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人真的比阉党高明吗?

良春喊我才才


有人说明亡于党争,而东林党争始于万历,故又有明亡于万历一说。可见这个党争是相当损耗皇朝国祚的。再加上阉党作妖,两方势力你来我往,争权夺利,狗咬狗都不是好东西。

万历皇帝,大家总是津津乐道于他的万历“三大征”,可是他干的混蛋事也不少。明朝历史上长达近二十年的“矿税使之祸”,就是这位仁兄搞出来的。这也是万历在位时期历时最久,造成最为严重后果的弊政。另外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整日躲在深宫,沉溺于酒色。《明史》说:陛下万事不理,上下隔绝,廷臣部党势渐成。

东林党争万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朝廷的大臣们就是在这个三不管的时期,分力门户,结党相争。先是内阁和各部之争,后来顾宪成等所谓的“东林八君子”,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他们在东林书院讲学之余,议论朝政,逐渐形成一股反对派势力,人称“东林党”。

这时朝政已日趋腐败,党派林立,党争迭起。和东林党对立的是宦党、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在这些党派中,最先以浙党势力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都先后出任内阁首辅,在朝当政。后经"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后,光宗朱常洛即位,东林党因拥立有功而势力大盛。浙党落败,转而投效阉宦首脑魏忠贤。

东林党虽然有他们的道德标准,也能找出社会上的存在的问题,但是从来没有找出解决的办法,美国学者贺凯对于东林党的评价是:他们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但不是一个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团体。

《明史.选举志》说:弘、正、嘉、隆间,士大夫廉耻自重,迨万历时党局既成,互相报复,至国亡乃已。经过万历三十九年京官考察,东林党人已被排斥殆尽,所剩无几,后来便被一网打尽。


阿甘普拉斯


提起明朝末年的东林党,想必许多人认为其中之人全部为忠义正直的士大夫,他们的宗旨就是为了中兴大明,誓死要与蛊惑君王、残害忠良、破坏国家安稳的阉党作斗争。

但如果真以这种眼光看东林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实则东林党与阉党属于一丘之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各自利益,说句不中听的话:两者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若评东林党,需先看其性质。其性质与唐朝时期的门阀类似,属于“垄断”组织,结为朋党之后,实力逐渐壮大,成为一个庞大的上层利益集团。虽然他们在整个国家人口数量上算是少数,但却掌控国家大部分财富。士大夫的独特身份,使其不用纳税,也就是说他们不用为国家财政缴纳一分钱。东林党的逐渐庞大,则意味着农民被剥削更严重,直接激化了社会矛盾。赶巧明末进入小冰期时代,天灾人祸使得农民生活越发艰难,因此最终爆发起义。不客气的说,明末农民起义跟东林党有必然关系。


另外在经济和军事方面,东林党也频频给予干预。明朝特殊的科举制度,加之极度推崇八股文,使得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提的过高,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士大夫满口文章,脱离实际,这便是典型的“文人误国”。并且士大夫阶层鄙视商人和手工艺人,在享受底层阶级劳动成果的同时,却极度鄙视文化程度较低的底层。殊不知这样一来大大阻碍了社会发展,说中国落后源于明朝末期,一点都不为过。


在军事方面,拿笔杆子的文人却偏偏要掺和。明朝末年文官与武将的地位与宋朝极为相似,在同品阶上,文官地位明显高于武将,使得武将地位过度降低。过多的军事干预,令武将的发挥受到限制。文不知兵,却非要利用特殊的权利予以干预,导致明朝末期的政体军事实力大大下降。


至于东林党与阉党无休止的争斗,并引发著名的“东林党争”,无非是阉党阻碍了东林党的利益发展。东林党想要形成更大利益集团,就必须将皇帝拉到自己这边,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到时候就算皇帝不听话,可以联合给予施压,崇祯一朝这种事情尤为盛行,使得崇祯举步维艰,最终酿成大明覆灭的惨剧。东林党想要拉拢皇帝,就必须要跟阉党争,而阉党也有同样的目的,因此两者你斗得你死我活。


纵观整个明朝晚期,纯粹是乱了套,也正是因为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争斗,大大破坏了正常体制,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也使得后金满清有机可乘。

那些一味标榜东林党好的朋友,请问东林党做过那些利国利民的事?查查史料好像没有,唯有的纪录就是他们如何打击阉党。在影视剧中为了彰显阉党的“恶”就必须要想法褒扬东林党的“善”。可事实呢?两者还不是同一路货色。


