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鋒:國家發展的“天花板”究竟在哪?

40年前的1979年,哈佛大學著名亞洲問題專家傅高義發表了《日本第一》一書。在書中,傅高義通過社會研究的方法,深入地揭示了日本為什麼在二戰戰敗的廢墟中只用30年左右的時間又重新脫穎而出的原因。傅高義教授用《日本第一》來做書名,既是要提醒美國人不要忽視日本的潛力,同時又是重在強化他所分析的“日本奇蹟”背後獨特的日本因素。

美國是亞洲的“天花板”嗎

2019年是傅高義教授這本名著出版整整40年。一種批評的意見認為,“日本第一”已是幻想,美國是所有亞洲國家的“天花板”。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國對日本成功實施的貿易戰以及逼日本在1985年簽署“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升值等一系列的打壓行動,讓日本永遠不可能實現“日本第一”。現在,美國又用比當年更為嚴厲的方式來對付中國,同樣也想“逼退”中國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強勁勢頭,美國再次成為了中國成長的“天花板”。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其實站不住腳。

美國當年對日本、今天對中國的貿易和科技打壓,是國際關係以國家間利益競爭關係為本質所決定的。在一個實際上是“無政府狀態”的國際體系中,國家間的利益競爭是影響大國關係最為普遍和深刻的因素。美國國際關係學者羅伯特·吉爾平明確說過,世界政治就是“髒活”。雖然不少學者主張國際關係、特別是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係,既應該是道義關係、更應該是規則關係。但現實是,國際關係最本質的競爭,永遠是赤裸裸的利益競爭關係。只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利益的競爭,競爭的手段必須要有道義與規則的包裝和成分。只有這樣,無論是20世紀末還是21世紀的國家間競爭,才能真正有贏的希望。

今天國際體系中的美國單極霸權,助長了美國為了保持自身的優勢利益和霸權地位,動不動揮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主義的“大棒”。單極體系,是霸權國家缺乏有效的外在權力制衡機制的國際體系,是國際系統中權力分配失衡的體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霸權地位導致了美國在各種國際議題上的權力濫用。包括特朗普政府上臺後頻繁的“退群”行動就是一個例子。

在這樣的國際體系中,霸權國家是所有國家崛起和強大的“天花板”。但問題是,由國家間權力分配的現狀所決定的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國際關係的理論和歷史都告訴我們,國家間權力的再分配所產生的新的權力結構,一定會帶來國際體系和秩序的變更。最近的例子,就是蘇聯解體所造成的兩極體系的崩潰。當然,冷戰後國際體系中的多極化趨勢雖然在發展,但國家間權力分配的“單極特徵”尚未出現決定性的變化。

日本為何跳不出美國掌心

美國是日本發展的“天花板”,是因為美日軍事同盟和日本對美國的安全依賴。冷戰結束以來,繼續強化美日同盟、在美國主導的單極體系中繼續謀求安全和發展,恰恰是日本沒有改變的“大戰略”。尤其是隨著中國的崛起和中日之間領土爭議的加劇,日本反而越發成為美國主導的單極體系的堅定支持者。認定美國的單極霸權最大限度符合日本的利益,這才是日本真實的“天花板”。

美國是中國成長的“天花板”嗎?美國是中國崛起將長期面臨的、最大的國際體系性的限制因素,但並非中國的成長就不能跨越美國因素。從國土資源、人口規模、教育與科技能力以及現有的工業發展規模等各種因素來看,中國是最有潛力實現綜合國力和美國一樣強大的國家。儘管美國今天對中國還保有明顯的國家實力優勢,但不是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和限制就註定無法讓中國繼續前行。如果一個國家是另外一個國家發展的“天花板”,根本原因不是國際競爭和他國施壓的存在,而是自身競爭能力無法及時和有效地成長與壯大。

進一步來說,國家間的競爭不是短期效應,而是長期的過程。競爭產生動力、競爭更產生活力。把國家間關係視為30至40年就可以導致國際體系中權力的再分配,或者有點實力就想“趕超”,都是戰略上的短視行為。國際關係歷史曾證明,戰爭是改變國家間權力變更的一種手段,但試圖想要通過戰爭來改變“天花板”的國家努力,不僅遭到歷史的唾棄,而且絕大多數都以失敗而告終,更給本國人民、周邊和世界帶來沉重的苦難。

什麼是中國的“天花板”

國家間的競爭是一個長期的、歷史性的進程,更需要戰略耐心、戰略意志和戰略成熟。缺乏長期的、有效的、以自身進步和變革為導向的戰略選擇,才是一個國家成長期所面臨的“天花板”。

中美關係從1979年到2019年的這40年,從來就沒有缺少過競爭與合作的雙向進程。如今,隨著美國宣佈對華要實施“全面競爭戰略”,合作的一面在降低,競爭的力度會上升,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清醒劑”,又是“動員令”。畏懼競爭和誤對競爭,才是我們最需要突破的“天花板”。

在面對美國開始把中國視為“同一級別的競爭者”時,我們面臨的壓力越大,我們自身調整與創新的內在動力需要越發充沛和堅定。正如同市場主導下的商業競爭產生效率,特定體系下的國家間競爭如果應對得好,同樣產生增益。當前,中國繼續貫徹實施和完善好“兩個統籌”——統籌國內建設和對外關係、統籌發展和安全,靜下心來從提升和壯大中國在國際新形勢下的國家、社會、機構和個人的競爭力著眼,沒有一個國家會是我們的“天花板”。

大國成長註定是在特定權力結構主導下、在國際體系內競爭與合作歷程中的成長,這個過程註定漫長和充滿煎熬。中美關係仍然需要競爭與合作的雙向進程。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信心,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過程中及時地提升中國的競爭意識,壯大國家、社會和公民的競爭能力,完善新形勢下的國家治理水平,中國的未來何嘗不是星辰大海?(作者是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