大利亚回来,他带了一个小袋鼠钥匙圈作为礼物送给我先生,那只小袋鼠现在还在我家的装饰柜里站着。

二、小袋鼠与口红

1993年5月,我从工作了近十年的学军中学辞职,去了一家日本船公司,川崎汽船株式会社杭州办事处工作。

我在学军中学的收入是400多块人民币一个月,船公司试用期给我的是1100港币。办公室在杭州大厦四楼,老板人很好,我们后来也成了好朋友,她的双胞胎女儿是我的工作室“春之园”最早的学生。

有一天,已经创办了海博翻译社的马总突然来四楼的办公室看我,站在门外笑眯眯地向我招手,我赶紧把他请进了办公室。那天,他聊了很多自己在做的工作,我也给他介绍了我们公司的业务情况。

1994年秋天,同在杭州大厦四楼的IFB国桥联运香港有限公司杭州办事处的老总把我挖过去,薪酬每月400美金,折合成人民币6000元。

有一天,马总约我到黄龙饭店他在中国高速公路杭州办事处的办公室,我们聊了许多。最后他说最近要出差美国一趟,问我想带个什么礼物回来。他的这份心意真的让我很感动,我就说带一支口红吧。

不久后马总从美国回来了,真的给我带了口红,说要交给我。那时我家住在文二路的师苑新村,马总一个人来了我家,那天我们三个人聊得超级爽,马总介绍了很多因特网的新概念,模仿美国人讲英语的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番他事业未来的蓝图。

马总是个很风趣的人。因为家里有一处漏水,我们重新装修了一下,马总一看装修效果,就拍掌大呼:哇,妙不可言!

三、加入阿里,成为19号员工

1999年1月,我先生去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做访问学者,马总请他测试一下在美国上阿里巴巴英文网的速度,先生上网后,发现不仅速度奇快,版面设计还很专业,也很漂亮。

6月30日先生回国,7月份,马总请我们在龙翔桥的红泥餐厅吃饭,激情澎湃地给我们描绘阿里的未来。

虽然我和先生都听不太懂他说的阿里B2B未来的盈利模式,但是我们都被他的激情所感染,听得既兴奋又激动。

马总很喜欢武侠小说,身上天生有一股侠气,那天,他还说有一天自己要演金庸笔下的风清扬。

1999年8月的一个晚上,马总约我在华侨饭店的大堂喝咖啡。那天,马总挥着手描绘着他心目中的蓝图,聊了两个多小时。他说阿里以后的员工都会拥有股权,我都听不懂股权是什么东西。

我非常佩服马总,他有抱负,有胆略,有胸怀,他敢于梦想,而且能把自己的梦想全部变为现实。他说自己以后要演风清扬,要拍电影。

他说要在滨江买地造楼。他要把阿里巴巴做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他说有一天他会去做老师……他曾经对我们描述过的那些梦想和未来,如今看来几乎都实现了。

虽然当时我还不明白阿里究竟是干什么的,但马总的热情,他的那种胸怀,他的远见,都让我很钦佩很神往,在马总的邀请之下,我加盟了阿里。马总没说多少工资,我也没问。

后来我听说他们原先是每月500,而我来后大家一起是每月2000。很多朋友都说我,你疯了吗?放着6000元的工资不要,去拿2000?我说我心甘情愿。

那时候公司只有十八个人,就是十八罗汉,我是第一个员工,工号19,我们在湖畔花园马总的公寓里上班。

有一次马总和我一起走路去吃中饭,他问我:马春,你工号多少啊?我说19号啊。他说好,这号好,你要知道若干年后,你的这个工号,会成为令人特别尊敬的一个号子。然后他就开始给我讲美国公司、微软,世界上有名的公司工号的故事……我是个很少想未来的人,但每次都会被马总鼓舞和感染。

不管我做什么,我先生都很支持。我去阿里上班,整个家,包括孩子都交给先生了。他也很忙,但他从来没有怨言。

我和先生非常恩爱,马总和张英也是,两个人真的是特别好。

有一天,我和张英在厨房里洗碗,她说:马春,我真高兴啊,你看我们两家,你跟吴老师感情那么好,你们那么相爱,就跟我跟马云一样,也是这么好,这么相爱,这多好呀!

