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殺魏延,遭千年置疑呢?

幸福地帶2


魏延的被殺,完全是因與楊儀的矛盾引起的,雙方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跟諸葛亮是沒有關係的,所以魏延之死不能歸咎於諸葛亮。


求圓4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死後設計殺了魏延,而在正史中,魏延之死與諸葛亮是無關的。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雖為蜀國非常重要的將領,卻得不到劉備和諸葛亮的賞識,甚至處處提防著他,在他救黃忠降劉備的時候就差點被殺了,直到諸葛亮第六次北伐,諸葛亮身死,還深信魏延會反蜀投魏,設計馬岱做臥底,殺了魏延。

這都是小說家的演義而已,在《三國演義》小說裡,有許多被黑化和拔高的人物,比如曹操、劉禪、李嚴等就被黑化得厲害,比如劉備、關羽、諸葛亮就被美化了的人物。



在正史中,魏延是很受劉備、諸葛亮器重的,當時整個曹魏的正面防禦就是交給魏延的,魏延在漢中鎮守十年,曹魏基本上是沒有任何辦法對蜀有侵犯行為的。而在諸葛亮的幾次北伐行動,基本都是以漢中為進退基地進行的。諸葛亮能窮盡蜀國資源屢次伐魏,如果沒有魏延在漢中打下堅實基礎,北伐是不可能那麼順利的。

魏延的被殺其實與諸葛亮無關的。諸葛亮死後,楊儀接替諸葛亮主持退兵大局,深恐魏延無法指揮。魏延當時的確是不打算聽令於楊儀的,按照級別,諸葛亮死後,當時最高的軍事指揮官就是魏延,畢竟作為漢中太守對敵對我都很熟悉,而且魏延一直都是主戰派,認為諸葛亮丞相死了,但北伐不能因為最高統領死了就放棄,而是應該繼續下去。



這樣的思路和楊儀相左,並且楊儀搶先上奏劉禪說魏延反了。劉禪開始相信了,就令楊儀酌情處置,但當劉禪收到魏延的奏章後,才明白魏延的想法和戰略,再下旨制止楊儀時,已經晚了,楊儀已經和馬岱殺了魏延。要說真正有反蜀降魏的人其實是楊儀,他在後來失勢後就說,悔不該當初領軍降魏。


沉墨9527


我們都說諸葛亮殺死魏延,其實我們這只是從《三國演義》中看到的,小說和史實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當然既然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也就只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上來分析。

《三國演義》中的情節是這樣的:諸葛亮臨死之際,認為死後魏延會反,就授予馬岱計策,叫他按照計策斬了魏延。楊儀與魏延一直有矛盾,諸葛死後,對於是否退兵出現巨大分歧,最後相互進行政治傾軋,後來在對陣的時候魏延被馬岱所殺。就是因為這點,才遭到質疑。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從魏延加入劉備軍團的時候,就一直對魏延存在偏見,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而且不只一次對別人說過。其實我認為只是諸葛亮看不起魏延這個人的人品。因為別人一次簡單的投機,就對人打下終身的壞印象,這點是經《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神化的諸葛亮身上的最大的瑕疵。

可是事實上,魏延對劉備是極其忠誠的,而且劉備對魏延也是十分信任的,這點從奪取漢中後,不讓張飛坐鎮,而讓魏延來守漢中就可見一斑。而且魏延能力及其強大,他不僅僅武藝高強,僅次於五虎之下,衝鋒陷陣及其兇悍,而且策略十分突出,不說奇襲子午谷這個計策能不能成功,但這個計策體現了魏延勇猛與智慧,而且我認為,奇襲子午谷與鄧艾後期偷渡陰平是一樣的。

