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蜀漢死傷10萬人,曹丕為什麼打孫權而不打蜀國呢?

丨楠澤


公元222年閏六月東吳在夷陵打敗劉備。東吳將領繼續追擊劉備,八月退軍。


公元222年魏國集結二十萬以上大軍伐吳。據三志:公元222年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因為曹休一路二十餘軍(于禁七軍都三萬多,這裡二十餘軍不下十萬)、曹仁步騎數萬(一般講數萬,都是三萬以上)、夏侯尚率前部三萬人修浮橋,曹真、張郃、徐晃的部隊數目不詳。東吳集結了八萬人以上防魏。



我覺得這時蜀漢大敗東吳大勝,很多人認曹丕應該趁蜀元氣大傷伐蜀才是。但卻偏偏伐吳,我認為原因:

1東吳讓曹丕丟了面子:

公元221年七月劉備伐吳,八月孫權向魏國上表稱臣。當時以劉曄為代表的大臣認為東吳並不是真心投降,只因劉備來勢洶洶。公元222年六月孫權打敗劉備後,對待魏國和曹丕不像之前那樣的尊敬了。據三國志:權外禮愈卑。 曹丕準備封孫權兒子孫登為官,其實就是想把孫登召到洛陽為人質。據三國志:帝欲封權子登,權以登年幼,上書辭封......魏欲遣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往與盟誓,並徵任子,權辭讓不受。 曹丕對孫權講:登身朝到,夕召兵還。此言之誠,有如大江 。就是說你兒子孫登到了洛陽,我馬上就召回伐吳大軍。



2曹丕認為東吳會趁勝攻入蜀境。

此戰東吳雖然獲勝,但損失亦不小。除了軍隊的損失,攻戰一年耗費錢糧也是巨大的。攻戰一年東吳軍隊已經疲憊不堪。公元222年八月徐盛、潘璋、宋謙等上表請求攻入白帝城中。孫權詢問陸遜(說明孫權也有此心),陸遜反對講:現在魏國在集結軍隊,說是幫我們一起打劉備,其實是要來打我們的。公元222年九月魏國三路伐吳。



3蜀漢遠東吳近

我覺得魏國如果伐蜀漢的話就要從洛陽調集軍隊前往雍涼,而雍涼也根本供應不了大軍的糧草器械。成本太大了。而西線道路艱難,秦川八百里。此時蜀漢雖然戰敗。但憑藉漢中甚為天獄的地理,可以自保。公元263年魏國集結十八萬人伐蜀,兩個月就面臨斷糧了。(這時魏國已經在雍涼、淮南屯田多年。但淮南糧草很難運到西線。)要不是阿斗投降,勝負未可知。魏國伐吳卻根本不用擔心糧草問題。後來魏國曾多次想伐蜀,群臣都反對理由:1南鄭甚為天獄2道路艱難,糧草消耗大。 我覺得應加上一條:雍涼境內的蠻夷尚未平,多次叛魏。



諸葛亮曾講:權不能越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力有餘而利不取也。就是說孫權不能越過長江,就像魏國不能渡過漢水。不是力量不夠只是代價太大了。

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進駐漢中,魏明帝想發兵伐蜀詢問孫資。孫資反對講:昔武皇帝徵南鄭,取張魯,陽平之役,危而後濟,又自往拔出夏侯淵軍,數言‘南鄭直為天獄,中斜谷道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險,喜出淵軍之辭也。......今若進軍就南鄭討亮,道既險阻,計用精兵及轉運、鎮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賊,凡用十五六萬人,必當復更有所發興。天下騷動,費力廣大,此誠陛下所宜深慮。夫守戰之力,力役參倍。



4蜀弱吳強

魏、東吳、蜀漢三國,雖然是三分天下,但按人口軍隊比例:4.8:2.5:1。曹魏的人口是東吳的近兩倍,蜀漢的近五倍。夷陵之戰後蜀漢元氣大傷,短取內難有作為。而東吳人口軍隊接近魏國一半。魏國一直把東吳作為主要對手,策略一直是西守東攻。現在東吳得到荊州大部分,隨時可能從荊州插入魏國心臟。所以魏國在徐、淮、荊一線至少集結十五萬人防備東吳。此時攻打東吳有三利:1交戰一年東吳將士已是疲憊之師,錢糧耗費大。雖然東吳勝了,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2魏國軍隊已經休養數年年,錢糧充足3東吳還沒有徹底消化荊州。而且此時荊州諸郡動亂。(據三國志:備(劉備)既敗績,而零、桂諸郡猶相驚擾,處處阻兵)


小鴻哥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曹丕在夷陵之戰後攻打吳國,已經晚了一步,錯過了時機,最好的時機是在劉備出兵伐吳的時候,曹丕同時南下攻吳。

為什麼曹丕沒在那時攻吳呢?

