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曹操共六次屠城,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喜歡他呢?

歷史大變局


人性有善有惡。亂世戰爭中,惡性的一面,往往會多有觸發。

歷史上屠城事例不少,不外有以下幾種動機:

—排解憤恨 攻破據守不降的城池之前,攻方傷亡巨大,尤其再有親信、得力戰將喪命。城破後,攻方氣血仍在攻心,實施屠城,已排解心頭憤恨。

—震懾作用 攻破對方一城後,為順利打下下一城,實施屠城。告知堅拒不降的後果,起到恐嚇、震懾的作用。曹操軍中有令,城破後再降者不赦。可見,曹操屠城多是此因。

—保全自己 攻下一城,異軍他鄉,降卒與民心不穩,隨時有譁變或被偷襲的可能,再就人多糧少,實施屠城,保障此地有限的糧食先充足自身。歷史上秦軍坑殺趙國降卒20萬,其後,項羽又坑殺秦軍降兵20萬,應該也是這個因由。

說了這幾點,絕不是為屠城辯解,怎麼論,屠城在人道主義上總是讓人心鬱、憤懣的。只想傳達給讀者,亂世中人命如草芥,多麼不堪,和平諧世尤為珍貴。再就是從宿命論的調調來看,凡事還是既有果,也是有些因,無論大小,先存在果之前的。秦軍坑趙卒,後又被項羽坑之,是不是因果呢?曹操屠過城,後世人多以奸相、奸賊而評談,是不是因果呢?

人無完人。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不肯恥回江東、苟且偷生,女詞人李清照不是還寫了一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追思和敬慕項羽的不肯偷生的精神和氣節嗎?如果詞人心中放大項羽生前不足,也怕吟不出此詩吧。

曹操於漢亂之中,重用人才,平定北方,以武止亂,顯示了雄才;他的《觀滄海》、《短歌行》等詩,鏗鏘入耳,顯示了文采。國人對於異於常人高於常人之人,向來讚譽。

有才有雄之人,縱有點有些不足、汙點,其過人之處、高略之處,也是會被後人打折不到的。因為世人自會多有評定某一人物的客觀見解,這是理性的事,毋庸置疑。就好比某一知名主持人,公眾場合說了他身份不該說的話,受到時人氣憤、貶議。但卻不能因此,就又連帶否定他的主持風格吧,民心中還不是公認他的主持確實才氣過人。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首先說起曹操,我相信大家對他都有印象。

對他屠城也有印象!但是對他,屠了幾次,在意的人就很少!

說一下為什麼,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

比起屠城,曹操身上其他的特點,更能引起大家注意!

也就是說屠城,這個喪盡天良的事,跟曹操身上其他事比起來,不算什麼!

而他身上的其他事呢,往往又是褒貶不一!

但是說這些之前,我還是想說一下曹操的屠城(或者說屠殺,應為屠殺是七次)!應為這能體現出,曹操的性格特點!

一、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攻陶謙,徐州大屠城,

這一次屠城大家都知道,曹操是為他的父親報仇!

其實我覺得這沒什麼,為父報仇,曹操本來不姓曹而是姓夏侯

(這回知道為什麼曹操手下,為什麼有那麼多姓夏侯的部下了吧!)

而他的父親呢,為了家族的將來,去給宦官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當養子,

就是這樣,曹操才有了朝中的立足之地!但是幼年還是時常讓人嘲笑,

他是太監的後代,而他的父親呢?又讓人嘲笑多少?

我想只有曹操才最明白,他父親的艱難和不易。

而他父親就這樣死了,對於年少時熱血的曹操來說此仇,怎麼能不報?

(為什麼說他熱血,不熱血,我覺得就不會有七星刀的故事)

我覺得這件事,對於明智的人來說,不知不會給曹操減分,反而會讓人覺得,可以理解!


二、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曹操破張邈,屠雍城。

這次屠城我也沒啥好說的,曹操本來挺信任張邈,結果張邈背叛他投了呂布,要知道,要知道這是曹操的後方!這事絕對不能,輕輕過去,要不然以後再有這樣的事,死的就是自己!

哪隻殺了張邈就行嗎?不行,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們的領導者背叛了我,你們要拉著他,不讓他背叛,不然你們都要死!!!(這次雖然做得極端但也可以理解!)

三、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徵呂布,屠彭城。

四、官渡之戰,坑殺袁紹降兵七萬(一說八萬)。雖非屠城,但意思差不多。

五、建安九年(公元二○四年),攻袁尚,屠鄴城。

六、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徵烏丸,屠柳城。

七、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夏侯淵屠興國、

然後剩下的這幾個我就不說了,我個人覺得都是各有各的理由!

也許作為普通老百姓來說。

屠城這種事是太殘忍!但是作為一個當政者,也是各有各的理由,

一旦發現了這個理由,我們也會覺得有時,事,是無可奈何!

