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最应该感激的恩人是谁?他都在哪些方面帮助过刘秀?最终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光武帝刘秀本是一介农夫,他之所以能创建东汉帝国并统一天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得到了许多奇人异士的襄助,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莫过于族兄、安成侯刘赐。那么,刘赐是何许人也?他都在哪些方面帮助过刘秀?


刘赐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跟更始帝刘玄、光武帝刘秀属于同族同宗。王莽篡汉建新后,不遗余力地打击刘姓宗室成员,州郡官员闻风而动,肆意凌辱、欺压他们,由此引起后者的强烈反弹。当时,蔡阳国釜亭候长醉酒后曾辱骂刘玄的父亲刘子张,后者便在盛怒之下将他刺死。



十余年后,亭长的儿子替父报仇,便杀死了刘玄的弟弟刘骞。刘玄为替弟弟报仇,便结交豪杰准备刺杀亭长之子,不巧消息走露,迫使他逃往外地避难。此时,刘玄的族兄刘显(刘赐之兄)为替刘骞报仇,便也打算刺杀亭长之子,结果计划提前泄露,遭官府逮捕后被杀。


刘赐为替兄长报仇,便与侄儿刘信一起变卖家产,用换来的钱财结交江湖豪客,最终不仅杀死逮捕刘显的官吏,还把釜亭候长家杀了个鸡犬不留。此后,刘赐、刘信叔侄亡命江湖多年,直到遇到朝廷颁布大赦,才得以返回乡里居住。正因为这段复杂的经历,刘玄对刘赐感激不尽。



由于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失败,使得社会矛盾更趋尖锐化,加之灾害四起、外族入侵,使得百姓无以为生、怨声四起。在这种情况下,绿林军、赤眉军纷纷起兵反抗,并形成两股最主要的反莽势力。地皇三年(22年)七月,等到绿林军经过平林聚时,逃难至此的刘玄加入其中,并跟大将朱鲔、张卬等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同年十月,刘玄的族弟刘縯、刘秀兄弟在舂陵举兵,刘赐叔侄也参与其中。因为势力单薄,刘縯兄弟便主动加入到绿林军系统中,并且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屡败王莽大军。地皇四年(23年)二月,为增强绿林军的凝聚力、号召力,朱鲔、张卬等人在极力阻断刘縯称帝之路的情况下,将刘玄扶上帝位,史称更始帝。



刘玄称帝后,虽然册封刘縯为大司徒,但对他猜忌极深,不久便在朱鲔、张卬的唆使下将其诛杀。刘縯遇难后,刘玄为报答刘赐的恩情,便任命他为大司徒。当年九月,绿林军攻占长安,新朝覆灭。但在此时,河北各州郡并不服从刘玄的命令,而赤眉军又纵横于山东、河南一带,严重威胁着关东的安全。此时,刘赐便向刘玄提出建议,请求派刘秀前往招抚。


对于这个提议,朱鲔等人极力阻止,并劝刘玄除掉刘秀,刘玄也一度所有动摇。此时,刘赐极力坚持自己的主张,并力保刘秀不会滋生异心。刘玄出于对刘赐的一贯信任,最终还是答应把刘秀派往河北(“更始欲令亲近大将徇河北,未知所使,赐言诸家子独有文叔可用,大司马朱鲔等以为不可,更始狐疑,赐深劝之,乃拜光武行大司马,持节过河。”见《后汉书·卷十四》)。



就在刘秀启程后没多久,刘赐被任命为丞相,并先行入关修缮宗庙、宫室,并于次年(24年)迎奉刘玄还都长安。还都长安之后,刘玄在李松、赵萌的建议之下,下诏大肆分封王爵,刘赐因此得以获封为宛王。此后,刘赐改任前大司马,并与朱鲔等人镇抚函谷关以东地区。没多久,刘赐回到封国宛地去居住。


然而刘玄在关中并未维持多久,便被赤眉军击败后俘获,不久后被杀,时在更始三年(25年)九月。与此同时,赤眉军也攻破宛城,迫使刘赐退守淯阳。就在赤眉军攻灭刘玄期间,在河北站稳脚跟的刘秀称帝建国,史称光武帝。刘赐在听闻刘秀称帝的消息后,便到洛阳去朝拜他,并表示归顺。