因為當時孫權向曹丕稱臣了。

公元221年七月劉備伐吳,八月孫權向魏國上表稱臣。當時劉曄向曹丕建議東吳並不是真心投降,建議伐吳,但是曹丕沒有答應。

後來,大家都知道,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回。

此時,曹丕開始了伐吳。

為什麼不伐元氣大傷,驚魂未定的蜀漢呢?

孫權激怒了曹丕

孫權本來就不是真心投降曹丕,只是劉備大軍來襲,孫權為防曹丕趁機南下,合力滅吳,所做的權宜之策。

其實,三國中,孫權是對三國形式看的最為透徹的一個人,也是最堅定執行孫劉聯盟政策的一個人。因此,雖然劉備大舉伐吳,但只要曹丕不出手,孫劉聯盟就還有修復的可能。而一旦曹丕出手,東吳就很能在兩方夾擊之下蕩然無存了。

打敗了劉備後,警報解除,孫權對曹丕自然沒必要再恭恭敬敬的了。因此,曹丕不禁勃然大怒,不免覺得被耍,於是發兵伐吳。

攻打蜀漢,後有東吳

前面說了,孫權是最堅定執行孫劉聯盟政策的人。

因此,曹丕的盤算便是如下:

倘若曹丕趁蜀漢衰弱之際伐蜀,打不打的下來兩說,東吳是一定會出兵攻擊曹丕的。

而如果攻打東吳,則剛逢大敗的蜀漢無力支援東吳,甚至有可能因為仇恨而坐山觀虎鬥,無論如何,曹丕都能一門心思對東吳用兵。

而如果打敗了東吳,哪怕是重傷東吳,對曹丕都有利。

因為三國之中,孫劉是要維持三足鼎立之勢,而曹魏則是要打破這個平衡,兩方的側重點不同。

所以,盤算之後,此時的曹丕必然是選擇攻打東吳而不是蜀漢。


以上觀點為無月個人觀點,原創作品,請勿抄襲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因為曹丕被孫權的不臣之舉搞毛了

備軍敗退,吳禮敬轉廢,帝欲興眾伐之,曄以為"彼新得志,上下齊心,而阻帶江湖,必難倉卒。"帝不聽——《三國志·劉曄傳》


黃初二年八月,孫權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想與魏國重歸於好,不僅派遣使者,還一併送還了于禁等人。對於孫權向魏國稱藩的舉動,有不少朝臣為此慶賀,也是傾向於接受投降的。而劉曄堅定地認為孫權就是偽降,依然懷有不臣之心,並主張藉此機會出兵伐吳。

但曹丕沒有采納劉曄的建議,要封孫權為大將軍、吳王,加九錫,劉曄又站出來反對,這個封賞規格太高,以後開戰時江東還可以藉此鼓舞士氣“明明委身魏國,不愛惜珍寶,按時進貢,不敢失君臣之禮,還無緣無故來攻打我,委屈”。然而,曹丕依然決定封孫權為吳王。

有意思的是,曹丕、劉備先後稱帝,只有孫權還頂著漢驃騎將軍的名號,名義上還是漢臣,接受曹丕的封賞後就是大魏吳王了,有漢魏更替的心思在裡面。

此外,曹丕還給孫權長子孫登封了官,意思很明白,就是要孫登入朝為質。


接下來孫權展示了出色的外交手段,先是以孫登年幼為藉口,上書辭謝對孫登的封賞,並立孫登為太子,想表明一國儲君是不能隨便給人當質子的。還派了能言善辯的使者沈珩,帶著進獻的珍玩去見曹丕,靠著沈珩的忽悠,暫時迴避了太子是否入魏的問題。