大狮


看历史时我们会发现一个事非常有意思,评判任何历史人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不能单纯定性为好人或者坏人。比如东林党人就真如东林书院”校训”写的那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吗?未必。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真的就如人们所传颂的那样,残害忠良,为非作歹,遗祸人家,一点正事就没干吗?也未必。 首先说一下东林党的来历。明朝万历皇帝的皇后,很多年不生育,没孩子。这个皇后没孩子,但是储君之位不能空着,要找人顶上啊。按照封建传统,”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按道理说轮到大儿子朱长洛了,但是万历皇帝不愿意啊,迟迟没有动作。一帮大臣急了,明代的大臣可是管的真宽,连皇帝的家事都得操心,想插上一腿。大臣们瞅着万历整日跟郑贵妃腻歪在一起,话里话外说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哪好哪好,莫不是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于是一帮大臣上说给皇帝了,催皇帝立大儿子朱长洛,惹得皇帝很不高兴,把这些大臣贬的贬,杀的杀,被贬的当中就有一个人,叫顾宪成。这件事就是有名的国本之争。 被贬官回家的顾宪成不能闲着啊,想找点事做,虽然我被贬了,但是我没错啊,我要让天下人知道,怎么知道呢,讲学。胡宪成的家乡曾经有一处宋代学者讲学的书院,他和弟弟把它修一下,又请了几个同样失意的人,高攀龙、安希范等,于是东林书院开张了,这个小团体还有一个名字,东林六君子。 这帮人不只是讲学,还讨论国家大事,吸引了一帮有相同主张的官员。慢慢的东林党人还有人进了官场,这帮人有了代言人和利益维护。明朝的党争之风真的非常浓烈,当时的朝堂之上,不光有东林党,还有阉党,以及以籍贯命名的一些党派,如浙党,齐党,楚党。别的党派联合起来压制东林党,因为看不惯这些整天把道德仁义挂在嘴边,认为别的人都不好,只有我说的对的东林党人。天启年间魏忠贤掌权,这帮东林党人就惨了,著名点的人士,如杨涟,左光斗相继遇害。杨涟真是一个硬骨头,在狱中被折磨成什么样了,就这样还是没有屈服。这段时间,我们在东林党人身上看到的是铮铮铁骨,忧国忧民的家国天下情怀,为他们点赞。 崇祯帝上台后,干净利索的干掉了阉党集团,可以说是连根拔起,并且重新启用了东林党人。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能对东林党人压制了,终于只剩下这帮文臣了。崇祯皇帝时期全国发生了很大的自然灾害,国库难以支撑,灾民很多,再不开展有效的救灾就要发生民变。崇祯想要增收矿税,从这帮东林党人背后的大富商身上抠块肉。东林党人不高兴了,大骂这是苛政,整天和皇帝诉苦,拿道德仁义去回怼皇帝,说你要想当一个仁君,就不该对臣民收如此重的赋税,把皇帝搞得一天天心烦气燥。皇帝的好多政令根本传达不下去,因为整个朝堂东林党人一家独大,圣旨有损我利益,我要去向皇帝诉苦。东林党人甚至不在乎改朝换代,在他们看来,换个皇帝而已,我继续当官,我的利益有保障就行,于是在清朝大军压境之时,出了钱谦益之流,跟他的前辈们杨涟,左光斗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京城快要守不住,崇祯帝召集一帮大臣讨论迁都的事,还是争论不休,误国可以说实锤了。


清冷黄昏曲终人散


夏允彝在《幸存录》的话对东林党和阉党有比较,也是比较中肯的。

而平心论之,东林之始而领袖者为顾、邹之贤,继为杨、左,又继为文震孟、姚希孟,最後辈如张溥、马世奇辈,皆文章气节足动一时。而攻东林者,始为四明,继为元、赵,继为魏、崔,继为温、周,又继为马、阮,皆公论所不与也。东林中亦多败类,攻东林者亦间有清操独立之人;然其领袖之人,殆天渊也。东林之持论高而於筹虏剿寇卒无实著,攻东林者自谓孤立任怨,然未尝为朝廷振一法纪,徒以忮刻,可谓之聚怨而不可谓之任怨也。其无济国事也,则两者同之耳。东林附丽之徒,多不肖,贪者、狡者俱出其中。然清议犹得而持之,间亦以公道拔人。其行贿者,尚耻人之知之也。攻东林者,纳贿维日不足。至崔、魏之时,南都之政,则明目张胆,以网利为事,以多纳贿为荣而不以为耻者。


远处吹来阵风


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党争了,这也是导致明朝最终灭亡的原因之一,东林党和阉党本质上来说都是利益的结合体,只不过阉党是皇帝纵容的而已,其实毕竟东林党人太多,做皇帝的也要平衡各方势力。于是阉党就诞生了,其实东林党都是一些读书人,让他们去诗词歌赋倒是可以,治理国家就就不行了,毕竟一旦官员抱团了,皇帝很害怕的,上令下听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阉党最后倒了,但是东林党发现国家也破败的差不多了,国家问题他们也解决不了,都是一些文人,做事还不如阉党果断呢,所以说不管是阉党还是东林党其实都差不多,明朝覆灭原因之一。


轻音雪恋


东林党都是一些文人,虽然讲忠孝节义!但那时腐败已经深入到了官场的各个角落!重文轻武的明朝,文人官员深深的腐蚀了大明朝!朝廷国库连年亏空,军备严重不足!官员贪污成风!阉党争权同样腐败,但魏忠贤能震慑群臣,很会用人,一被崇祯赐死大明朝就迅速灭亡了!


酷爱历史的小林


东林党就是只会说不会做,空谈误国的典型。只会说别人不是,自己上台又没有治国之策,互相攻击窝里斗。魏忠贤的学历不如他们,能力比他们强多了


行云28536268


阉党好歹还知道要维持大明王朝不能倒,不然他们这些依靠着皇帝的人全都得死,而文官集团的东林党就无所谓了,他们觉得大明亡了换谁来都得靠着他们治理天下,没想到来了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李自成,后来更是来了个不惯着他们臭脾气,不服就是杀全家的满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