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刻,那么多年过去,我和吴老师还是这么相爱,马总和张英也依然那么相爱,感觉特别幸福。一下又过去好多年了。真是时光飞逝。

马云第一任秘书谈阿里巴巴

2018年5月杭师大110周年校庆和先生与马总合影,杭师大外国语学院

四、一个人同时做三个不同岗位的工作

上班第一天,马总让彭蕾跟我谈话,聊了不长时间,就决定让我做马总的秘书。

后来,因为人手不够,我又兼行政经理和公关,三个不同的岗位,什么都做,很辛苦但很快乐。

我发现厨房不太干净,我去了就开始打扫,大家都叫我不要打扫,担心我受累。我想阿里就是我们的家啊,遇到什么事大家一起做都是应该的。

我去的时候,公司营业执照还没有完全办好,公司的营业执照、银行账号、公司电话全都是我去办的。

湖畔花园这套四室两厅的办公房子,是张英赚钱买的。大家工作晚了就睡在公司,几乎每天都干到后半夜,然后睡啊睡,睡到几点不知道,起来继续干活。大家都很拼,真的就像一个家,一家人。

马云第一任秘书谈阿里巴巴

2000年春天员工大会,杭州湖畔花园

每天中午我们都会在湖畔花园门口那家小餐馆吃饭,市场总监吴昕从美国带回来一个智力游戏,我们吃饭的时候就玩,玩得很开心。

有一次,最后剩下三个人,张英是“卧底”,我和马总是“平民”,我指证张英,马总也指证她,因为他说张英不想指出我。我们就赢了。

无论是马总布置的任务,还是公司的需要,我都会百分之一百二十地去努力执行,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没有别的想法。

公司要登一则招聘广告,但营业执照还没批出来,我挤公交车到钱江晚报,托了朋友关系才办成。我们总公司在香港,马总要经常去香港,需要办一个港澳通行证,可是公司一点名气没有,跑哪里办事都要看脸色,不像现在阿里出去办事多顺溜啊。他们说你要准备这个东西,那个东西,反正就是不给办。我只好去求马总一个朋友,浙江电视台一个主持人,靠电视台给他们打电话,才搞定。

大热的天,去哪里办事都是骑自行车或者挤公交车。有时候正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这时候英国的电话来了,我一手拿资料,一手要抓把手,还要接电话,真是很狼狈。

有一件事印象很深刻,我入职了阿里,与前面那家公司已经结束关系,但是阿里的营业执照还没有批下来,没有签合同,更没有买保险。大太阳,公交车挤到东挤到西地去办事,马上就病倒了,一个感冒就看了我八百多块钱。但我心里愿意,什么怨言也没有。

常常晚上办公室里都下班没人了,就我还在电脑前加班。我就想,我还是能力有限,白天都不能把事做完,但我一定会努力去做,争取做得更好。

五、阿里租办公室的故事

马总是天生的演说家,口才一流。1999年,马总从美国回来以后,那天傍晚天都黑了,他手一拍,啪,要给我们讲故事了。

他在大门墙边一坐下来,大家立刻都围坐在旁边,马总说:我拎着包到了硅谷,给他们讲阿里巴巴,开始人家都不相信……这次马总带回了第一笔五百万美金的融资。

2000年,软银领投阿里2000万美金,在上海的金茂大厦见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先生,行程和资料是我给马总安排和准备的。马总没讲几分钟,他就决定投阿里巴巴两千万美金。

渐渐的,阿里员工多起来了,需要再去租一套房子办公。张英让我去找物管,我就去租了两个房子,租第二个房子的时候,大家就慢慢安顿下来了。

2000年元旦,我们聚在一起联欢,大家都很开心,准备拍集体照。大家都站好了,马总来得晚,没有他站的地方,他就顺势往地板上一躺,还打趣说我就做一回卧佛了。我先生马上按下了快门,拍下了第一张阿里全家福。

这张照片马总很喜欢,一直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马云第一任秘书谈阿里巴巴

2000年元旦我先生拍的第一张阿里全家福,杭州湖畔花园

阿里有北京办公室了,北京的员工会经常来,就需要住,我们就想把公司对面那幢房子租下来。当年杭州市出了一个刑事案件就发生在这幢房子里。

我们都是无神论者,觉得没关系,但租了后床上用品都要我去打理,我进进出出,心里还是有点发毛。

再后来,阿里需要更大的办公空间了,我、马总,还有谢世煌小谢我们一起骑着自行车去找房子,很难忘,找了好久,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一路骑车看过去,最后定到华星科技大厦。