孫權安排的下一個人是浩周,一位魏國降將,送還於禁的第一次出使人選中就有浩周。而孫權對浩周是禮遇有加,或者說屈尊降貴,浩周對孫權的厚待分外感激,在曹丕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證孫權一定會派質子的,還以全家百口性命保證。

等浩週迴訪江東時,孫權聽聞這段事蹟表現得十分感動,並且指天發誓一定會送質子的,又把浩周哄回魏國了。浩周的精彩發揮為孫權拖延了足夠的時間,一介降將在外交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而圍繞“質子”問題的拉鋸,黃初二年八月到黃初三年九月,完美地撐過了夷陵之戰。 等到黃初三年(222年),閏六月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並一路追至永安。八月,孫權還在給浩周寫信,表示要在十二月遣子入朝,也是不打算交送質子,就是要拖延時間。


隨著孫權的不臣之心越來越明顯,曹丕終於下定決心伐吳了,可這會兒來勢洶洶的劉備已經敗退,雖然曹丕拿出了極其豪華的陣容,但也無功而返。

另外,蜀漢沒損失十多萬人,劉備一共都沒帶來這麼多人,即便是最誇張的數字也不過8萬,

“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硃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三國志》

“漢主遣將軍吳班、馮習攻破權將李異、劉阿等於巫,進軍秭歸,兵四萬餘人”——《三國志》

“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傅子》


秉筆春秋呂書生


原因很簡單,曹丕不是個軍事家,是個文化人,說直白點就是有文人的通病——紙上談兵。他之所以在夷陵之戰前沒有接受劉曄的建議伐吳,就是以為二虎相鬥,必有一傷,自己只需要坐山觀虎鬥就好。

曹丕文化水平是一流的,下筆成章,博聞強識,但打仗是另外一門藝術。他老爹可以跨學科全面發展,他卻是嚴重偏科



《史記·張儀列傳》:莊子(魯國勇士卞莊)欲刺虎,館豎子(旅館童僕)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等待)之。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曹丕熟讀史書,他認為,吳、蜀就是兩支爭牛(荊州)的老虎,自己只要等二虎分出勝負,“大者傷,小者死”的時候,再“從傷者而刺之”,就能夠“一舉有雙虎之功”,統一天下了。

但是,人是有智慧的,並不是旁若無人、眼中只有肥牛的老虎。


劉備與陸遜對峙時都派黃權提防著曹丕

吳蜀交戰時,從來沒有忘記魏國在一旁虎視眈眈。劉備依然留下了魏延的漢中軍守衛魏蜀邊境,在與吳軍交戰時也特地讓黃權帶一支軍隊在北岸防備魏國。而孫權派去與劉備交戰的更是隻有荊州方面的六萬吳軍,主力根本沒動。

夷陵之戰後,劉備主力盡失,曹丕自以為蜀漢已經是死老虎了。而東吳雖勝,也消耗很大,自然就是傷老虎。那麼按照書本上教的,“從傷者而刺之”,當然應該伐吳,沒毛病!

其實很有毛病。

劉備雖然慘敗,蜀漢卻還有幾萬軍隊,並非死老虎。東吳的確消耗很大,但亦並未傷到元氣。而魏國自己呢,在漢中、襄陽之戰中受到的損失並未恢復,關鍵是曹丕事前根本就沒有想好該打哪一個,所以準備極不充分。

伐吳關鍵在於水軍,但曹丕根本沒做這方面的準備,導致魏軍束手束腳,根本發揮不出兵力優勢

曹休率領的左路軍獲勝,吳軍損失較大,但因為水軍佔據優勢,曹休無法擴大戰果。

曹真率領的右路軍圍攻江陵半年都沒打下來(其實很正常,周瑜當年打了一年多),雖然擊敗了東吳的援軍,但春季到來後瘟疫流行,江水猛漲,只得撤退。

雖然曹丕三路伐吳裡唯一失敗的只有中路軍,其他兩路還打了不少勝仗,但三路大軍都暴露出了因缺乏水軍而有力無處使的困境。

曹仁率領的中路軍則因為冒險用陸軍乘船進攻長江中的濡須中洲,結果被東吳水軍擊敗。

不知道這個時候曹丕有沒有意識到,要打東吳不準備大量的戰船,不訓練大批的水軍,是不行的。


海軍史研究會員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東吳擊敗蜀漢後,宛若螳螂刀住鳴蟬,此時曹魏則類如黃雀,進擊東吳,則可吳蜀盡滅之。而這一切又可以從關二爺敗走麥城說起。

話說建安二十四年,關二爺自荊州大本營出發,北伐中原,水淹七軍,斬殺大將龐德,威震華夏,達到了人生巔峰。關老爺大刀一揮,心說話好你個曹操,當年攻打呂布之前你答應把他的女人賞給我,等拿下呂布之後,你見布妻貌美就自己得著了,今天我要你好看。想到這,關羽大喝一聲,弟兄們,給我上,生擒曹賊者賞萬金!

