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在眼前,要还是不要?两个“让国皇帝”截然不同的人生

自古皇权让多少人为之疯狂,往往双眼盯着宝座,内心的魔鬼在日增夜长,忽然某一天,便发生了父子相残、兄弟互戕的惨剧。 

但,历史上有两个人,本来是皇太子身份,理应继承大统,却在关键时刻将机会让于他人,生前,他们一个尽享尊荣,一个却客死他乡,死后,他们都被追封为“让皇帝”。

皇权在眼前,要还是不要?两个“让国皇帝”截然不同的人生

(李成器)

唐朝李成器:辞让太子,一生尊宠

李成器,又名李宪,是唐代五任皇帝睿宗李旦的嫡长子。

少年时代的李成器,颇具才能,尤其是精通音乐,深受皇祖唐高宗的喜爱。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在其父睿宗李旦第一次登基时,李成器便被立为皇太子。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驾崩,韦皇后趁机作乱,想效法武则天,控制朝局,当一回女皇帝,可是无论天时、地利,还是其本身的才能,做“武则天第二”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她碰到了老李家唯一的新生代纯爷们儿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得知韦皇后的作乱阴谋后,果断率领心腹禁军发动兵变,处死韦后一党,稳定了朝局。

随即李旦被第二次拥立为皇帝,史称唐睿宗。

唐睿宗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储君人选问题:按传统来说,李成器是嫡长子,并且在十六年前就被策封过太子;而按现实来说,三子李隆基的功劳最大,没有他,李旦别说第二次当皇帝,恐怕连命都没有了。

正在唐睿宗犹豫不决,左右为难之时,李成器非常识时务,他知道,凭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与李隆基抗衡,并且此时的李隆基就如同当年的秦王李世民一样,早已拥有了雄厚的军事实力,朝臣之中大多被李隆基收服。面对现实,李成器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坚决要将太子之位让于李隆基。

看到李成器如此推让,唐睿宗就坡下驴,策封李隆基为皇太子。

李隆基登基后,感念大哥的辞让之恩,封他为宁王,封户五千五百户,李隆基还专门建造了“花萼香辉之楼”(取《诗经.小雅》:“棠棣之华,鄂之铧桦,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意)。而李成器也非常聪明,他从不因功而骄,为人处事异常低调,杜绝与朝臣往来,专心投入到音乐艺术的享受中去,坚决不插手朝政。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当李成器病逝的消息传来,唐玄宗李隆基失声痛哭,第二天,便下诏追封大哥为“让皇帝”,隆重安葬于惠陵。


皇权在眼前,要还是不要?两个“让国皇帝”截然不同的人生

(耶律倍)

耶律倍:被迫让位,客死异乡

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在偏远的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号称帝,创立了“契丹王朝”(后改名为“辽”)。

称帝伊始,耶律阿保机便马上立嫡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

耶律倍随父皇耶律阿保机东征西讨,不断扩充着契丹的领土,壮大着契丹的实力,公元926年,在灭亡了渤海国之后,耶律倍被封为“人皇王”,享天子仪仗。同年,耶律阿保机在班顺回返的路上暴卒,并未交代身后之事,但如果按照中原王朝的规矩,皇位肯定是耶律倍的,可是当耶律倍从遥远的东丹国(辽宁、吉林地区)赶到京城时,政局已经被母后述律平控制。

契丹王朝此时汉化程度很低,封建社会秩序也不牢固,述律太后的权力相当大。她迫使耶律倍让出皇位给弟弟耶律德光。

耶律倍哪怕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也没有办法。

耶律德光即位后,对自己的这个大哥非常不放心,不断地剥夺他的封地,削弱他的实力,派人严密监视耶律倍的一举一动。

这种受人监控的日子并不好过,耶律倍非常苦闷,四年后(公元930年),他终于寻找到一个机会,携带爱妾从辽东渡海,辗转投奔中原的后唐王朝。后唐明宗热情地接待了他,封他为节度使。

好日子总是十分短暂,公元933年,后唐陷入内部纷争之中,契丹大军兵临城下,后唐末帝李从珂走投无路,自焚前,还不忘记拉上这位昔日的契丹皇太子作陪葬,将其他杀死在开封城内,年仅三十八岁,尸身被迁葬回契丹国。

十一年后,当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在皇权争夺战中胜出后,封自己的父亲为“让国皇帝”。


皇权面前,一个“让”字,饱含了多少无奈与血泪,当事人如同那一个个王朝,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一个个故事,让后人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