如果没有刘赐当年的力荐,刘秀不仅无法获得安抚河北的机会,甚至连性命都将不保,而称帝建国一事更是无从说起,因此可以说刘赐是他最大的大恩人。所以为了报答刘赐,光武帝便封他为慎侯,极尽优宠之能事。建武十三年(37年),光武帝又改封刘赐为安成侯,不仅增加其封地的户数,还经常命他参与朝会。


在这种情况下,刘赐安享荣华富贵长达27年时间,直到建武二十八年(52年)寿终正寝。刘赐去世后,光武帝哀伤不已,不仅命人为他营造墓室、建立祠庙,还为其设置守陵官吏士卒,标准跟舂陵孝侯刘仁(光武帝的堂祖父)的相同。



文史砖家


在我看来,光武帝一生中最该感激之人,莫过于带了十万精兵做嫁妆的郭圣通。所谓乱世争雄最重要的就是兵马,光武帝虽然雄杰傲世,文武兼资。但如果没有兵马在侧,纵有通天之能,又岂能搅动风云?

但后人却只看到光武帝的故剑情深,不忘糟糠,却不见他对郭圣通的始乱终弃,这个曾为刘秀的帝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女人,最后却被贬封国,郁郁而终~就此而言,一代明主,未免有负郭圣通。

一:身居嫌疑之地,命若琴弦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倒行逆施霍乱天下,天下英雄趁势而起,昆阳之战后,刘秀的哥哥刘縯因功高盖世而被更始帝残忍杀害。自保心切的刘秀迅速赶回宛城道歉,不但不敢发丧,言语行动更是一如平常,这样一来,反倒搞的更始帝有些羞愧,于是拜刘秀为讨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但更始帝会羞愧,却并不代表他会心软,帝王心术何曾有过温情?刘秀的收敛和韬晦给自己招来了更大的麻烦。更始帝打着准备迁都洛阳的借口,给了刘秀一个破虏将军代行大司马的虚职,让他去收复北方。而那时候的北方地区混乱的就像一锅粥一样。

在当时北方,成气候的政治势力主要有:

1、以真定王刘杨为首的北方刘氏宗室势力,实力强悍,根本不把更始帝放在眼里。

2、背靠匈奴的王朗叛军,假托成帝之子的名义,招亡纳叛,影响甚大。

3、西北地区还有以隗嚣为首的地方士族势力,主要目的是自保,暂且并无异心。

就整体形势而言,对孤身深入腹地的刘秀是相当不利的,但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到处碰壁的刘秀遇在信阳遇到了宗室刘植,深受其信用,于是刘植自告奋勇主动做起了拉煤保纤的工作,为刘秀和刘杨牵线,结成军事政治同盟,共谋天下。作为缔盟的条件,刘秀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

二:刘杨反叛被诛,皇后孤立无援

与妻(阴丽华)久别的刘秀很快就被知书达理,性情温顺的郭圣通所吸引,深深的爱上了她。但也因此在心中埋下了对原配阴丽华的愧疚之情。

天定之人自有天助,得了郭圣通十万精兵悍将的刘秀迅速平定河北,并以此为根据地,命将四出收复失地,公元25年,刘秀正式称帝,建号“建武”,册封郭圣通和阴丽华为贵妃。

建武二年,真定王刘杨阴谋造反,光武帝命前将军耿纯持节收捕诛杀之,郭圣通背后的政治势力遭遇巨大打击。

同年,为了安抚真定王一系政治势力,光武帝封刘杨之子为真定王。由于此际阴丽华尚未有子,且颇为谦退,而郭圣通已经为刘秀育有一子——刘强,于是光武帝册封郭圣通为皇后,母仪天下。东汉政权得以稳固,光武帝能够腾出手来平定天下。

三:始乱终弃,终为圣明累

建武十七年,妖巫李广等借着光武“度田清户,以充岁入”的政策在贵族集团和民间造成的巨大恐慌,揭竿而起占据了宛城,一时间,天下盗贼蜂聚,再加上天象示警,灾异不断,以至于朝堂百官震恐,黎民百姓人人自危。刚刚站稳根基的东汉王朝再次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为了魇胜灾祸,稳定人心,打压河西集团安抚南阳勋贵的目的,光武帝刘秀以“心怀怨怼”有
“吕霍之风”的理由废后。并顺势封原配阴丽华为后。一场政治危机就此消弭。