話說曹操那頭一見這陣勢,十分驚懼,連忙說:艾瑪,趕緊遷都,不然關羽非宰了我不可。說完趕緊招呼大媳婦小老婆以及呂布前期去收拾金銀細軟了。這時候旁邊謀士趕緊拉住曹操的手,說:老曹,別急嘛,你忘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了?曹操一聽當時就停住了,一拍腦門,說:我咋把這茬兒給忘了。於是曹操趕緊派人修書一封,送往孫權處:趕緊給我揍關羽那小子,事成之後,江南都是你的,OK?

此時此刻,孫權正在盛怒之下,為啥呢?話說其實孫權還是非常敬重關二爺的,正好自己有個兒子要娶媳婦,而關羽那邊有個漂亮大丫頭,如此一來,何不結為秦晉之好,一來交好關二爺,而來也更加鞏固孫劉聯盟。於是孫權也沒打聽打聽關羽樂不樂意,就派出求親大隊就去找關羽,關羽一聽就毛了:我呸,碧眼兒算個什麼東西,也想娶我家閨女,滾!不然砍了你。嚇得吳使屁滾尿流的就跑了,到了孫權那,害怕治罪,於是添油加醋的將關羽說的給火上澆油了一下,孫權一聽就炸了。正好這個時候,曹操書信到。孫權一看,二話不說,直接派呂蒙抄了關羽後路,拿下荊州。

關羽正在前軍督戰,一聽老巢沒了,趕緊回返,將士們老小都在荊州,一聽被孫權拿去了,擔心自己跟著關羽幹會殃及家人,大部潰散。關羽帶兵越打越少,一瞧邊上有座城叫麥城,於是打算進去歇歇腳然後再打。不料中了埋伏,被東吳軍隊生擒。孫權大喜,心想:關羽這麼猛,要不是我抄後路,早幹敗了曹操,何不為我所用?於是乎,打算收降關二爺。興沖沖走下臺階去給關羽鬆綁,邊鬆綁邊說:老關啊辛苦了,跟你開玩笑呢,跟我混吧,咋樣?你要樂意,咱們還是兒女親家,荊州還歸你管,可好啊?

關羽摸著自己的美麗長髯,腦袋在高速運轉: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

就在這時,邊上的張昭急了:我說小權,你忘了關羽投降曹操那事兒了?最後不還是跑了?曹操要是直接剁了關羽,還能有今天這事兒?你是不是也想被關羽追著屁股揍?你是要關羽還是要腦袋?

孫權一聽,冷汗差點沒下來,揮揮手,切了關羽的頭,完後釘了一箱子將腦袋扔裡頭直接快遞給了曹操。

曹操接到之後,據傳當時嚇尿了,然後腦袋炸裂,不久大病而亡。其實不然,喜讀兵法的曹操接到腦袋後異常冷靜,關羽不顧老巢安危,先勝後敗,簡直就是在捕蟬的時候忘了後邊的黃雀,真是典型失敗案例啊,於是乎令大臣謀士們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專門討論這事,最後分三冊出版:《如何做一隻自保的蟬》,《螳螂如何更好地揮舞大刀》,《黃雀是如何煉成的》,不僅出版,還發給曹操下屬的高級將領們好好學習,學習了之後還要討論,討論了之後還要交思想彙報,寫的不好深刻還得拿回去重寫。這天,曹操又接到一份改了第五次的彙報,依舊是不合格不深刻啊,氣的當場吐血而亡,臨終遺言誰學這三本書學得好誰當老大。最後經過考試,曹丕考了第一,做了老大的位子,然後一查老爹竟然被人氣死的,自己一看那篇彙報,果然狗X不通,直接下令捉拿此人。

