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損失慘重的一仗,不僅未能扭轉戰局,還令趙雲之子血染沙場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六回,發生在伐蜀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姜維、王頎和鄧艾。原文如下:


姜維損失慘重的一仗,不僅未能扭轉戰局,還令趙雲之子血染沙場


卻說姜維在沓中,聽知魏兵大至,傳檄廖化、張翼、董厥提兵接應;一面自分兵列將以待之。忽報魏兵至,維引兵迎之。魏陣中為首大將乃天水太守王頎也。頎出馬大呼曰:“吾今大兵百萬,上將千員,分二十路而進,已到成都。汝不思早降,猶欲抗拒,何不知天命耶!”維大怒,挺槍縱馬,直取王頎。戰不三合,頎大敗而走。姜維驅兵追殺至二十里,只聽得金鼓齊鳴,一枝兵擺開,旗上大書“隴西太守牽弘”字樣。維笑曰:“此等鼠輩,非吾敵手!”遂催兵追之。


姜維損失慘重的一仗,不僅未能扭轉戰局,還令趙雲之子血染沙場


又趕到十里,卻遇鄧艾傾兵殺到。兩軍混戰。維抖擻精神,與艾戰有十餘合,不分勝負,後面鑼鼓又鳴。維急退時,後軍報說:“甘松諸寨,盡被金城太守楊欣燒燬了。”維大驚,急令副將虛立旗號,與鄧艾相拒。維自撤後軍,星夜來救甘松,正遇楊欣。欣不敢交戰,望山路而走。維隨後趕來。將至山岩下,巖上木石如雨,維不能前進。比及回到半路,蜀兵已被鄧艾殺敗。魏兵大隊而來,將姜維圍住。維引眾騎殺出重圍,奔入大寨堅守,以待救兵。


姜維損失慘重的一仗,不僅未能扭轉戰局,還令趙雲之子血染沙場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鍾會和鄧艾率部大舉入侵蜀漢,在沓中屯田的姜維聞訊後,命令廖化和張翼等將迎敵。在接連擊敗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弘後,姜維又與鄧艾發生激戰。此後,姜維突然得知甘松等地的營寨被曹魏金城太守楊欣燒燬。姜維大驚,星夜趕往甘松救援,卻不料又遭到曹魏大軍的阻擊。無奈之下,姜維只得退守劍閣。


姜維損失慘重的一仗,不僅未能扭轉戰局,還令趙雲之子血染沙場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姜維與鄧艾單挑十多個回合的結果,叫做“不分勝負”, 意為分不出誰勝誰負。形容雙方水平、技術相當。


姜維損失慘重的一仗,不僅未能扭轉戰局,還令趙雲之子血染沙場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姜維與鄧艾之間進行的沓中之戰,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鄧艾傳》載:“景元三年,又破維於侯和,維卻保沓中。四年秋,詔諸軍徵蜀,大將軍司馬文王皆指授節度,使艾與維相綴連;雍州刺史諸葛緒要維,令不得歸。艾遣天水太守王頎等直攻維營,隴西太守牽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楊欣等詣甘松。維聞鍾會諸軍已入漢中,引退還。欣等追躡於強川口,大戰,維敗走。聞雍州已塞道屯橋頭,從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後。諸葛緒聞之,卻還三十里。維入北道三十餘里,聞緒軍卻,尋還,從橋頭過,緒趣截維,較一日不及。維遂東引,還守劍閣。”


姜維損失慘重的一仗,不僅未能扭轉戰局,還令趙雲之子血染沙場


從這段記載來看,姜維對於此次伐蜀之戰的準備明顯不足。戰鬥剛剛開始,姜維便陷入苦戰,仍無法擋住對手的強大攻勢,只能撤離漢中向漢中撤退。但在對手的圍追堵截之下,最終被迫放棄了馳援陽安關的原定計劃。據《三國志•姜維傳》載:“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此後,全軍撤往劍閣一帶。


姜維損失慘重的一仗,不僅未能扭轉戰局,還令趙雲之子血染沙場


這裡附帶說一句,在此戰的過程中,姜維不僅傷亡慘重,還損失了一位名將之後,他便是猛將趙雲之子趙廣。據《三國志•趙雲傳》載:“(趙雲)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