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對賭國運,日本憑啥贏?戴季陶:日本把中國解剖了幾千次

近代中日對賭國運,日本憑啥贏?戴季陶:日本把中國解剖了幾千次

當晚清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詡的時候,日本還處於群雄割據,沒有統一的政權。當時的日本和中國同樣封閉、落後和貧窮。不同的是,兩國在面對外來入侵時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

兩次鴉片戰爭的沉重打擊,都沒有讓清政府徹底警醒起來,而“黑船事件”卻促使了日本人產生了高度的危機感,使之最終邁向強國的行列。在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久裡濱,有座名為佩裡的公園,在公園裡有這樣一座紀念碑,它是專門為紀念“黑船事件”而樹立的。

近代中日對賭國運,日本憑啥贏?戴季陶:日本把中國解剖了幾千次

紀念碑上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親筆題詞,“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培理上陸紀念碑”。除了紀念碑外,還有佩裡的紀念雕像。顯然,日本人將侵略者佩裡當作了恩人,認為正是佩裡打開了國門,引導日本走向了強大。

同樣是面對入侵,為何中日在關鍵時刻的對賭國運,日本笑到了最後?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原因很是複雜,但從一些案例中我們能找到原因。比如清朝學者黃遵憲在《日本國誌》、《日本雜事記》中多次提到這樣一個觀點:日本研究中國之書數量甚豐,中國寫日本之書數量與質量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近代中日對賭國運,日本憑啥贏?戴季陶:日本把中國解剖了幾千次

侵華戰爭爆發前,日本對中國的航拍及地圖測繪,到了瘋狂的地步。1945年日本投降後,當國民政府看到了數以萬計的日軍地圖,其繪製之準確、製作之精良,令國軍將領發出了“中華腹腋,幾為倭人洞悉”的慨嘆。

除了黃遵憲意識到這點外,早年留學日本的戴季陶認識的更為深刻。戴季陶在著作《日本論》中寫道,“‘中國’這個題目上,日本人也不曉得放到解剖臺上解剖了幾千百次,裝在試管裡化驗了幾千百次。”

近代中日對賭國運,日本憑啥贏?戴季陶:日本把中國解剖了幾千次

戴季陶進一步認為,晚清中國人只知道一味地排斥反對,不肯深入研究日本,甚至連日本的文字都不願意看。再舉個例子,無論是1905年的日俄戰爭,還是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都是以小抗大。

在日本人看來,這兩次戰爭的對象都是世界大國,難道日本人瘋了?非也,日本人很清楚,只有前進才是生路,後退只會是絕路。當日本人猛烈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迅速擁抱西方工業革命的成果,最終賭贏了。

參考資料:《日本國誌》、《日本雜事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