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兩位太子李建成和李承乾誰更悲慘?

小龍女5505


李建成李承乾都是儲君最終無法上位,一被殺一被廢,論悲慘程度,當然是李建成,李建成滿門除了幾位女性,幾乎全部被李世民殺光,而李承乾,雖然被廢,並沒有遭到誅殺和株連,而且在皇太子位置的抉擇上,李世民還考慮到他的安危,如不用魏王李泰以警誡後人皇位不可謀而得,避免李承乾受到李泰的清洗,用李治當皇儲則是基於保全兒子考慮,認為李治掌權,李承乾李泰都會有較好結局。


李淵初起兵,次子李世民嶄露頭角,四處征戰有功,先後率軍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群雄,為李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各路義軍無論勢力多雄豪,李世民一出便無人可與爭鋒,戰功赫赫,長期打仗帶出一班人馬,文武畢集,導致尾大不掉,威脅到李淵長子李建成的皇太子之位。李淵為此苦惱不已,多方施策,賜爵分封到劃地分家,啥招都考慮過了,還是無法解決問題,終惹出大禍兄弟鬩牆,玄武門之變以殺止殺。(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李承乾是李世民嫡長子,論功勞不如李建成,李建成有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克長安,打劉黑闥,徵突厥之功,比之李世民不如,在皇室中也是佼佼者。(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李承乾是太平儲君,經李世民長孫皇后寄望極重,從小名師培養,名儒陪侍,唐太宗本人更是經常耳提面命,期望殷殷,外出時多次以監國重任相托,父慈子孝,前賢后良,後因太子有足疾,魏王李泰受到倚重,群臣內鬥派別驟起,在侯君集杜荷等的鼓動下,欲殺李泰不遂,發展到打算弒父奪位,事敗被廢。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的王妃和女兒倖存免死,其餘五位兒子全被李世民斬草除根,李淵看得老淚縱橫,泣下無聲。而對李承乾,兩次事變的主要人物李世民,殺兄殺弟時毫不手軟,這時卻愛子情深,“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果斷立了自己以為懦弱的晉王李治為太子,前事後塵,歷歷在目,終於體會到其父李淵的感受。被廢的李承乾雖鬱鬱而終,但終無後患,子孫後代賢人輩出,出將入相。


南方鵬


蒼茫大地認為:李建成更慘,當然正因為李建成的悲慘遭遇,才使世民恢復人性,有了惻隱之心,才有了李承乾的較好結局。



眾所周知,李建成也有攻城野戰之功,後來因為父親李淵長安建唐,建成當了太子,只能留守京城,才有了所謂開唐六大功世民佔四的歷史。當年,李世民沒有除盡的夏國竇建德餘部、復反的劉黑闥就是李建成恩威並施搞定的,我並沒有貶低世民的意思,我並不以為建成軍事上的才能高過世民,我只想說李建成軍事造詣也很不錯,老四李元吉也不像評書裡如此不堪!當年玄武門之變前,突厥來犯,建成就舉薦四弟元吉掛帥,看官們只注意到派元吉奪老二兵權的一面,沒看到和大敵突厥較量,也兇險異常,一將無能會累死三軍!元吉作為統帥,上前線也有性命之憂!退一萬步說,元吉萬一敗北,作為舉薦人的大哥李建成也定會被李淵問責!柴紹的夫人、李淵女兒尚且能帶一支萬人的娘子關,何況李淵的兒子嗎?李淵也沒少被世民指使後代史官亂扣屎盆子!看官都聽說過世民的神射,世民也一輩子引以為傲,曾對尉遲恭豪言:憑自己掌中箭、將軍手中槊即可縱橫天下!殊不知,李世民的神射是家學淵源!玄武門之變,李老二不甘當千年老二,買通玄武門守將常何,設伏殺死建成、元吉。建成、元吉被射死後,還被尉遲恭拎著腦袋嚇人!建成、元吉的悲劇還沒到此為止,後來十幾個兒子全被李世民斬殺!怎一個,慘字了得!



