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互联网产品需求之需求分类与优先级划分(四)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或觉得我的文章对自己有帮助,请单击上面的“关注”按钮,关注万花筒的头条号。

万花筒:互联网产品需求之需求分类与优先级划分(四)

互联网公司常常将产品方向分为两类,C端和B端,C端主要是面向客户和消费者的系统,B端的范围则相对模糊,给供应商或商家使用的系统,给内部业务人员使用的系统,都统称为B端系统。C端和B端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完全不同。C端系统偏重用户体验,强调感性,持续的数据分析优化,同一个按钮不同的摆放位置都要精心设计、论证,服务对象是个人;B端系统偏重流程、模块化,强调抽象和结构性,讲究整体的规划和体系设计,服务对象是组织和机构。

万花筒:互联网产品需求之需求分类与优先级划分(四)

TO C产品的用户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万花筒:互联网产品需求之需求分类与优先级划分(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阐述的是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KANO模型

万花筒:互联网产品需求之需求分类与优先级划分(四)

KANO模型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

)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KANO模型可以指导我们,提供哪些功能、哪些性能对提升用户满意度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集中火力突出最具有价值、至关重要的极少数需求上。力争用投入最小、最集中的资源换取最大的客户满意度。

如果能将KANO模型和帕累托法则(80/20法则)综合运用,集中80%的精力解决20%的影响最大的20%的因素,那么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万花筒:互联网产品需求之需求分类与优先级划分(四)

帕累托图:微不足道的大多数和至关重要的极少数

七宗罪

万花筒:互联网产品需求之需求分类与优先级划分(四)

七宗罪

七宗罪,正式译名为七罪宗,属于人类恶行的分类,并由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出各种恶行的表现。 分别是傲慢(虚荣)、妒忌、暴怒、懒惰、 贪婪、贪食及色欲。

万花筒:互联网产品需求之需求分类与优先级划分(四)

七宗罪

用户的底层欲望源于这些人性,而人性产生的欲望,在不同的环境中,因不同的形 式、不同的行为之下,会产生各种各样动机,想要达到某种目标,而产品需求,正是迎合用户的动机,来帮助用户更好地实现目标。

面向消费者的很多产品,都是迎合人性深层次。比如说现在的外卖(到家)业务,就是迎合的懒惰的人性;做社交产品的很多都会打插边球,迎合的就是色欲的人性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