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無錫|無錫這座老宅,它的主人是明朝宮女弒君案的女主


發現無錫|無錫這座老宅,它的主人是明朝宮女弒君案的女主


碩放“昭嗣堂”正廳內景

楠木廳,顧名思義就是用楠木建造的房子。金絲楠木,自古就是十分珍貴的優質木材。因其木質密實隱約見金線,並耐腐防蟲,在我國古代多被用作宮殿、寺廟等皇家建築物的專用木材,民間若有人擅自使用,則會因“逾越禮制”而獲罪,故金絲楠木又有“國木”之稱。

楠木廳的功用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作為宮殿、寺廟、祠堂的重要組成建築,承載祭祀活動的重要功能;一是作為居住待客之用。因楠木珍貴稀少,因此一般不會被大量用於房屋的建造中,有的只是主樑採用楠木材質。即使如此,全國各地的楠木廳建築也並不少見,僅無錫就有多處楠木廳——


碩放曹氏香楠廳,盪口華氏祖祠元總管祠楠木廳,惠山華孝子祠楠木廳,梅園兩處:誦豳堂楠木廳和開原寺“唸佛堂”楠木廳,宜興吳仕楠木廳。其中,又以碩放曹氏香楠廳最為著名。碩放這座“昭嗣堂”,又稱“香楠廳”,系明嘉靖七年(1528)進士曹察所建宅第,它的主人就是與明朝歷史上令人震驚的宮女弒君案——“壬寅宮變”女主。

“昭嗣堂”之謎



發現無錫|無錫這座老宅,它的主人是明朝宮女弒君案的女主


“昭嗣堂”大門

廣義的“昭嗣堂”,是指現存的三進二廡整個建築,其坐南臨河而建,採用對稱佈局,前小後大,呈“凸”字型。第一進為門廳,闊3間,深4架,門頭原有青石獅一對,兩側留有旗杆石,清水門頭。

第二進為轎廳,闊5間,深7架。前兩進建築大部分為清代翻建,以及解放後改擴建。第三進為曹察所建宅第中的正廳,面寬5間,進深11架,即狹義上的“昭嗣堂”,全部採用上等金絲楠木建成,後人稱“香楠廳”或“楠木廳”。此堂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在全國為數不多的明代楠木廳建築中也是極為罕見的,甚至可以比肩皇家類似建築。

“昭嗣堂”無處不彰顯著明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其正廳內金柱上首之雀替(託木)、月梁兩端及脊檁均施彩繪,有旋子蓮花、雙錢、包袱垂角等紋樣,雖經400多年風雨已現斑駁之狀,但貼金痕跡仍隱約可見。廳前有院牆,牆體下置青石須彌座,中為磚牆,上首有精雕磚刻。


發現無錫|無錫這座老宅,它的主人是明朝宮女弒君案的女主


“昭嗣堂”北向石獅局部

“昭嗣堂”有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它的大門與中國傳統建築規範不同,竟然向北而開。“北門”在傳統意義上多被用作後門。遙想曹氏堂堂進士門第,何來此舉?此外,北向大門的門口豎有兩根石柱,蹲守的兩隻青石石獅又與傳統的鎮宅石獅不同,它們竟然回望向正廳。這其中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壬寅宮變”端妃枉死


這就要說到明朝嘉靖年間那場著名的“壬寅宮變”了。

“壬寅宮變”發生在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542年11月17日)。在這場宮變中差點被宮女害死的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他在位45年,是明朝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其顯要政績是平定倭寇,消除海患,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就是他的名將。但朱厚熜中年後迷戀煉丹取藥,長期服藥令其性情變得性格殘暴、喜怒無常,為了煉丹,後宮侍候皇帝的宮女甚至妃嬪常常遭到非人摧殘。


發現無錫|無錫這座老宅,它的主人是明朝宮女弒君案的女主


明世宗朱厚熜

主謀“壬寅宮變”的宮女叫楊金英,她和另外十幾名宮女不堪忍受之下遂起弒帝之心,決定趁世宗熟睡之時用麻繩勒斃之。不過,這起在明朝歷史上震動朝野的“宮女起義”並未取得成功。由於宮女們行事緊張,慌亂之下楊金英事先準備的繩子打了個死結,怎麼也拉不緊,結果朱厚熜只是嚇昏了過去。《明史》載有“宮婢楊金英等謀弒逆,帝賴後救得免”,是皇后趕到救了世宗。

明世宗醒後驚魂未定之下,示意周皇后代為處置此次宮變案,所有參與宮變的宮女在北京西安門外的西市凌遲處死,梟首示眾。在這場宮變中,還有一位在背後挑唆指使的王寧嬪和傳說知情的端妃曹氏被定罪為同謀,在皇宮內一個僻靜角落被凌遲處死。端妃被處死的原因是,事發當天明世宗正是在端妃的寢宮內險些被宮女勒死的。


發現無錫|無錫這座老宅,它的主人是明朝宮女弒君案的女主


“昭嗣堂”北向石獅

端妃其人生得妍麗溫婉,入宮後即成世宗寵妃,每至皇帝熟睡之後,端妃便會親往御藥房為皇帝取其醒後要服用的長生不老之藥,這就給起意軾帝的宮女們創造了機會。端妃並未出現在“宮變”現場,她只是後宮不擇手段爭寵之下的犧牲品——妒其得寵的皇后藉機將端妃打成同謀,處以死刑。所幸端妃家人未受牽連。


據史料記載,“昭嗣堂”本是一處私宅,主人為嘉靖七年三甲進士無錫人曹察。曹察,就是在“壬寅宮變”中被處死的端妃的父親,官至戶部郎中。曹察之女名洛瑩,明嘉靖十五年(1536)被冊封為“端妃”,三年後誕下寧安公主。

沉冤得雪始有“香楠廳”


發現無錫|無錫這座老宅,它的主人是明朝宮女弒君案的女主


“昭嗣堂”楠木廳局部

端妃死後,明世宗知其乃蒙冤而死,但卻有口難言,故對皇后多有恨意。后皇後寢宮失火,世宗故意命人不去救火,以至皇后被燒成重傷,幾日後死去。

為端妃沉冤得雪,世宗派人至端妃老家無錫,為端妃修建靈堂,以示撫卹。於是,曹察便將自傢俬宅改造成全部由金絲楠木打造的“昭嗣堂”。面北而向的大門,寓意父母遙望京城,等待冤死的端妃魂歸故里;回望石獅則是保護回到家鄉的端妃之意。

“壬寅宮變”無疑讓“昭嗣堂”蒙上了一抹悲劇色彩。

“昭嗣堂”是江蘇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楠木建築,2000年“昭嗣堂”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0多年風雨之後,“昭嗣堂”已然成為明朝嘉靖年間那場駭人聽聞的“壬寅宮變”的歷史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