李承乾是世民的太子,因墮馬腿殘,魏王李泰極類世民,恃寵而驕,得隴望蜀想上太子位。太子在老丈人、凌煙閣功臣、兵部尚書侯君集等慫恿下,想叛亂上位,事洩被捕。侯君集被斬殺,李世民只把承乾貶為庶人,魏王也沒能上位,後從長孫無忌言,為保承乾、李泰性命,扶仁慈、懦弱的老九李治上太子位。



世民為什麼放了承乾一馬?我惴測:一是玄武門之變讓李世民內心受到極大震撼!殺兄弟、殺侄子、逼父親宮不是人乾的事情,後來李世民又追諡建成為太子,讓兒子承嗣,可以為證!承乾犯上作犯,也有無奈,世民對承乾多少有些悔疚,所以承乾仍能保其小狗命!


蒼茫大地顧煒斌


當然是李建成更悲慘。李建成是李淵嫡長子,又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本就是無可爭議的太子人選,而且如果他做了皇帝,也完全有能力把國家治理好。但無奈他有一位太強的弟弟,比他更優秀,比他的軍功更大,這讓李建成如芒在背,感覺自己隨時都可能被弟弟取而代之。而他弟弟李世民也是滿肚子委屈,明明我哪哪都比他好,功勞也是我最大,就因為他比我大幾歲,我就活該把這江山拱手讓他嘛!所以兩人是各有各的理,矛盾也是越來越尖銳,兩人各成一派,互相猜忌和攻擊。做為父親的李淵則顯得很無奈,他雖然努力的在調和,但並沒什麼效果。最終還是比較強的李世民贏得了這場較量,他於武德九年(626年)發動了玄武門事變,親手射殺了哥哥李建成,五個兒子也全都被殺掉了,與他結成同盟的四弟李元吉和他的兒子們也全都被誅。本來貴為太子,卻落得個父子俱亡,皇帝老爹不但沒給他討個公道,連吭都不敢吭一聲,還馬上把皇位就讓出來了,李建成死的真是又悲催又窩囊。




而相對而言,李承乾就有點自作自受了。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因其“性聰敏”很得父親的喜愛。李世民於公元626年繼位(發動玄武門事變之後),同年便封八歲的李承乾為太子,而且一直對他的成長、教育都非常重視,可以說只要他好好的,以後的皇位非他莫屬。但李承乾顯然有看不清形勢,最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一開始的李承乾非常優秀,幾次代替李世民監國也都非常不錯。可自從公元636年,他的母親去逝後,其行為舉止就起了很大的變化。李世民為了教育好李承乾給他請了很多名師,這些老師他一開始還是很尊敬的,可他們太過嚴厲的要求和頻繁的勸導使他漸升惡意,甚至試圖派人暗殺師傅張玄素。他的叔叔李元昌曾經送給他一個太常樂人,他非常喜歡,還給其起名叫稱心。這種同性戀事件使父親李世民非常惱怒,派人殺了稱心。李承乾非常傷心,稱病臥床幾個月不上朝。

這一系列事件使得他們父子的關係大不如從前,而另一件事更是讓李承乾恐慌不已。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夫妻倆琴瑟和諧、恩愛非常,李世民對兩人的孩子也都非常疼愛。魏王李泰為兩人次子,公元642年,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李世民非常高興,對李泰大加封賞。李承乾誤以為李世民有要易儲的想法,便派人暗殺李泰,事情失敗後又與漢王李元昌`杜荷`侯君集等勾結,打算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參於的大臣都被處死,李承乾也被貶為庶人,充軍黔州。但李世民曾說過自己並沒有換點太子的打算,可惜李承乾沒能聽進去,其後李世民以“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為考慮,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不知把李泰當成大敵的李承乾聽到這個消息後會是什麼反映?公元645年,李承乾鬱鬱而終,李世民以國公禮葬了他,後來他的孫子李適之得志於唐玄宗,又追贈他為恆山王,陪葬昭陵。

所以兩相比較,還是李建成更慘!