就比如說殺袁紹的降兵,不殺怎麼辦,

官渡之戰曹操兵力不過五萬!降兵就有七萬,一旦反叛,誰能管得住?

(項羽,白起,不都是這理由)有時候不是殘忍,是無可奈何!

但是比起這些,曹操還有很大人格魅力!

就比如說曹操殺呂伯奢,好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本來殺呂伯奢,是一個絕對掉分的事,可是曹操的,這句直言,讓他成為了加分項。

讓人想起,如果自己是曹操,當時的情況,該怎麼做,後來知道是誤會了,可是萬一不是誤會呢?

“寧教我負天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恐怕大家人心裡都是這麼想的吧!

恐怕大家自己身處此境,也是會這麼做的吧。(大家一這麼想,就覺得曹操狠,但卻不可恨)

比起真小人,往往是那些,偽君子更可恨!(為啥大家罵人,都喜歡說岳不群,應為偽君子讓人憋氣,而真小人有時反而讓人豁達!)

當然曹操不是小人,但是他仍然有讓人豁達的人格魅力!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曹操聰明,睿智,珍惜人才!

但又不拘泥以形式!我相信,如果讓大家穿越回去,在三國當一個人,

很多人都會選擇去當曹操。

因為曹操給人的感覺是,

不是我作為一個人,來評判這個人(曹操)。

曹操給人的感覺是,

曹操是我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那麼這個人,給人這樣的感覺,大家又怎麼會去討厭他,怎麼會不喜歡他?

這些回答都是我個人意見,僅供大家參考,嘻嘻


另外小編,最近在寫世界史,從希臘一直寫到二戰,等寫完了

過段時間,會寫日本史,有感興趣的各位,可以關注小編看下!關注!


藏拙先生


1.文學加分   

對於對手劉備,孫權,單論文學曹操可說是單方面碾壓。

其自身的文學素養也給自己加了不少分,建安文學也是在他的手裡活絡起來的,單憑這一點怎麼讓後世文人,貶壓他呢?   

2.並無大過   

平生既不像董卓暴虐百姓,姦淫公主,又不像劉子業殘害宗室。兩兩對比,最起碼可得箇中等。

更何況漢高祖分我一羹,劉備拋妻棄子,唐太宗殺兄逼父 劉寄奴六殺皇帝哪個偉人背後不是黑點。

一生無黑點的人,你給我找一個?   

3.戰役加分   

官渡之戰的艱難,在歷史上也算排的名的,就這曹操咬著牙硬生生把袁紹打滾了。

就這一點已經夠人吹的了,君不見謝安石乎?隱居東山三十年,淝水一戰天下傳。

曹操他怎麼就不配別人喜歡了?   

4.性情可愛   

最後一點,人性是個多面化的。許攸來奔,曹操披頭散髮相迎,可見可愛。

荀彧來,曹操說這是我的子房,郭嘉死了,赤壁會說我得奉孝不在。而且年少時,更有何袁紹搶人新媳婦,但又放回去,剛當上官,製作五色棒,棒殺作奸犯科等人。

可見性情之可愛。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方圓論壇觀點!

三國亂世之中,群雄割據爭霸天下。人命賤如草芥。殺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後不殺。自古以來哪個打天下的人不是滿手鮮血。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我們所說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一個不是殺伐果斷之輩。哪一個不是殺人無數。沒有他們的殺,怎麼可能建立強大的國家。沒有強大的國家不是又會殺戮遍地嘛。所以他們殺人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後不殺人。


仇聖的《男兒行》中有一句話“殺一是為罪,屠萬即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也就是說殺一人你是屬於犯罪,但是在戰爭中你殺一萬個敵人就是英雄,當你在與敵作戰殺人無數的時候,那你就不是人了。你就是神。

就好像戰國時期白起一樣。綽號“殺神”殺的敵國膽寒。敵國士兵聽說他的名字都都顫抖膽寒。更別說對抗了。而白起也成功的被神化。由人變成神。

古代屠城的原因很多。有的時候是為了鼓舞士氣,會承諾攻下城池之後任士兵搶奪資源,而平民反抗基本都會被殺死。還有就是震懾,屠一座城池之後,再攻打下一座城池,不管是守城士兵還是百姓都會心存畏懼。怕盡力守城萬一城破之後會被屠殺。所以在進攻的時候會順暢很多。最後就是為了報仇。比如曹操當時屠徐州城。就是因為陶謙屬下害死了曹操父親。所以曹操是為父報仇。

其實古代戰爭期間屠城事蹟數不勝數。不過一直以來都是成王敗寇。只要你獲得最終勝利。你屠滅再多的城池也沒人敢說你什麼。如果你失敗了,哪怕你一座城市都沒有屠滅,那你照樣還是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戰爭就意味著血腥,戰爭就意味著殺戮。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是體現國家意志的手段。由於國與國,集團與集團,政黨與政黨,民族與民族之間,為了各自的政治、經濟、以及領土爭端而發生武裝衝突,這種極端形為有時難免會傷及無辜,因此,戰爭也是不得人心的!

