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沒有機器的情況下是怎麼做出米線的?

還好你揮霍了我的崇拜


古代做米線、和做紅薯、藕粉、土豆粉、馬蹄、等等,粉絲、粉條、粉皮,都是一樣的道理,(1)首先把秋天收穫的紅薯、土豆,打碎後用細籮子、用水過淋幾遍後,把粉面子在陶罐裡沉澱下來。把水倒掉。把粉面子取出來曬乾後,和好粉面子後。用自己家地裡長出來的瓢葫蘆用鋸在中間鋸開用一半,底下鑽上六個眼,然後把和好的粉面子裝在露瓢裡,在燒好的開水鍋裡就把粉絲露下開水裡煮熟後。撈出後放在涼水裡凝固。再晾乾後就成了乾粉絲,存放在乾燥處幾十年不變質。這就是古代人做米粉、粉條子。粉皮涼粉。就是這樣做成的。古人智慧值得借鑑。


15910679650


當然能做。

米線,就是用石磨將大米磨碎,泡水沉澱,取出沉澱物的粉團曬乾。

粉團和好水,成為面狀,再用細網狀的篩子壓出麵條狀的細條,下鍋煮熟,放在涼水中冷卻,再曬乾就成了米線。


四川達州


生米磨粉倒入容器裡和溫水按比例攪拌和好成米漿,再緩慢倒入孔隙的木漏斗掉進開水鍋裡就成了米線,市場常見的米線都是曬乾的,蒙自的米線都是保持水嫩的米線。北方還有一種用麵粉和麵壓成的叫餄餎,那個最早是在灶臺上用木棍壓進鍋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