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所大学——西南联大很出名,而当时另一所与它齐名的大学——西北联大后来却很少有人提及,似乎已经被遗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北平。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天津)迁往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随后,这三所学校合计1400余名学生和300余名教职工,冲破日军封锁,从陆路、海路历经艰难险阻,分批陆续到达西安。许多学生到西安后,缺衣少穿,政府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件大衣和一身制服。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11月学校开始上课。学校分散在西安三个地方,城隍庙后街4号为校本部及文理系,其余各系分别在北大街通济坊和西北大学旧址。教职工住宿自己解决,分别租住在居民家里,有的住的地方离学校有十余里路远。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因为日本飞机轰炸临潼,教育部遂于1938年3月又下令,学校迁往汉中。当时学校全体师生及家属从西安乘坐闷罐车到达宝鸡。

到达宝鸡后,需要做好长途跋涉的准备。当时从宝鸡到汉中没有现代公路,1936年开始修筑的宝汉公路仅仅修了汉中附近的一小段,其它都是土路。师生们主要是步行,很少能乘车。大队人马出行,沿路的住宿、吃饭都是问题。在出发前准备了大量干粮,主食是锅盔,准备了4300斤。副食是咸菜,把好几个酱货店买空了还不够。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全体师生组成一个大队,下分四个中队,以中队为基本活动单位。路途艰难,山路难行。拉设备的马车有许多坡度大的路段根本上不去。师生们风餐露宿,身体经受着极大考验,有一名学生在路上病逝,有一位教师到达汉中后去世。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队伍在1938年4月抵达汉中。刚刚到汉中,教育部下令学校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西北联大),分为6个学院23个系。4月10日决定各学院驻地,5月2日正式开学。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校本部和文理学院在城固县考试院,师范学院在城固县文庙,工学院在城固县南山古路坝天主教堂,法商学院在城固县小西门外简易师范,农学院在勉县武侯祠,医学院在汉中县七里镇文家庙村,后迁到南郑县黄家坡。当时有许多著名学者来到汉中,加入西北联大为国家培养人才尽力。其中有黎锦熙、许寿裳、李达、许德珩、曹靖华、侯外庐等。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西北联大刚刚成立一个月,又接到教育部指示,把学校分立成五个独立学院,分别由教育部直接领导。这五个学院是: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教育部分立学院的原因有各种猜测,一是因为西北联大内部矛盾,二是防备共产党渗透,三是为以后开发西北教育做准备。究竟哪一个准确,已经很难得出结论了。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在分立之前,西北联大于1938年6月已经安排了1938年的秋季招生事宜。决定在武昌、长沙、成都、重庆等21个城市举行招生考试,时间为1938年9月1日至4日。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当时政府对从战区来上学的确实家庭困难的学生实行“贷金”办法,每人每月可以领到8至10元生活费(每月分三次领取),等将来毕业后归还国家。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教育部当年把西北联大分立为六个学院,并都冠以“西北”,有分析认为,从1937年决定迁往西安时,教育部已经有了以后为大西北留下教育种子的想法。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当时,那么多学生、教师挤到汉中这么个小地方,校舍和住宿都是大问题。校舍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各地的公有房屋,比如学校、庙宇、教堂、祠堂等,而学生宿舍就很简陋了,有的墙壁就是用竹片和泥巴建的,房顶漏雨,夜里看星星。睡的是大通铺,有的甚至睡在地上。

城固县南山古路坝是工学院校址,它占用的是一个天主教堂。这个教堂是意大利天主教会修建的,原来是汉中地区天主教的总教堂,房屋有500多间。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学生宿舍里没有桌凳,学生上自习必须到图书馆,每天学生为了早点进去,老早就等在图书馆门外。晚上,学生们点着油灯夜读,夜间的点点灯光成了古路坝最美的景色。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虽然处在战乱中,可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认真教书、学习,没有人偷懒。教师中许多人后来成为国家两院院士,学生们也多数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1941年后,这六个学院陆续从汉中迁出,西北师范学院迁到兰州成为西北师范大学(抗战胜利后多数教师学生返回北京,成为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工学院迁到咸阳,西北农学院迁到武功,西北大学和西北医学院迁到西安。这些学校为以后大西北的高等教育留下了火种,这与教育部当初的设想是一致的。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

西北联大这个名字正式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人们习惯这样称呼这几个学校在汉中的这一段时光,把它们总称为“西北联大”。可能是这个名称存在时间短的原因,后来在几十年的岁月中,很少有人提及。不过这段难忘的历史却能够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鼓舞,它让我们知道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曾经有那么一批对祖国无比坚贞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默默奉献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