小谢和我一起去谈价格,开始华星科技一定要我们120万一年的租金,最后100万谈下来。小谢负责设计装修的事,东西进来都是我的事。

我从小就很怕黑,大楼还无人入住,整幢大楼就我一个人,靠着路灯的光亮,我从1楼走到9楼,又从9楼走到1楼,腿都软了。楼道里黑灯瞎火的,吓得我都要哭了。

但这项工作完成时,我心里真是由衷地高兴,期间经历的每件事情,虽然艰辛,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只有不断地突破自己,才能有所收获。

2000年4月,我们全体搬入华星科技大厦办公。

在阿里还有很多温暖的经历,包括我陪着马总去浙大、杭电等一些高校去演讲。马总演讲从来不用ppt的,到哪儿他都是即兴演讲。

曾经在杭电那一场演讲,他讲到自己曾踏过三轮车,他如何一路走来,我真的是觉得马总太不容易了。马总太伟大了,能选中我去阿里,又能在马总身边工作,我感到特别荣幸。

六、“西湖论剑”的缘起

阿里人很少会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我们往往是被马总的激情,以及他对一项伟大事业的憧憬与追求所鼓舞和感染,所以愿意和他一起去拼搏奋斗。

彭蕾说过一句话: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我也是。马总和公司布置的工作目标,我都会想尽办法去实现。

我觉得自己身上的阿里味是“奉献”,从我进阿里的第一天,从来没想过要索取什么。那几年,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我心里明白,我是真心付出。一起经历过的那些事情,都成了我生命里的财富。

2000年,我们策划了“西湖论剑”。我一直知道马总特别喜欢金庸,是个金庸迷。1999年他请我和先生在红泥餐厅吃饭的时候,就讲将来他要演风清扬。后来他给自己取的花名就是风清扬。甚至他跟张英去马尔代夫度假的时候,也只带了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

但马总和金庸不认识。那一年阿里巴巴开始有一点小名气了,记者开始蜂拥而来,其中一位记者是香港《壹周刊》的女记者。她吃了晚饭来我办公室闲聊,聊到后来,我就说马总很喜欢金庸先生,她说我跟金庸太太很熟呢,我还去过他家里。

我惊讶得不得了,说真的啊,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能来做点事,让马总和金庸先生见一面,她说好啊好啊,我回香港做这件事。

2000年9月9日,第一次“西湖论剑”,我们就把金庸先生请来了,还邀请了搜狐网CEO张朝阳、新浪网总裁王志东、网易董事长丁磊、8848董事长王峻涛。

为了节省成本,整个活动我们都没有外包,就七、八个人,由特别专业的金建杭领导着我们日日夜夜研究每一个细节,所有的事情踏踏实实一步步走过来。我负责香格里拉酒店这一块工作,还包括嘉宾的迎接和金庸先生的接待、后台的陪同,所以有机会和他聊天,觉得很荣幸,很开心。

那次“西湖论剑”还有一个小插曲,也是我工作上的一个失误。原本我们准备了五套金庸先生签名的《笑傲江湖》,打算活动最后由金庸先生将签名书赠给几位嘉宾。

我早早就安排把书运到主席台边上的小房间里放好,因为没有派人守着,结果被人偷走了一套。这边已经开始开会了,我才发现书少了一套,真是急得要命啊。还好我们有所准备,赶紧派人又去补了一套,不然真是很大一个遗憾。

马云第一任秘书谈阿里巴巴

2000年9月9日西湖论剑期间,与金庸先生在一起,杭州华星科技大厦

七、离开阿里,回归家庭

有一部阿里巴巴的宣传短片里,马总穿着病号的衣服,那是公司搬入华星科技大厦之前,马总是从医院逃出来的。他穿着病号服充满激情地给我们描绘阿里未来的蓝图,说公司以后要上市,我们要做一百零二年的公司,六十岁的时候,我要在地中海的船上,听阿里巴巴的股票又涨了的消息。

其实最早他跟我在华侨饭店就说过,以后我们每个员工都拥有自己的股权,十年以后公司会拥有自己的大楼。所以马总说,梦想是要有的。你有梦想才会有追求,人生的每一步才会脚踏实地去走。