孔六十三


個人認為還是李建成比較慘一點。

從最終的結局來看,李建成是成王敗寇,在與李世民的權力鬥爭中以失敗告終。權力鬥爭就像一次賭博,既然作為一個失敗者,就需要付出自己的賭注,身家性命。

而反觀李承乾,他同樣是權力鬥爭中的失敗者,可是因為李世民的緣故,他並沒有為此而付出自己的性命,相反被貶到遠離京城的地方,從此也遠離了權力鬥爭漩渦的中心,這對於一個權力鬥爭的失敗者來說,可以說是最好的結局了。



在從兩人的權力鬥爭起因來看,雖然兩人都同樣是太子,按理來說守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是理所應當的。可是早在唐朝未曾建立的時候,李建成就同自己的父親與弟弟一同創業,雖然論功績來說,他完全比不上自己的父親與弟弟,可是至少還是有貢獻的,所以就算他不是太子,這大唐江山按理來說也應該是有他的一份。

然後再反觀李承乾,儘管有著李泰的制肘,可是歸根結底對他的太子地位並沒有如同李世民對李建成那樣大的威脅。只需要李承乾安分守己,以不變應萬變,他完全是有可能保住自己的太子地位的。

然後再從個人的品行來看,李建成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一個人物,儘管和李世民比起來,他確實略遜一籌,可是他也是高子中的矮子。更何況現在也有一些聲音說李建成的能力可以比得上李世民。所以如果沒有宣武門事變,大唐江山交到了李建成的手裡,儘管可能會沒有貞觀之治,可是在李建成的手中也能夠太太平平的過渡。

而再看一下李承乾,他蓄意謀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因為李世民漸漸的對李承乾不滿,所以令李承乾很害怕,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爸是怎樣得到江山的,於是打算效仿自己的老爸,從父親手中奪取權力,甚至有了弒父未遂的嫌疑。從這一點看,他就是不孝,很難得到眾人的同情。



另外,如果李承乾不造反,也許李世民還會顧及父子親情與當下大局而不剝奪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可是,因為李承乾很氣憤老爸把自己的稱心(李承乾的孌童)給殺了,於是就對老爸起了殺意。可以說,李承乾最後的結局完全是自己給作的,不值得同情。

綜上,相比李承乾,還是李建成死的更冤屈一點。


妙齡老翁談歷史


從下面兩方面來說,李建成的太子命運無疑比李承乾的太子命運悲慘的多。

第一,才智人品差異而導致的後果不同。李建成自始至終德才兼備,不但在李淵太原時協助,而且白臉紅臉一起上消滅了竇建德、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大唐朝的建立立下不次於李世民的功勳;對皇帝、對大臣、對嬪妃都能搞好關係,對自己的弟弟李世民也是用文的辦法,不輕易用武的辦法,這使李世民有了發動政變對他的兄弟突然下手的時機和實力。而李承乾開始很聰明可愛,學習比較用功,對老師也比較尊敬,李世民也喜歡他;後來,李承乾的腿有毛病,行動不方便,性格行為有大的變化,不聽師傅們的諄諄教導,和公公們玩樂,和一位男藝術家搞同性戀,甚至嫉妒自己的兄弟魏王李泰被父皇賞識到了和漢王李元昌、軍事人才侯君集密謀政變的地步,失敗後被唐太宗嚴厲處分,純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二,政變後的結局不同。太子李建成與自己兄弟李世民勢均力敵,但由於太仁慈,被李世民搶先一步,在沒有任何提防的情況下遭到李世民的冷箭暗算,死的很慘;太子李承乾在李世民給他很多次改正機會下仍然執迷不悟發動政變,企圖推翻李世民的朝廷秩序,自己做皇帝,按照北朝以及隋唐的法律屬於謀反大罪,系十惡不赦之首,而且不在八議論贖之列。依照唐朝法律,謀反應該處以極刑,換了別的皇帝,鬧不好砍頭、剝皮、車裂或者凌遲都有可能,李世民還是念及骨肉親情並吸取自己殘忍殺害自己哥哥李建成的教訓,手下留情,把承乾發配到大西南而且等承乾抑鬱死了還舉行了國葬,夠對得起他了。


李俊宣府


我個人認為,不管站在當事者,還是局外之人,一般都會認為李建成的下場最慘。

為什麼這樣講呢?

