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孫有大智慧,他做的一個決定避免了宮廷喋血

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從古至今,許多人都想做說一不二的帝王。由秦至清,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時代。幾千年來,各家皇室輪番登場,歷代皇帝們的繼位大多充滿血腥。這也不難理解,古代皇帝是為天子,代天巡狩,為天下至尊,身坐此位之人大權在握,自然有很多人想取而代之。

歷來皇族成員對皇位的爭奪從不手軟,父誅子、子弒父、兄攻弟比比皆是,有唐一代,骨肉相殘的事情更是時有發生,唐太宗弒兄奪位、武后鳩殺親子、李重潤的慘死……

李世民玄孫有大智慧,他做的一個決定避免了宮廷喋血

李世民畫像

面對皇位的誘惑,常人保持克制已屬不易,難能可貴的是,竟然還有人主動“讓”出皇位。

今天筆者要為您各位介紹的,就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皇長兄李憲。李憲早在六歲時,就被乃父李旦冊立為皇太子。李旦讓位於武曌後,李憲又被其祖母冊封為皇太孫,可見李憲是實至名歸的儲君。

李世民玄孫有大智慧,他做的一個決定避免了宮廷喋血

李憲陵墓

武則天在位期間,為了鞏固武周的統治,大肆殺戮心在故唐的朝臣。李唐皇族作為前朝宗室,更是謹小慎微,生怕大周皇帝降罪。李旦雖為武則天親生兒子,也依然難逃被猜忌的命運。

武週年間,皇嗣李旦的幾個妃子入宮去給武則天請安,卻慘遭殺害。武則天殺害幾位親兒媳後卻並不聲張,竟然還把屍體藏了起來。李旦明知自己的妻子們已遭不測卻無可奈何,為了身家性命,李旦也只得隱忍。幾天後,李旦帶著李憲、李隆基等人入宮探視武則天,武則天神色自若,還逗弄起了時年九歲的李隆基。

李世民玄孫有大智慧,他做的一個決定避免了宮廷喋血

武則天遊春

李旦等人身為武則天的直系子孫,還時刻有著性命之虞,當時的李唐宗室是何境地,可想而知。五王政變後,李唐皇族重掌大權,唐中宗李顯繼位。李顯沉湎酒色,竟被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毒死。李唐皇族自然不會容忍韋皇后一黨的謀逆之舉,李隆基等人廢除少帝后,徹底剷除了韋后的勢力。

曾為大唐皇帝的李旦,再度被朝臣推向了皇位。皇帝繼位,自然要冊封太子,以安民心。李憲是皇帝的嫡長子,又曾為皇太子,按理皇帝應該冊封他為儲君。可皇三子李隆基在朝野威望頗高,在軍中也有不少親信,其勢力不可小覷。李旦為了立儲之事傷透了腦筋,於情理來說,該立李憲為儲君;可李隆基參與了武后末年以來的各種政變,功勞頗多,李旦又不得不安撫李隆基。

李世民玄孫有大智慧,他做的一個決定避免了宮廷喋血

李隆基雕像

李憲見父親為立儲的事情茶飯不思,也很是憂慮。為了避免兄弟相殘的悲劇。李憲深思之後做了一個重要決定。李憲主動上書朝廷,請求皇帝冊封三弟李隆基為太子。李旦見到奏摺後很是感動,為了國家的穩定,李旦正式冊封李隆基為大唐太子。李隆基登基後,對大哥的所作所為很是感激,登基後對李憲屢加恩賞。開元二十六年,李憲在京城去世,享年六十四歲,被李隆基追諡為“讓皇帝”。

綜觀李憲其人,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玄孫,他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所作出的“讓位”決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場猶如“玄武門之變”的宮廷喋血事件。若非如此,他和李隆基之間或許就會出現兄弟相殘之事。屆時,無論鹿死誰手,都是一件人間慘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