話說處在前線的高級將領就沒空打仗了,光忙著寫彙報去了,然後四五次還不合格,最後還把曹操給氣吐血了,自己馬上要被下獄。心想,這曹丕也不是啥好鳥,剛廢了漢朝皇帝稱帝,然後就要給他爸爸報仇,我還是趕緊跑吧。於是趕緊帶著老婆孩子划著小船跑到對岸孫權那裡,順便還給孫權帶去了那三本書。

孫權一看,我的天,好東西啊,關羽你的大刀再厲害,沒注意黃雀也完了吧?我以後可小心點。於是也是開動複印機,印發給東吳文武百官好好學習,不過還沒來得及讓他們寫彙報,劉備10萬大軍就開了過來,攻城略地,眼見著東吳要完。

孫權一聽關羽他哥哥領著軍隊打了過來,一下子嚇暈了,醒來之後,就瞅見了那本書《如何做一隻自保的蟬》。心想,此時此地,我東吳不正如蟬一般麼,於是趕緊打開來看,只見上面寫著:避其鋒芒,結交外援,等待時機....嗯嗯,有理有理,於是孫權趕緊命令陸遜堅守不戰,同時送去了這本書的精裝複印本,同時北面上書曹丕稱臣,為表誠意,竟然將帶來那三本兵書的那個將領綁起來送給了曹丕。曹丕一看,二話沒說,直接凌遲了這個氣死他爸爸的武將...順手封孫權為吳王。

話說劉備遠道而來,糧草運輸困難,正值盛夏,見東吳堅守不出,索性將大軍轉入林深茂密溪水潺潺的所在,真涼快啊~樹上的蟬在嘶鳴,陸遜得到消息,大喜過望,擔心劉備回過神來,當然就施展火攻,火燒了劉備幾百裡樹林中的連營,劉備倉皇逃亡白帝城。看來,東吳這隻蟬,不僅自保了,還華麗麗地變成了螳螂。變成螳螂的陸遜哈哈大笑,剛要舉起大刀朝著白帝城追去,這個時候快遞小哥攔住了去路,送上了孫權緊急快遞過來的第二本書精裝複印件。陸遜趕忙拆開觀看,只翻開扉頁,就將書塞給副將,自己則趕緊命人收兵回撤。副將不解,打開一看:關羽為何敗亡?皆因不顧背後黃雀...副將一拍大腿,艾瑪,太對咧,趕緊跟著陸遜往回跑。

確實太對咧,曹操雖然氣死了,但是兵書卻留了下來,不僅孫權看,曹丕也看,而且已經背的滾瓜亂熟。他從劉備的排兵佈陣就看出來,劉備肯定要被燒了。於是就想著讓東吳嚐嚐關羽敗亡的滋味,曹丕搖身一變,成了黃雀,扇著大翅膀就朝著東吳來了...

不過,唉,可惜了,要是曹操沒有那思想彙報,前線那位大老粗將領也不是愣編,曹操也就不會被氣死,大老粗也就不會帶著兵書跑到東吳,大老粗不來,孫權他們也不會提前知道曹丕變身黃雀...


北玄武


題主這個問題有含量,我們來慢慢分析一下。其實夷陵之戰的發生很簡單,但是後來曹丕攻打吳國的原因很複雜。我認為可以仔細地分析下,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1、曹丕攻打孫權,為關羽和曹操復仇。其實關羽生前和曹操的關係還是不錯的,而且和曹軍的張遼徐晃關係特別好,但是孫權把關羽殺了,還把頭顱送給了曹操,可以想象,曹操很生氣。並且因為關羽的事情,從演義來看,直接把曹操嚇死了,從歷史來看,肯定也有很大的關係,畢竟一個月的時間曹操就死了。所以曹丕完全可以認為是孫權間接或直接的害死了曹操,打孫權是理所當然的乘機復仇。

2、夷陵之戰,劉備大敗之後元氣大傷,如果這個時候曹丕落井下石,可能會引來劉備的拼死反抗,到時候曹丕得不償失。而且,即使曹丕一鼓作氣消滅了劉備,可能自己也會元氣大傷,這樣一來,得利的就是孫吳了。這肯定不是曹丕所希望的。並且,劉備大傷元氣之後,孫權就成了曹丕第一大敵,所以適當的挫敗孫權,對曹丕來說是最大的收益。