所谓母以子贵,建武十九年,素称贤能的东海王刘庄也随之水涨船高,而深得谦退直到的太子刘强在师傅郅恽的建议,“引愆退身”退守蕃屏。

不得不说光武帝不愧明主之称,被黜退的郭圣通以中山王太后的身份去了其子刘辅的封地中山国,之后,刘辅改封沛王,郭圣通随迁而往。其家族不仅没有受到牵累,反而以诸侯王母族的身份备受宠遇,一切待遇皆与阴氏相同,显赫一时。

建武二十八年,郭圣通去世,光武帝将她安葬于邙原之上,号为北陵。

四:政治无情人有情,郭圣通善始而善终

总括光武帝待遇郭圣通事迹,我们大抵可以看出,两人虽是政治婚姻,但光武帝对其也是用情至深,不然在真定王刘杨被杀之后,固然为了稳定河西军事集团才封赐郭圣通为后,但从之后郭氏依然为光武帝生下子嗣的情况来看,郭刘二人应该是有真感情的。

“娶妻当娶阴丽华”作为少年刘秀的梦中情人,刘秀对阴丽华的感情已经不是简单的爱情可以概括。可以说刘秀能够成就帝业很大程度上有阴丽华的功劳。它虽然也喜欢郭圣通,但这种一开始就是被强扭的感觉宛如一根尖刺,始终萦绕心间,难以拔除。此外,出于对阴丽华的愧疚和弥补,可以说刘秀在废后之前和废后之后,内中始终的挣扎而煎熬的,这也是为何郭圣通至死都能享崇隆殊遇的原因。

光武帝虽然贤明,但不代表就没有偏私阿好之心,南阳集团作为光武帝的起家之资,在一开始便和河西集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郭圣通作为河西集团的利益代言人,就如同阴丽华是南阳集团的代言人一样。无论是出于稳定朝政还是弥补自身愧疚,废郭氏而立阴氏在当时就是最合适也最恰当的选择。

政治无情人有情,郭圣通为刘秀做出的巨大贡献,光武帝始终不曾或忘,只是他的补偿未免让人觉得遗憾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联系作者~


狐笔春秋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在王莽乱政之后,重新将江山夺回刘姓手中,延续大汉国祚近200年,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代雄主。如果要问在刘秀从一个落魄皇族后裔到当皇帝的路上,谁对他的帮助最大,那我觉得,非他哥哥刘縯莫属。

西汉后期,朝纲混乱,大权落入了以王太后为首的外戚手中。汉哀帝(看这个谥号也知道这个皇帝过得挺悲惨的)死后,王太后的侄子王莽独揽了朝政,但是王莽这个人,书生气太重,过于迂腐,他起初并不敢称帝,而是想效仿周公辅政,连续立了两个小皇帝,自己则在背后摄政。后来他觉得这样做就是脱下裤子放屁,太多此一举了,于是干脆废了皇帝,自己登基称帝,史称新莽王朝,西汉灭亡。

王莽建立新朝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币制改革,土地改革,人身依附关系改革,凭良心说,这些改革本质上都是好的,是进步的,代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但是,前进的速度太快了,俗话说,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这句话用在王莽身上简直再合适不过了。经过一系列的艰苦卓绝改革之后,我们的王莽同志终于不遗余力的,把整个社会上至士大夫、地主阶级,下至平头老百姓,统统得罪了个遍,全国各地的造反就没有消停过。

说了这么一大堆,终于我们的主角刘縯,就是刘秀他哥,出场了。刘縯是南阳郡蔡阳县人,与刘秀是同母的兄弟。这兄弟俩的性格可是完全不一样,按现在的话说,一个是“自来熟”,一个是“闷葫芦”。史书记载,刘縯“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是不是和汉高祖刘邦的行事风格很像,事实上,这位刘縯老兄也不客气,就时常把自己比作汉高祖,而将性格沉闷、稳健的弟弟刘秀比作刘邦的兄长刘仲。地皇三年,就是王莽当政的第三年,刘縯就开始在家中豢养宾客,结交豪杰,准备起事。这时候,胆小的刘秀有点怂了,怕哥哥举事不成牵连到自己,跑到新野去避风头了。刘縯依照计划,在舂陵举兵,共得兵士豪杰七千于人,打出的口号是“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举兵后,刘縯将自己所部称为柱天都部,意思就是自己是大汉的擎天柱,这位老兄的气魄可见一斑。刘秀一看,得,他大哥把这诛九族的罪全犯了,自己躲也没用了,于是也在宛城起事,不久就合兵一处。