關於三國時的曹操曾有幾次屠城是真實的,也是無可否認的。但我們放眼歷史,有多少君王在通過戰爭手段而得江山的同時又沒有屠城的事例呢?就連被美化的明朝時期農民起義領袖李闖王也不乏屠城的事實,更何況在三國時期三大軍事集團為了爭奪天下而相互廝殺,有屠城的事發生也就不足為怪了。

對於曹操來說,本就是一個驍橫而且頗具野心之人,為了實現自已的霸業夢想,沒有一種強硬手腕是不行的,儘管''百骨露於野,幹裡無雞鳴'',為達目的也是義無反顧了。就是這樣一個具有非凡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頗具爭議之人,但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雖然做了一些不盡人意的事情,但在漫長的歷史潮河中始終被他身上那諸多閃光點所淹沒。他集政治、軍事、詩人於一生。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雄渾的詩人風格,就連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都對其高度欣賞,曾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對曹操予以高度評價,聽說在革命鬥爭年代對曹操的謀略及治政經驗都有所借鑑,足見曹操的歷史影響之大。

''往事越幹年,魏舞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棋中卒75


俗話說:“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在國家動亂、朝代更替之時,都是無辜百姓慘遭荼毒之時。

在曹操那個年代,肆意的屠殺幾乎是家常便飯。董卓這樣的變態狂魔就不用說了,就連孫權這樣一向以正面形象示人的帝王,也有屠城記錄,“(建安)十三年春,權復徵黃祖,祖先遣舟兵拒軍,都尉呂蒙破其前鋒,而淩統、董襲等盡銳攻之,遂屠其城”。劉備有沒有屠過城?沒有找到相關記錄。

在曹操其後的東晉,被誇成“氣吞萬里如虎”的猛人劉裕,在討伐劉毅時,也有過屠城的暗黑歷史,“(晉隆安)六年二月丁亥,屠廣固,超逾城走,追獲之,斬於建康市”。

清初順治年間,清軍制造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江陰八十一日”… …屠殺的次數及人數遠遠超過曹操。結果呢?屏幕上的順治皇帝還不是照樣被吹上天?

不管屠殺者是為了洩憤,還是為了震懾居民,還是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最終無辜被害的都是平民百姓。由此可見,和平安定的局面是多麼的重要。


前哥說歷史


與其說崇拜曹操,不如說是崇拜強者。曹操從一個宦官之後一步步做到亂世梟雄,皇帝都淪為他的工具。這能力還是讓人很佩服的。至於屠城…成吉思汗屠殺的漢人還少麼,不照樣被當成草原英雄。蒙元把南人,就是漢族定為最下等人,殺了漢人只要交一頭驢即可免罪。我們史書上不照樣說元是我們朝代之一?不是照樣得意洋洋的說,我大xx曾經打到了德國多瑙河,滅了毛熊?自古以來,有哪個統治者真把草民當回事?古代是人口,是勞動力,是兵源。現在是韭菜……你問我為啥曹操屠城還有人崇拜?因為他殺的是老百姓啊!誰在乎?


摯愛MY然然


屠城是手段:是鞏固政權的需求

而後世仰視他的原因是:

作為將領他在軍事上多謀善斷,知人善任。

作為文學家,文學上於兒子曹丕、曹植被世人稱為“三曹”,他們完成了漢代樂府民歌向詩歌的轉變,以別具風格的文采顯耀於世,創建了新的文學流派——“建安文學”。

世上誰會無過,所以在後世文人筆下他依舊討喜


小草簡筆畫


曹操能建立魏國,立都許昌,統一北方,肯定有過人之處。

當曹操與袁紹對陣時,袁紹數倍於曹操,人們一邊倒的看好袁紹,就連曹操的手下都有許多人私下給袁紹寫信,但曹操手下的謀士荀彧、郭嘉卻認為曹操必勝!因為袁紹憂柔寡斷,疑心重重。

而曹操多謀善斷,知人善任!最後曹操大勝,說明曹操有過人之處,不失為一代雄主。至於屠城,蒙元和滿清都搞過屠城,不是還有人讚頌滿清麼。


潤心和風語


屠城一方面在於洩憤,另一方面在於立威。古時候有著降者不殺的默認傳統,但是有時候遇到頑抗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歷史上很多英雄人物都屠過城,並且將他們屠城的事蹟傳揚出去,目的就在於恐嚇以後的守城敵軍,讓他們儘早放下武器投降,避免被殺,減少己方部隊的損失。但是這種屠城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應,那就是一旦遇到抵抗的,那就是全城百姓戰至最後一人,都不會有人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