3、劉備大敗撤軍之後,陸遜乘勝追擊,相當於是揮出了一擊長拳,這隻長拳遠離孫吳可控範圍,如果這個時候出擊得當,就可以斬斷這隻手臂,孫吳自斷一臂,自然元氣大傷,曹丕還可以順勢收復荊州六郡!一石二鳥。但是這個時候陸遜撤軍了,曹魏出擊過慢,沒能撈到好處。

4、曹丕可能只是給劉備做做樣子,緩和一下曹劉氣氛。同時,黃權投靠了曹操,可以說已經給曹丕送了一份大禮了,如果這個時候攻打劉備,可能這些人會臨時反水,局面可能很難控制得住!

以上是個人愚見,僅參考。


古都愛記事


曹丕剛建立新魏朝,要保持國家內部穩定,就必然向吳地孫權這個當時是曹丕的吳王,有分裂叛亂傾向的勢力開刀,一定要鎮壓叛亂分裂分子鎮壓下去,是所有政治家,樹威顯赫的重要手段,也是首先解決急迫問題,有是否讓各地管理者都擁護自己新建立新王朝國家,是能確立他這個建立魏王朝政權的皇帝合法存在的大問題。更是保證國家長期穩定人民安寧的前提的關鍵問題不得推後託延。

古代今天是一樣的,有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外國人爭得土地,分裂勢力的爭得國家權力,必須殺一敬百的,否則會象烈火似會洶洶燃燒,天下五分四裂而大亂。有再次走向諸侯爭霸分裂局面,會使國家分裂,徹底垮臺。

面對將要分裂局面,所以曹丕並沒有絲毫猶豫。不向毫無抵抗能力諸葛亮支持蜀漢劉禪開刀,卻向有大勝之勢之有分裂架勢孫權舉刀開戰,逼迫孫權再次向曹丕表面俯首稱臣,是保證全國,不會有下例分裂勢力再起風波,也是宣揚大魏王朝中央集權,有能力全面控制全國的局面,防止分裂,使魏國的重兵都部署長江一線。而西部任蜀國己破無主一腳踏滅之火又燃燒起來難以撲滅。

使得諸葛亮有工夫 ,有能力重整蜀漢河山。再造了蜀漢。當也為吳蜀再次聯盟創造了條件。也為吳國孫權也當上皇帝,最後也獨立,有了蜀國的支持。

曹丕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魏朝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最為傑出極少存在的文武雙全的皇帝,更有一群著名政治家司馬懿,崔琰,賈詡,陳群輔佐。還有兄弟多人都為保衛新的皇位皇權鬥爭,出現有魏諷在曹操在漢中之戰失利,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于禁的七軍盡失後,曹仁被圍樊城,而國內的他和陳禕等也陰謀在謀襲取鄴城,想謀殺曹丕。陳禕害怕才向曹丕告密,曹丕誅魏諷的事件。

曹操逝世在洛陽去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為帝。

以魏代漢,曹丕運各種計謀,為爭奪集中權力而鬥爭廢寢忘食不得休息早早病死。並沒有因為當皇帝而結束,而更以更大熱心復興國力和實現統一江山之遺志要消滅劉備為終極目標,將是他人生有任重而道遠的責任,當然要大力改變漢朝的綱紀混亂,尾大不掉,將軍藩王任性獨立局面,吸取歷史教訓。

更想迅速將權力集中在手,穩定政權局勢,加強鞏固自己的集權,是曹丕首先中心任務,製法削藩,追求效法仁君形象,他內攻施恩威並重,鞏固權利的同時,集兵權在手。詔令嚴禁外戚宦官干政,並對太子的母親為典以確立外戚干政的鄄妃處以死刑。對以曹洪叔叔以樣多次救父赴難,戰功多著為國多勞,卻讓奴才違法犯紀,給消爵去官進行嚴打。對一慣橫行無度敢喝酒鬧事闖司馬門,顯威曹植更以國法相壓,令曹植七步成詩,以顯真才也得嚴明紀律束縛。否則也沒有好果,吃顯示新朝,新皇帝,新氣象,新作派,雖然寡恩薄情卻要令行禁止毫無寬容更勝曹操時代,對於孫權讓其質子朝廷,卻是推三阻四,讓其繼續乘勝追擊劉備,抗命不尊,同年十月孫權復叛獨立,更是難以容忍,親自下《伐吳詔》鼓勵將土們進軍江南,打敗孫權。並親自率軍南征孫權,各路將土大捷頻傳,擊敗孫盛,大破呂範,火燒諸葛瑾,幾乎要攻下江陵城。孫權也親自抗擊,但潰敗多處,只有朱垣擊破曹仁,還算讓孫權有點心安。

