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徵大宛到底燒了多少錢

漢武帝時期徵大宛的消耗有多高

從蘭州到玉門關,現在走高速,1200多公里,古代沒高速,沒法截彎取直,開山搭橋,這個距離少說也要增加個30%——保守估計1600公里不過分吧?

這麼算下來,漢代把糧食從關中平原運到玉門關,3000公里往上走。

再從玉門關運到大宛前線,又是3000公里往上走……

裡外裡就是6000公里了。

漢武帝徵大宛到底燒了多少錢

而在古代,把糧食用馬車運輸1000公里,我記得知乎有人考據過,只剩下44%的糧食,其餘的都被馬吃掉了——牛車的運輸效率更低。

6000公里,就意味著,只有不到0.73%的糧食能從關中平原運到大宛,這還沒算運輸途中因為戰鬥,疫情而造成的其他損耗。

那麼問題來了,漢武帝時期李廣利徵大宛,從太初元年打到太初四年,兵員六萬,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和駱駝上萬,一共要消耗多少糧食?

按一人一天一斤糧食計算(這已經是隻維持生命,不談戰鬥力了,實際上一天得3斤多一點的糧食),僅計算六萬兵員的消耗,一天就得30噸糧食。

四年,一共1461天,共消耗43830噸。按照之前0.73%的到達率計算,這四年共需從關中發送糧食約600萬噸,每年150萬噸。

漢代畝產不過281斤,150萬噸就已經相當於大約4826萬畝耕地的全部產量了。

漢代稅制,高祖時期十五稅一,文景時期三十稅一。也就是說,要徵收150萬噸糧食,按文景時期田租的稅率計算,對應的是12.85億畝的耕地——這個數據已經大於漢代總耕地面積,不足的部分就得從歷年結餘,算賦和口賦裡面摳了。

漢武帝徵大宛到底燒了多少錢

西漢人口6000萬左右,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如此強大的國力,調集六萬人馬,打個人口幾十萬的大宛,光人員的糧食消耗尚且需要大漢帝國至少四年以上的財政收入(經評論區指出,此處應改為田租,另有算賦,口賦,徭役,稿徵等),還沒算馬匹的消耗(對應稿徵),兵器盔甲製作,弓弩消耗(對應算賦和口賦),修建路橋運河城塞(對應徭役)更何況打了幾十年的匈奴呢?

《孫子兵法.作戰第二》第一段,瞭解一下。

——————割——————

關於在河西走廊就地徵糧的問題:

從之後的《漢書.地理志》記載來看,

金城郡(蘭州),人口149648,距離玉門關1197公里

天水郡,人口261348,距離玉門關1500公里

武威郡,人口76419,距離玉門關691公里

張掖郡,人口88731,距離玉門關691公里

酒泉郡,人口76726,距離玉門關464公里

敦煌郡,人口38335,距離玉門關84公里

整個甘肅省(包括了現在走高速離玉門關1200多公里的金城郡,和更遠的天水郡,二者人口總計410996,佔全省總人口的59.46%)在西漢時期的總人口691207。

按照五口之家百畝田,三百石,十五稅一計算,整個甘肅可徵田租2764828石。

漢代一石,只有現在15公斤。

也就是說整個甘肅能夠徵收田租41472.42噸。

若是按照居延漢簡一個士兵月耗糧3.3石,即50公斤左右,一個士兵一年就是600公斤,0.6噸。

漢武帝徵大宛到底燒了多少錢

這些糧食大概夠6.9萬士兵的口糧,若是三十稅一,減半。

如此,甘肅一省的田租在十五稅一則勉強能夠維持六萬士兵的口糧,但軍隊必須依據各郡人口分散駐紮,而三十稅一是無論如何也不夠的。

而發動戰爭,則要把軍隊調集到玉門關,那麼補給就只能從關中運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