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嘘,听曲儿。

您听出年代的质感了吗?是的,这是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推出的《传承经典——京剧名家黑胶原声再现》系列数字化唱片中节选出的精彩片段。曲儿听完了,想听听作品背后的故事吗?今天就带您去“后院”转转,认识下我们的专家团队吧。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专家审稿会合影留念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钮骠

钮骠,男,曾用名钮维骠,字捷之,生于1933年11月4日,满族,北京人。戏曲研究家、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48年入四维戏剧学校学京剧表演,1950年转入戏曲实验学校(后为中国戏曲学校,即今中国戏曲学院),先工老旦,从时青山、刘子元;后习文丑,从萧长华、高富远、萧盛萱、汪荣汉、王传凇、华传浩等老师受业,并得到王瑶卿、雷喜福、沈三玉、钱富川诸师辈的指授。

八十岁的钮老博学谦虚、和蔼可亲,他不仅是当今戏曲界的权威学者,而且还有个更特殊的身份——钮老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一版戏曲曲艺卷的作者,是我们百科社的老伙伴了。据数据库查询,由钮老师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亲自编写并署名的词条有19条之多。钮老师还为我社出版的《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亲自撰写了200余个条目。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高级检索-作者检索-钮骠”结果

连续两天高强度的集中审稿,当看到八十岁的钮老认真的一字一字校对着唱词时,我们年轻一代编辑终于读懂了老编辑们常说的百科全书作者的精气神儿——认认真真做学问,对待学问有点“较真”。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沈世华

沈世华,女,汉族,生于1941年4月20日,浙江慈溪人。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3年入浙江国风苏昆剧团(现浙江昆剧团)学昆剧表演,工闺门旦,师承朱传茗、周传瑛、俞振飞、周传铮、方传芸、沈传芷、张传芳、姚传芗、刘传蘅、张娴诸名家,并得到王传淞、包传铎、言慧珠的指授。在艺术上功底坚实,戏路宽广。1958年,17岁学成后即留团担任当家旦角演员,除经常演出传统折子戏外,还主演了许多大戏,在省内外博得称许。1961年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会演,以演《琴挑》、《百花赠剑》二剧,被评为全省五名青年尖子演员之一;1962年参加苏浙沪三省市昆剧观摩演出,所演《琴挑》一剧,在青年演出评奖中名列榜首;1984年在北方昆曲剧院任职时,以《游园惊梦》一剧参加北京市首届中青年演员调演,获最高奖项“特别奖”。

七十多岁的沈世华老师气质非凡,举止优雅,是中国昆剧艺术教育史中的第一名女教授。她从青年时期起,即开始兼任教学传艺工作,五十九年以来,教过的学生中,有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剧院剧团的演员、学员和艺术院校的进修教师,还辅导过一些著名的演员;学生中许多人获得了全国性和省市级奖励,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就有百余人。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刘振英

刘振英,男,1947年生人。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现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科。先学老生,由宋继亭、陈斌雨先生启蒙;后学丑行,得萧长华、高富远、王盛茹、萧盛萱、耿庆武、汪荣汉、钮骠先生实授;在校又得雷喜福、茹富兰、钱富川等先生传教。毕业后调入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曾与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张云溪、钱浩粱、孙岳、杨秋玲、李光、李世济、李维康、耿其昌、吴云璋、刘秀荣、张春华、俞大陆、于魁智等名家多次合作演出,曾随李小春等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出访美国,也曾随团出访朝鲜、日本、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等国,又多次赴台湾、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其行当、角色文武兼有,昆乱皆应。现在中国戏曲学院任客座教授。

刘振英老师是我们百科社”京剧兴趣小组“的老师。刘老师曾在京剧《无底洞》中扮演“猫神”,戏中先翻360度转体“扑虎”后,又从三张桌子上向下翻“云里翻”(向后转体、从桌前落下),难度相当高,当时在京剧界能够完成者可谓凤毛麟角。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陈端

陈端,女,1948年生人。北京京剧院资深演员。1966年毕业于北京戏剧专科学校,受业于孙莆亭、王玉敏、耿世华、杨菊芬、孙振泉、田荣芬、李喜鸿等老师,在校工老旦。毕业后在北京实验京剧团工作(后团改院,名为北京京剧院)。在剧院演出过很多剧目,如:曾与著名花脸李长春合作演出《赤桑镇》,饰演吴妙贞;在《强项令》中饰演湖阳公主;在《遇皇后·打龙袍》中饰演李后;在《望儿楼》中饰演窦太贞;在《钓金龟》中饰演康氏;在《罢宴》中饰演刘妈妈。后居国外(日本)传承国粹,曾演出《李逵探母》和言派名剧《卧龙吊孝》中饰诸葛亮。在校时与女老生杨菊芬先生学过老生戏,因钟爱坤生艺术,又拜谭门女弟子王则昭先生为师,学习并传承谭派艺术。近年来,在京剧进校园的活动中努力执教,并取得显著业绩。

陈端老师也是我们百科社“京剧兴趣小组”的老师。陈老师上课时非常认真,她会给每位同学仔细地纠正发音、眼神、身法,并亲自示范、讲解动作的要领,是学员们公认的耐心负责的好老师。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会议现场



为了保证《传承经典——京剧名家黑胶原声再现》作品的权威性和准确性,2018年11月上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媒体中心组织召开了为期两天的高强度专家审稿会。项目组聘请了钮骠、沈世华、刘振英、陈端四位当代京剧艺术家担任专家,对作品中涉及的唱段名称、版本、唱词内容、唱片年代等进行了严格考证。专家组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让我们编辑积累了很多戏曲界只”口口相传“的知识,例如“乌盆计”应为“乌盆记”,“打渔杀家”又名“庆顶珠”等等。

“真不错,程砚秋的‘砚’字你们写对了,我看到过好几个错误的版本。他28岁之前是‘艳’,后来登报声明改为了‘砚’。”钮老郑重地说。当他得知程砚秋的个人介绍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时更是连连点头,称赞道:“《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对的,确实权威!”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程砚秋”词条


满足读者需求,向读者提供权威、准确的知识一直是我们百科社追求的目标。因为京剧曲目的特殊性,作品中“唱词随曲”的功能是编辑和技术人员一句句听完后手动标注,并经过反复核准后完成;单曲循环、顺序播放、随机播放等不同模式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传承经典——京剧名家黑胶原声再现》作品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传统资源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在“继承中发扬”传统文化,用数字技术重新激活艺术典藏,通过指尖方寸的游走,带领用户深入领略京剧大家的艺术魅力。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下载即可欣赏名家名曲

品京剧之美,听幕后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