在《三國演義》當中,我們根本看不到魏延的反意,不僅如此,魏延在明明知道諸葛亮對他的反感,還一直還尊敬他,當然也是有點畏懼他,對於諸葛亮的命令計策都是堅決執行的,就算諸葛亮反對子午谷計劃,要出祁山,魏延也是沒有二話。從這裡看出,魏延對諸葛亮應該說是仁至義盡的。

當然魏延這個人毛病也是特別明顯的,傲慢是一個最大的毛病,導致和同僚的關係都很不好,以至於向劉禪上書,對楊儀進行政治傾軋時,沒有人為他說話。

而且,在我看來,諸葛亮死後,魏延就差不多是少數從劉備真正建立起基業就跟隨的老人了,他甚至可以倚老賣老,諸葛亮就擔心沒人能壓的住他,會引起朝堂的混亂,擔心蜀國內部分裂,就安排馬岱解決他。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中的魏延被殺,是其中的諸葛亮做的不地道的地方。


heart秋心


蒼茫大地認為:諸葛亮並沒有直接殺魏延,但客觀地說:孔明這樣的臨終安排相當於送了魏延的命,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蒼茫大地分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孔明臨終怎樣安排人事,為什麼這樣安排?



孔明臨終讓長史楊儀負責代理指揮撤軍,同時向劉禪推薦蔣琬丶費禕依次頂替自己。

北伐軍中,孔明是總司令,魏延是副總司令,楊儀是參謀長。蔣琬不在前線,費禕地位略低於魏延。



當時,楊儀應該是最佳人選。為什麼不選魏延呢?魏延是關羽第二,對蜀漢絕對忠誠,也超級能打,但眼睛長在頭頂上,和同事關係極不融洽,是死硬的主戰派,甚至甘於冒險。關羽發動襄樊戰役,見好不收,不顧後方空虛,最終失地成囚;魏延所謂子午谷奇謀,讓網友們大捧其臭腳,但一旦被曹魏切斷後路,那麼蜀漢五千到一萬前鋒必是死路一條,孔明作為蜀漢卓越的領導人新喪,必定挫動全軍銳氣,而司馬懿是足以和孔明、魏延匹敵的戰略家、軍事家,長驅直入,輕則一無所獲,重則損兵折將,大傷原氣。

楊儀性格,絕對會照孔明遺願,按部就班地撤退。魏延狂妄,楊儀不買帳,兩人經常爭吵,魏延甚至公然拔劍相向,幸虧費禕在中間跳小花臉,屈意維持,又有孔明彈壓,兩人總算相安無事。但孔明一死,楊儀臨時當家,魏延不服,必然不聽楊儀的將令,孔明叮囑楊儀:魏延要跟著撤兵回國,熱烈歡迎;他要再開打,你就讓他率本部人馬和司馬懿死磕去吧!但孔明沒有想到的是魏延不僅想自己死磕,還燒棧道阻止全軍撤退,想率全軍死磕。結果被楊儀罵散本部將士,最終被馬岱所殺。



孔明知道楊儀器小驕傲,也非丞相之才,故舉薦蔣琬、費禕。舉薦這兩位,除了欣賞他們的才華外,還有個原因,這兩位接班人更為謹慎,主張由蜀漢全面大戰改為局部小兵馬戰事。這其實很對孔明胃口。孔明知道統一中國幾無希望,有興趣比照下前後出師表,你會發現孔明越來越沒底氣,人才、兵力均大為消耗。孔明北伐只是對劉備三顧茅蘆的一種報恩……所以孔明不希望接班人不宜繼續大耗國力,找曹魏死磕,所以他沒有選擇魏延接班。

二、孔明這樣安排人事,等於送了魏延的命。

魏延這位北伐軍副總司令被掛在北伐前線,魏將軍又恃勇鬥狠,不撤必遭曹營圍毆,自然凶多吉少。可惜了,最後魏延燒了棧道,眾叛親離,被馬岱砍下腦袋,竟還要被楊儀扔在地上,踏上大腳,還要嘲笑,怎一個慘字了得?