曹丕眼看勝利在望,熱天雨天來了。蚊子來了。多年無法解決瘟疫虐魔來。又爆發了。朱然固守江陵,還沒有攻下,孫權卻低頭納貢稱臣,曹丕也有見好退兵。

對於新生王朝曹丕,當然很想嚴厲打擊排除異己勢力把孫權劉備消滅。

曹丕用兵使北方濊貊,扶余單于,焉耆單于闐王從而遣使奉獻,對不聽勸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讓蘇則督軍嚴歷鎮壓。收復孟達任太守上庸三郡新城,武都氐王楊僕也內附歸降居漢陽郡。從而使南北安寧。

他是承上啟下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對改變社會風氣,禁上汙告,改古立新提倡節儉,薄葬。為和平多多采取戰略防守,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消除禁令,輕鬆關稅,禁止私仇,淺議刑法,與民休養。使北方地區幾乎安居樂業,出現繁榮局面。作出極大貢獻。是歷史上最為勤奮有為的好皇帝。在政治,軍事,經濟的作為強於曹操 ,強於曹睿。強於時代孫權劉備有擔任更有遠見因為少恩卻讓人多議。








ww3721王建文


如果曹丕借劉備的盛怒,聯合劉備,自合肥出兵,攻擊孫權的腹地,與劉備形成合擊之勢,自宜昌至南京水路航道1334公里,東吳戰線過長,分兵兩千裡而守之,必敗無疑,若集中兵力守宜昌,則老巢京口被端,國家必亡,若放棄湖北,集中兵力退守南京一線,劉備軍順流而下,水路運輸方便,不耗戰力,橫掃長江兩岸,士氣必然大旺,曹軍自合肥基地而下,距離和縣(歷陽)129公里,再出橫江而渡採石,即可直達南京。或率水軍自壽春至廣陵,渡瓜洲,而直下京口。劉備與曹軍聯合,東吳必亡!東吳覆滅,劉備即使拿下江東,也會因為戰線過長,而無力防守。可惜曹丕對戰略的無知,不聽劉曄聯蜀滅吳的正確意見,耽誤了這一統一中國的最好時機。所以東吳不亡,實屬僥倖。


戰略史研究


曹丕並不是個傻瓜,這種選擇是明智的,是高昀的,孫劉交兵誰贏了曹丕就會打誰。魏蜀吳三國論綜合實力魏國最強大,吳第二,蜀第三,曹丕在政治上是比較有遠見的,他不希望吳蜀兩家任何一方吃掉吞併對方,若是劉備吞併了孫權或是是孫權吃掉了劉備對魏國是極其不利的,,另一個吃掉另一個,被吞併了的一方被吞併了,另一方就會壯大起來給曹魏直接造成了巨大的鹹脅,為了不失去三族分爭的平衡點,曹丕做出這樣的決策是完全正史的,誰贏了打誰,若是曹丕趁這個時侯打蜀國而不打東吳,吞併不吞併蜀國又是一回事,而真正得到利意的是孫權,因為曹丕在這個時侯進兵攻打蜀漢正是孫權所需要看到的所希望的,在這個方面上曹丕比誰都清楚,這個傻事曹丕是不會幹的,這就是曹丕在這個時侯打孫權而不打蜀國的根本性原因。


人間正道陳德立


入蜀必走漢中,蜀道自古艱險,利守不利攻,夷陵之時,已近七月,天氣炎熱,不利攻伐。

即使僥倖攻下漢中,算上補給,修整,也至隆冬,滅蜀也會一拖再拖。加之有魏延守漢中,諸葛鎮成都,大耳雖敗,但取蜀也非朝夕可定,此時入蜀非智者所為

曹丕伐吳,博的是劉備新敗,東吳重兵遠在荊州,且必尾追巴蜀,此時建業揚州空虛,所以伐吳不伐蜀。戰略思路清晰,並不算錯,只是陸續棋高一著,看透了曹魏心思,並不追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