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人裡就有1人會有精神障礙!身邊人出現這種情況要留心!

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

中國精神障礙到底有多少人?

近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在《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在線研究文章,告訴了我們答案。

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

圖片來源:柳葉刀 TheLancet

這項“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開始於2012年,涉及了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和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老年期痴呆,共7種類別。

除去老年期痴呆,6類精神障礙的加權終生患病率為16.6%,也就是說,在我國近14億人口中,有2.3億人(七分之一人)在他們的一生中會得這六類精神障礙疾病中的一種或幾種

為什麼我們精神生了病?

其實,精神障礙就像高血壓、胃腸炎一樣普通。它的病因60%-70%來自於大腦神經遞質的功能失調,30%才是外界(主要是心理壓力)的影響。

它和基因有關,也和心理有關。專家指出,無論遺傳還是心理反應,都與社會環境外在“催化劑”有關。“社會轉型期,人們普遍感覺人生中不可預測的壓力增多,很多訴求難以實現。加之生活節奏加快,導致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導……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猝然發病。

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帶來高壓力、高強度的社會工作節奏。社會節奏快、社會壓力大以及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的情況下,需要人們高功能的心智活動也逐漸加強。反而是物質豐富了,但是幸福感有時候卻不強了。

身邊人出現這7種狀況要留意!

1

心境障礙

心境障礙包括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躁狂症等類型。研究結果顯示,女性的心境障礙患病率顯著高於男性(4.6%/3.5%)。

抑鬱症是較為常見的心境障礙,尤其是腦力勞動的強度越大,抑鬱症的損傷程度越高。常表現為悶悶不樂、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的反應,甚至自殺企圖或行為。

2

焦慮障礙

焦慮症表現為焦慮、緊張、不安等情緒,伴有頭暈、心悸、震顫、呼吸困難等表現,包括廣泛性焦慮、驚恐發作等類型。

研究結果顯示,焦慮症的終生患病率為7.6%(將近1億人),是患病率最高的一種精神障礙。此外,是特殊恐怖症和強迫症。

每個人都有焦慮情緒,但如果過度的害怕和擔心,持續在六個月以上,並且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學業或社交,這就可能構成了疾病。

焦慮症一般首發於35歲以上,多發於中老年。焦慮者不會對人疏離,不會喪失興趣愛好。此外,焦慮者入睡會困難。

3

酒精和藥物使用障礙

物質使用障礙常見的是酒精和藥物使用障礙,表現為物質依賴和濫用。比如我們常說的酗酒、阿片成癮。

研究結果顯示,18-35歲的青年人患病率最高,並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酒精和藥物使用障礙的男性明顯多於女性(3.6%/0.3%)。

然而,長期酗酒將可能導致酒精性肝硬化並增加肝癌風險。

4

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

精神分裂症表現為思維障礙、幻覺、妄想、情感障礙、意志行為障礙、發病時自知力缺乏,病程遷延。精神分裂障礙顯著多發於青年時期,並且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而降低,而農村發病率顯著高於城市。

5

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主要包括厭食症和貪食症,多見於年輕女性,厭食症主要表現為拒食,貪食症主要表現為狂吃後催吐來補償。

6

衝動控制障礙

為了緩解自己內心的緊張感或者獲得滿足,衝動控制障礙患者會採取一些衝動乃至無法控制的不當行為,例如“偷竊癖”、“縱火癖”等。研究顯示,男性患病率顯著高於女性(1.7%/0.8%)。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顯著降低。

7

老年期痴呆

老年痴呆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老年人記憶力變差、失語、失認、行為失常、情緒改變等。

研究顯示,65歲以上受訪的老年人中,老年痴呆終生患病率為5.6%。

如果身邊老人出現了以下情況要當心:

<table><tbody>

記憶力變差

老年痴呆

有時會想不起熟人名字,想不起嘴邊要說的話,經提醒能想起;有時丟東西,但可通過回憶找回東西。

早期易忘事,尤其是記不住新近發生的事,如剛說的話或做的事,轉眼就忘;反覆問重複問題;忘放調料,忘關灶火;丟三落四。

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良好,可料理家務,打掃衛生,照顧家人,可獨自外出,管理個人財務,知道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社交正常。

料理家務的能力下降,做飯不如以前好吃,打掃房間不如以前乾淨,算賬算不清楚。

可能記不清今天幾號,但一定能分清季節;雖會因新環境而迷路,但經過熟悉過程後,就不再迷路。

對時間和地點判斷不清,在家附近不會迷路,但不敢獨自出門到陌生地方,擔心會迷失方向。

能感覺到自己記憶力下降了,常想辦法提醒。

早期也能認識到記憶力減退,願意接受治療,但大部分人始終沒有感覺到記性不好。

因感覺記性變差而緊張、焦慮,進而尋求幫助,有的患老年期抑鬱症,經正規治療後恢復良好。

情緒不穩定,感情脆弱,易流淚,遇事愁悶,焦躁不安;有的患者表現為情緒低,乏力,少語少動等,被診斷為抑鬱症,但抗抑鬱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保持原來性格,隨年齡增加,有的則更豁達,更善解人意,通情達理。

性格和行為上有異常,隨病情進展,例如過去溫文爾雅的人變得猜忌、多疑、易怒。

/<tbody>/<table>

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

別忘了關注自己的“心”

熱文推薦

  • 全身最易磨損的地方在這兒!7個動作給關節添“潤滑劑”

  • 這9個“催人老”的壞習慣,第一個很多人都有→

  • 2019最經典的15句話!第一句就扎心了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
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
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
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
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
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
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
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7个人里就有1人会有精神障碍!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