虽然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现实还是很残酷的。南阳大部分地盘都在新朝的控制中,刘縯他们只能在南阳周边打打游击。为了改善局面,刘縯兄弟和南阳境内的另外两支绿林军,新市兵和平林兵取得联系,决定共同抗击官兵。但是首战就遭到惨败,新市和平林两支兵马损失惨重,十分怯战,准备跑路了。越是在危难关头,越能展现一个人的能力。这时候,恰巧有一支5000人的绿林军正往南阳移动,刘縯抓住时机,极力劝说他们联军一处,终于,他们被刘縯说服了,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新市、平林两支兵马,三方达成一致目的,慷慨拒敌,并公认刘縯做老大。在刘縯高超的指挥下,绿林军大破王莽新军,占领南阳,总算是站稳了脚跟。此后,刘縯又带兵不断与官军作战,取得胜利,成为王莽眼中的头号死敌,并放出狠话“凡杀死刘演者,奖励食邑5万户,黄金10万斤,并赐上公的官位。”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起义军不断壮大后,大家觉得公开叫板的时机到了,准备在刘氏宗亲中立一个皇帝,一来笼络人心,二来在道统上对篡位的王莽取得优势。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玄。另一个就是刘縯。本来,刘縯的功绩大家有目共睹,是当之无愧的皇帝。但是,在推举时,很多绿林军将领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他们认为刘玄性格软弱,日后好操控,所以反而推举了刘玄当皇帝,是为更始帝。刘縯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他明白此时起义军还相对弱小,决不能搞内部分裂,于是大度的表示,服从决定,被更始帝任命为大司徒。

刘縯凭着自己的赫赫战功,威名远播。在围攻新野时,守城的新野县令在城头高呼:“"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意思就是只要你刘司徒一句话,我立马就投降。等刘縯赶来,新野县令果然举城而降。大哥的风头一时无两,弟弟刘秀也不甘示弱,同年,刘秀在昆阳以区区数千人,大破王莽四十万大军,取得了昆阳保卫战的胜利,震动天下。

俗话说,树大招风。刘氏兄弟的赫赫威名,让更始帝寝食难安,大有被架空的趋势。于是,为了坐稳自己的位置,他派人谋杀了刘縯。此时,刘秀正取得昆阳保卫战的胜利,消息传来,悲痛欲绝,但他明白,自己不能表现出任何一点不满,否则,下一把刀就插到了自己的心口。于是,他假意臣服,甚至公然支持更始帝的做法。更始帝也被刘秀的高超演技蒙骗了,反而觉得自己也许是真的做的过分了,就没再追究刘秀,为了弥补自己的歉意,还给刘秀加官进爵。后来,刘秀日益壮大,羽翼丰满,公然与更始帝决裂,并击杀了更始帝手下的多员大将,也算是为兄长刘縯报了仇。

不可否认,刘秀作为一代雄主,自身能力确实很强。但是在前期,基本上跟在兄长刘縯的身后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怎么看刘縯才是那个真命天子。后来又因为兄弟两人风头太盛,导致刘縯被杀,刘秀靠装孙子才躲过一劫。所以说,对刘秀帮助最大的,非兄长刘縯莫属了。


一卷青史


作为位面之子,刘秀的一生仿佛开了挂。从一个种地为生的农民到达人生巅峰用了短短十几年。昆阳之战,以万人兵力大破王莽的百万大军,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后来又娶了阴丽华这样的天下绝色女子作为妻子,他曾经说过娶妻当得阴丽华,为官当得执金吾。许多人追求一生的财富,女人,刘秀很容易就得到了。后来被刘玄发配到河北自生自灭,凭借着自己的几十号人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拉起了队伍,娶了河北真定王的外甥女郭圣通,更是实力大增,占据了河北之地,很快就跨州拒土,带甲百万,正式和更始帝决裂,后来又西进关中,灭掉了赤眉军,和盘踞在各地的军阀和农民起义军。王莽自立到刘秀再次统一只用了20年,开创了建武盛世。要说他最该感谢谁,最该感谢地是他的哥哥刘縯,如果他的哥哥不被刘玄所杀,就不会去河北拉拢河北的割据势力,更不会和真定王联姻,反叛更始政权,兼并铜马军。消灭赤眉军,最后一统天下,更应该感谢他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为他东讨西征,征战四方!


如流水兮逝如风


最该感谢更始帝刘玄,他不杀刘演刘秀再怎么努力也就是个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