因此,孔明主觀上不想殺魏延,客觀上害死了猛將魏延。


蒼茫大地顧煒斌


諸葛亮殺魏延存在於羅貫中寫作的《三國演義》裡;在陳壽寫的《三國志》裡,根本是子虛烏有之事。所以諸葛亮誅殺魏延,存在於小說中,魏延之死都沒有投降曹賊,是蜀國的一員值得信任的大將。

魏延是在隆中對的時候,已經成為大將軍,成名早,有威望,在軍隊中有一定的影響力。的確諸葛亮當軍師使用魏延將軍的時候,多數是小心應對,也是對魏延老將軍的尊重。在小說中,為了塑造諸葛亮的神話,把魏延有反骨(其實就是有主見,不輕易盲目跟風)寫得淋漓盡致。

其實千百年來,只要看歷史的人,沒有質疑魏延。只是看到《三國演義》以後特別是《三國演義》拍成電視劇以後,人們√魏延之死認定就是諸葛亮誅殺。原來做者是通過魏延之死襯托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現在看來,多數人更加同情魏延之死。

做一個有理智的人,不盲從跟風,才是做人的根本!


錦繡中華一捧土


諸葛殺魏延是小說裡的情節,歷史上可沒有這種事。

魏延是劉備培養的領軍人物,用來接替關張等人的,是作為大將來用的。魏延對劉備可是忠心耿耿,所謂的天生反骨是羅貫中先生為了突出諸葛亮神化諸葛亮編出來的。

魏延性格類似關羽,只有劉備才能壓住他用他,諸葛亮識人用人不及劉備。魏延做為和諸葛亮同時代的人,長期鎮守漢中,和諸葛亮的作戰理念是有衝突的。

歷史上,魏延至死都沒有投魏。


一隻熊貓壓海棠8899


是不是諸葛亮留下遺書殺魏延已經無從考證……總之諸葛亮死後魏延也死了,我們只能進行分析:

1、未出臥龍,魏延已是大將……魏延比諸葛亮大很多歲,古人六十古來稀……

2、隨進川大將只剩魏延了,作為武將,這一點諸葛亮身前肯定會考慮的……

3、建立蜀漢後未聞魏延立功,諸葛亮出祁連山魏延都未獨擋一面,身後也未聞魏延安排,可見魏延一直未受重用……

4、冒昧揣測魏延為人志大才疏,孤僻自傲……

5、諸葛亮已託志於姜維,魏延就很難安排了……

綜合以上,魏延死是最好結果,無論誰想殺他已經不重要了……只是羅貫中寫魏延有反骨為被殺鋪墊有欠公允,魏延投靠劉備後忠心耿耿……投靠劉備說明魏延志向遠大,不受重用而未背叛說明魏延孤傲……


丁泳847


魏延本來是黃忠部下,關羽戰長沙時,魏延造反,殺了長沙太守,降了劉備。古人看人,認為魏延有反骨,只能控制使用。由於魏延多次跟諸葛亮叫板,孔明擔心自己死後,無人控制魏延,勢必造成內亂,故設計殺之。歷史上,這種情況比比皆是,劉邦殺韓信,朱元璋殺功臣,都是這個原因。


修山書院


諸葛亮只是限制和壓制了魏延,魏延是在隨後的撤兵過程中與楊儀火併,魏延先撤,居然還自毀道路。阻止楊儀撤兵,被劉禪認定謀反,由馬岱追殺斬首的。諸葛亮和魏延之間僅僅是不團結而已,其死無諸葛亮無關。至於諸葛亮預言佈置等等情節,我認為是小說裡的藝術加工。


小屋253315373


諸葛亮先入為主,被自己的高智商所迷惑,總以為自己真的能未卜先知。魏延是個辦事能力很強的人,有大才。諸葛亮擔心自己死後,沒有人能夠壓得住魏延,所以下了陰手,其實,魏延之死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