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做重,场景做重:蜻蜓FM为毛火爆?

电台APP已经不是一片红海,而是火海。

现在各家正在肉搏巷战,也各出奇招。最近被网友爆出的“苹果商店牛皮癣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相比之下,最近很火的蜻蜓FM则走了一条很“重”的道路。这条路不好走,但是非常有效,如果做起来将建立足够的竞争壁垒。这就是我倡导的“重创新”(企业培训预约18600293336),无论对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公司建立竞争优势,都是适用的。(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查看系列文章,每日一深度!)

内容做重,场景做重:蜻蜓FM为毛火爆?

【内容模式够“重”】

4月17日,某网络电台大会之时,恰逢另外两家竞争对手被app store下架,一场撕逼战旋即引发,这家网络电台也因为长期猛做ASO而霸占苹果商店市场排名,被业内揭露,并称之为“牛皮癣”。撕逼大战结果极其惨烈,4月23日,该网络电台同被app store下架。

这件事的被爆出,说明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我看,电台APP的行业格局确定,也就是一年左右的事。

在这些音频App里,我最近研究比较多的是蜻蜓FM。不仅仅是因为蜻蜓FM拥有1.5亿用户,日活跃用户量高达900万人,蝉联iOS、Android下载量榜首(以上为官方披露数据)。更重要的是,他们收录全国3000多家电台广播,并在2014年年末合并了国内最大的音频版权商之一央广之声,近期也大动作频频,例如,与小米合作“小米电台”,马上上亿MIUI用户都将享受这场音频福利,据说,接下来,蜻蜓FM的布局还不止于小米一家。

其实,蜻蜓FM和美团的战法颇有些相似。蜻蜓FM CEO杨廷皓对外有过介绍,从一开始切入的时候,蜻蜓FM的的创始团队就是做一个与传统广播电台契合的产品。这也和杨廷皓此前在美国HULU的经验或者说基因相似。作为和Youtube齐名的视频网站,HULU的定位就是做PGC。所以蜻蜓FM也带了HULU的基因和模式,那就是和电台合作,和电台主持人合作,做专业的内容。

千团大战美团胜出的关键是什么?就是因为有强大的线下队伍,够“重”。在2011年千团大战的时候,美团没有像其他团购网站一样砸钱做广告,而是默默地做了大量地推工作。因为阿里巴巴关明生告诉王兴,对商家来说砸广告的效果远远不如地推。现在美团有一万多员工,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线下队伍。美团能和100多万商家合作,就是这些线下的地推人员一家家谈出来的。没有地面推广,美团的App就没有商家;没有商家,就没有用户。

蜻蜓的战法有着一定的优势,蜻蜓的这个“重”是借力之“重”,其实蜻蜓也就是一家创业型的公司,目前员工两百多人,与美团网大量的地推线下队伍相比,然而以借力整合地面的广播起家,为蜻蜓一路保持音频领域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因为传统广播电台本身就有很多用户,也有既定的商业模式;电台带来了线下用户,也带来了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传统的电台深度合作,蜻蜓FM得以建立内容壁垒甚至商业模式的壁垒。

最近,蜻蜓FM又开始布局PUGC市场,相当大一部分电台主播与自媒体人开始在蜻蜓上开设电台,而这些为互联网用户定制的内容,在品质与契合度上更适合用户的需求,蜻蜓也期待这个布局成为行业差异化的重要竞争力。

【使用场景布局够“重”】

“跨平台”的使用场景,是网络音频的未来之路,而车载和可穿戴设备必将成为音频入口!而这更要取决于线下的推广,需要够“重”。

2014年底,蜻蜓FM成为小米电台的独家音频内容战略伙伴,为小米用户提供音频内容,一下子带来了一亿用户。这一点几乎可以秒杀其他竞争对手。

在可穿戴设备的布局上,蜻蜓FM也做了布局。2014年9月,三星电子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的重磅产品——智能手表Gear S首次预装了蜻蜓应用。而据杨廷皓曾向媒体透露,即将上市发售的苹果 iWatch也会有蜻蜓FM的影子。

在汽车领域也是网络音频最重要的使用场景。有统计数据显示,1.37亿的中国车主平均每人每年要收听约600小时的音频节目,车载系统的预装份额已是必争之地。从2014年开始,蜻蜓FM在车载应用的开发上投入很多,福特、沃尔沃、奥迪、宝马等大厂商都已开始全线预装蜻蜓应用。

这些都是移动互联网要做的最累的活,因为要和厂商一家家谈,并且因为厂商都很大,谈判也并不容易。但是只要做好,就有极高的竞争壁垒。

【用户体验为王】

蜻蜓FM的这些做法,和杨廷皓的基因有关,他认为蜻蜓FM不是传统电台的“颠覆者”,而是通过技术把更多的互联网价值提供给电台。“因为用户数量大,合作电台多,明星们会倾向在蜻蜓FM的平台做访谈,我们再把这些内容输出给全国的电台;强大的后台数据分析也会开放给电台,便于他们做决策。”

这个定位,使得蜻蜓FM有点像做内容的O2O。这个战略之下,蜻蜓FM偏“重”也就很好理解了。

为了用户的体验,在技术上蜻蜓FM也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引入云服务器,通过“云”将电台的直播内容收集,由服务器统一转码无损压缩增加稳定性,降低了80%的带宽消耗,再把处理过的音频分发给用户;所有内容都经过后台处理了,重新编码后原本因为传输协议、配置、编码等问题导致的音质损耗被降低;同时,使用蜻蜓FM收听电台直播每小时流量减少到11M左右,传统方式下每小时需消耗60-100M。这在中国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极大降低了用户的流量成本。

作为网络音频,为了保证用户体验,网络音频对节目的品质有极高的要求。因为声音不可浏览,节目必须听到底,一个质量低的节目对于用户伤害是很大的,因为你浪费了用户的时间。所以按杨廷皓的理解,PGC与PUGC都能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不像UGC的内容并不稳定。蜻蜓FM通过和电台、电台主播等合作极大保证了内容质量,对于用户体验来说,这都是很重要的保证。

虽然如今网络音频盈利模式才刚刚起步,但是蜻蜓FM通过做“重”,建立壁垒同时又保证了用户体验的做法,无疑让其保持在第一集团。至于盈利模式,现在还不是最重要的。一旦确立了行业的领头羊地位,盈利自然水到渠成。

预告:"互联网+电影"深度 合作13521140909

马上点"原文",关注自媒体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