第一大唐的天下是李淵和他的兒子們一起打下來的,其中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個人居功至偉,按理來說,一起打天下,自然當一起同享富貴。

如果在普通富戶,只需要均分家產就好,可是如今不僅僅涉及家產,更關係到身家榮辱和全家性命。

結果從小相親相愛的親兄弟,為了爭奪至高皇位,手足相殘。

李世民先發制人,一舉射殺李建成,並且為了防止日後復仇,又全部斬殺了李建成所有的兒子。

而相對於李承乾來說,雖然失去了太子位,並沒有遭到殺害,同時自己的兒子都得到父皇李世民和兄弟高宗的庇護。


宋賢褀讀史


封建時代,爭奪最高統治權的政治鬥爭往往都是非常殘酷而且血腥的,歷朝歷代皆是如此。秦朝的秦二世胡亥勾結趙高除掉了自己的哥哥,皇位繼承人扶蘇,漢武帝聽信讒言處死了太子劉據,隋煬帝楊廣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楊堅,李世民殺掉了哥哥太子李建成等等。在最高權力的誘惑下,親情被冷血所取代。所以李世民可為了皇位而殺掉哥哥李建成,圈禁兒子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源自網絡)

李建成是李淵長子,是李淵建立唐王朝的左膀右臂,虎父無犬子,李淵太原起兵前李建成便奔走河東為其招募人才,後助李淵起兵,攻佔長安。唐朝建立後,李建成領兵打退突厥的多次侵擾,斬殺劉黑闥,平定了山東地區,應該是戰功累累。兩強相爭,必有一傷,因為對皇位的爭奪,兩人矛盾徹底激化,武德九(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親自射死了李建成,他的五個兒子也被殺死。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成者王,敗者寇,爭權失敗的李建成在史書上成了庸碌無為,毫無建樹的窩囊廢形象,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死後還被抹黑,真的比竇娥還冤。



李建成(來自網絡)

李承乾作為李世民的嫡長子,是當然的皇位繼承人,李世民即位兩個月後就被立為太子,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得到了當時最好的教育,他的老師有孔穎達、房玄齡等,李承乾也是比較優秀的,史書評價他頗識大體頗能聽斷”。李世民出去巡遊時,都讓 李承乾監國,按說只要堅持,就可能如願以償,可是,他為何卻要通過謀反的方式奪天下呢?

首先,這與李世民和老師們對他的教育有很大關係,作為成功者的李世民對李承乾太高的期望值與老師們過於嚴厲的教育,讓一個生於富貴溫柔鄉的他與生幹亂世,長與馬背的太宗皇帝同樣的要求,那是不可能的,這讓他心理埋下了陰影,造成了心理扭曲,如好男寵,行乖張等。

其次,是弟弟魏王李泰和李承乾爭寵。李泰千方百計博取唐太宗的歡心,在李承乾看來李世民對他的嚴厲,對李泰的嘉獎,是李世民想廢黜他太子之位,重新傳位給李泰的表現。這是造成李承乾變化的最根本原因。因為這樣,讓惶惶不可終日的李承乾鋌而走險,試圖暗殺李泰。

再次,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的教唆和挑拔。太子從來不好當,作為太子,意味著將會是未來的皇帝,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進行政治投資,把自己押寶於在太子身上。而對太子來說,最大的危險也在於,登基之前的不確定,皇帝隨時都有可能換人。而被罷黜的太子,很難有好結果。所以,一旦太子發現自己位置不保,就會鋌而走險,放手一搏,勾結大臣謀逆篡位。

最後,與李世民的榜樣的示範作用,不無關係。李承乾勾結鎮守玄武門的侯君集奪權,那簡直就是一種刻意模仿。所以,李承乾被廢,圈禁與黔州,憂鬱而死,是人生的一大悲劇,也是很慘的,但沒有被殺,得以善終,也是讓人欣慰的。



李承乾(來自網絡)

李世民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成就了封建帝王之楷模,雖此種種,但瑕不掩瑜。對勝利者我們不能過於苛責。


燈下話史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後十個兒子也被唐太宗斬草除根一併喪命五個女兒倖存妻子也善終,李承乾被廢囚於乾州三年後猝死後代不詳,綜上所述還是李建成更悲慘些。


小龍女5505


都很慘。慘得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認識李世民。


三弘錦


唐朝的太子,清朝的八阿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