所以,我也总觉得没有什么事请是办不成的,只要你有梦想你就可以大胆去追求。你脚下的路都是你必须走过的路,怎么样走是你自己的选择。这是阿里留在我身上最深的烙印。

我先生常常跟我说,任何事只要你安安静静地坚持做五年,前面的风景肯定不一样。我很遗憾在阿里没有做满五年,但我也不后悔,因为我选择了家人。

那时候我先生很忙,儿子就要初三了,正在长身体,我没时间管他们,父子俩常常吃盒饭。常常我都要工作到十点左右才回家,礼拜六马总如果要上班,我也上班。晚上回到家,先生和儿子已经睡了,第二天早晨我起床,他们已经出门了。

我在阿里无怨无悔,愿意奉献自己,但是身体和家人让我觉得我必须要停下了。

“西湖论剑”期间我曾连续三次感冒,没时间看病,两次感冒后就恢复不过来了,人感觉特别虚弱。由于身体透支太多,诱发了我的哮喘。离开阿里以后,有一次张英问我,马春,你的哮喘哪里来的?我说是阿里工作啊。

我跑到彭蕾的办公室,彭蕾说,你真的要走吗?你亲和力那么强,去做销售一定会很好。

我说我想回家照顾家里的两个男人,孩子初三了,我如果再不管,真的愧对他。

2002年4月30号,是我在阿里的最后一天。

傍晚时分,我在内网上发了一封告别信,六七点的时候,大部分在加班的同事,都在内网上回复我。我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晚上八九点钟,我们合影,告别,情景令我特别感动,真的是热泪盈眶。

那天晚上,我收到七八十个加班同事的祝福和留言,他们都说,从进公司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在公司的走廊上,任何地方,总是能见到我的微笑。会想念我的微笑。说我是很温暖的人,舍不得我走。

马云第一任秘书谈阿里巴巴

2002年4月30日与大家告别时合影,杭州华星科技大厦

我们一家人非常恩爱,在我的字典里,家人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辞职回家后,每次儿子回来都说,好开心,回家一开门就能看到妈妈在家里等我,以前开门进来冷冷清清的。很开心儿子和先生都能吃上一口热饭,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辞职后我就不再去任何公司了,没有一家公司能和阿里比。在阿里有太多令人难忘的事,太多太多的第一次,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辞职的时候,马总问我要不要去高校上课,他给我推荐,我说我有一群自己的孩子,“春之园”的孩子。他说,好,你先去教,以后我也会去当老师的。

我的“春之园“雏形是在1998年1月形成的。那时,我还在IFB工作,在好友的一再鼓励下,我决定带着八位孩子,开始“春之园”。就我一个老师,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二年级的孩子,这一教就教了二十年有余了。

能陪伴与见证孩子们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和我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我觉得,我真的很幸运,在人生当中,可以进入很多不一样的领域去经历去体验,到最后,又能回归到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做自己喜爱的事。

三毛曾写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我想凭一己之力坚守我的一亩三分田,守住我的教育理想“春之园”。

马云第一任秘书谈阿里巴巴

1998年8月,给”春之园”学生上课,杭州花港公园

八、永远的阿里人

阿里的价值观里有创新和学习。在阿里的时候,很多东西来不及学习,以至于现在啥也学不够。离开阿里第一件事,我去学会了游泳。

我还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快四年了,每周二,六七个“春之园”的家长姐妹们一起学习经典中华传统文化。

十年前,也是“春之园”的学生家长,让我陪画家曾宓先生一起去爬山。第二年我开始学习书法,五年前我开始学画兰花,一不小心就跟着大师学习书画八年了。我非常感恩这一切!

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哪一天我可以去学唱歌。

有一年,公司上市前几年吧,9月10日马总的生日,我打了个电话过去祝他生日快乐。他很高兴,最后还叮嘱我一句:马春,你的股权还在吗?你千万不要卖哦。

我说在的在的。对我来说,马总和阿里给了我这份财富,但更多是精神上所得到的财富。拥有阿里股权是我进阿里的时候根本没想过的,当然,这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我很感恩。

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每两年都会举办阿里校友的回校日。阿里人出来后,大家碰面都很亲热,觉得很亲近,有家人的感觉。

我在阿里工作的时间不长,也没做出什么大贡献,特别难为情的是,他们每次介绍我都会说:这是我们的19号员工,马春老师。就像马总之前说的一样,大家都会因为这个工号而尊敬我。

其实我很惭愧,但我不遗憾,人生走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家需要我。

我一直相信阿里巴巴会成为最伟大的公司。能见证它的发展与壮大,我感到无比自豪。

人生中有一段曾与阿里同行,这是我的荣幸。我祝福我的阿里,在我心里,我永远都是阿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