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送前程”的思维陷阱(第一集)!

“断送前程”的思维陷阱(第一集)!

一脸懵逼的被“辞退”了,你急不急?

“昨天的汇报结束后,我知道要被辞退了。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了”。

这是来自一位学员,紧张的打过来电话诉说了他的遭遇,看得出对他来说这是始料未及的。仔细盘问中,得知他是一名IT硕士青山同学,刚来这个公司不久,印象中这是他第三次做工作汇报,但几乎每一次都不太令领导满意。而这一次似乎更糟糕,周一交代的任务,周四汇报,今天把“充分准备”的内容展示完后,没想到领导没有对自己辛辛苦苦三天设计的方案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而是在会上直接让同事小张负责。

说到这,我直接问青山,是不是周一交代的任务,你周四直接就汇报去了。果真如此,我的判断是对的。

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底层思维”之战。职场更是无硝烟的思维较量,那些驰骋沙场、身经百战而一直利于不败之地的精英们,除了我们能看得到的显性技术能力、工作效率、精准度外。更神秘的是潜藏在冰山底层的思维方式。

“汇报工作”的工作场景天天都在发生,你真的会汇报么?掌握了汇报的技巧了么?如果是初入职场,没有习得汇报的技巧,显然在拉低领导的工作效率,他有时间如数家珍的手把手教你么?若是核心骨干,不懂得汇报技巧,领导觉得你是不是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对工作如此大意疏忽;看似一个小小的汇报工作,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思维是有陷阱的。

说说青山同学本次汇报思维,或者说是他一贯的汇报思维。周一安排的任务,加班加点,笔耕不辍,周四把完整的方案汇报给领导后,面临着被辞退的境地,到底是踩到哪个雷了?

上级与下级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整个过程涉及到几个关键环节:

输入:勤沟通多请示获取信息

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吸收-信息再处理:领导交代任务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下属听到的任务先进行自我处理,下属吸收后形成自己认为的方案,到下属输出领导所要的方案,四个过程。

而一部分人忽略了中间的两个环节,通过一次沟通后直接出方案,而且是在方案到期日临近时。这种汇报思维违背了“用户思维”的指导意义。作为上级他的思考更缜密,对整体方案的全局性和细节性,均要把握。这个过程需要“少食多餐”的模式,要做到勤汇报多修改。在过程中完善“领导方案”,做到他及时帮你调整思路,你能及时领会上级真实意图。一个信息在初次传递时,即便说者100%传递,听者可能只听懂80%,领会80%的60%,而内容成型后可能是信息传递时的40%。造成词不达意的低产出。

勤沟通多请示是避免方向性错误的前提条件。

输出:向上反馈新观点输出信息

汇报内容的准备不完全是纯粹输入的过程,也就是领导交代什么,就做到什么,而没有更深度的独立思考,上级掌握信息全面,但在细节上会有疏漏,“向上反馈”是帮助上级发现他的盲点,甚至是对方案有建树的方向性建议。你就成为了输出者,是一次微价值体现。

青山同学这一次,以至于之前N多次汇报的思维模型是,信息接收-信息传达!如此反复几次变成了“孺子不可教也”,领导要么认为他不好学要么认为他怠慢工作等种种。

尝试改变一下思维方式,掌握好汇报小窍门不仅仅是汇报内容充分,更是与对方建立友好的办公室关系开始呢!这都要从正确的思考开始,不要让它成为职场发展的绊脚石。

如果内容对您有帮助,一起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并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