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不從長沙陸路伐吳而選擇赤壁水戰?

desert619


提這個問題顯然不太懂行軍打仗及荊州地形。沒錯,如果曹操想渡江,可以隨時從江陵城(今荊州)渡過長江到長江以南,也就是當時的荊南四郡,今天的湖北南部和湖南全境,可問題是,光渡江起什麼作用呢?

看一下荊州當時的地形圖,水網縱橫,當時的荊南地區遠未開發,人跡稀少,即使渡過長江,想要攻擊東吳,仍然需要渡過湘水,還是需要船和水軍。

有人說,曹操一路向南,繞過湘水,從零陵郡攻擊東吳不是可以嗎?我只想說: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不行,這樣繞道千里,補給怎麼解決?

實際上曹操要擊敗東吳,必須要先擊敗東吳的水軍,才能一鼓作氣消滅東吳,之所以不能從陸路伐吳,原因如下:



1、制水權。就算曹操有能力渡過長江,事實上也確實有,曹操如何作戰?派陸軍從長沙打東吳,那補給從哪裡來?長江北岸是吧。或者從更北方的襄陽及宛城、洛陽運來,這些物資都要經過長江才能補充長沙的軍隊,曹操不消滅東吳的水軍,那麼東吳水軍一旦瞭解曹操的戰略意圖,只要派出水軍,擊敗荊州水軍,掌控制水權,切斷曹操長江兩岸的聯繫,封鎖長江,那麼曹操長江南岸的軍隊就成了孤軍,而且是沒有補給的孤軍,根本無需迎戰,曹操就敗了。



2、荊南四郡不僅水網縱橫,而且養不起更多軍隊。荊南四郡是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四郡人跡罕至,開發不足,必須依賴長江北岸的南郡、南陽郡及江夏郡來生存,整個荊州的人口、經濟重心都在北方,怎麼來維持大量軍隊攻擊東吳呢?況且荊南四郡水網縱橫,漢水、湘水、油水及洞庭湖理論上都是與長江相通的,也就是說東吳水軍可能會出現在長江支流,如湘水,還是要用船和水軍,那曹操長沙的軍隊如何擊敗東吳的水軍呢?


3、曹操明白消滅東吳水軍,是擊敗東吳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如果曹操在長江水戰中,擊敗或消滅了東吳水軍,那長江就不是天險,曹操就會掌握制水權,一旦掌握制水權,東吳滅亡就是時間問題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南下赤壁的戰略目標是什麼?是想攻破夏口,奪取整個江夏郡,那麼西面整個荊州都落入曹操之手,便於統治。而東面江夏六郡都在長江上游的威脅下,統一天下,指日可待。所以,曹操要從陸路打江夏,用得著從長沙進兵,這不捨近求遠了嗎?直接從巴邱,巴陵一帶進軍不就好了。問題是,長沙郡也好,巴邱也好,曹操都不會選擇的。理由很簡單,曹操不信任荊南四郡。



為何這麼說,曹操大軍下荊州迫使劉琮投降,順勢拿下南郡江陵等荊州中南部地區,但是劉備,劉琮還在夏口呀,曹操此時直接面對劉備,孫權,哪裡有時間顧及荊州四郡,包括長沙。如果,曹操貿然從長沙陸路進兵,武陵和長沙只要有反對曹操的勢力,封住了湘水口岸,曹操大軍後路被斷,恐怕要全軍覆沒,還有被生擒的危險。即使武陵和長沙無人反曹,孫劉聯軍一旦在長江水戰,佔據上風,一樣可以通過水路控制湘水入口,對曹操來說,結果一樣。赤壁之戰後,劉備南攻荊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無不投降劉備,這從側面來說,曹操來不及控制四郡。




從曹操的軍事能力,地理環境來說,以江陵為大本營,再從烏林南下赤壁,從陸路進攻南江夏的策略是對的。因為,第一,在赤壁登陸,進攻夏口,距離近得多。第二,有地理緩衝條件,一旦曹魏水陸軍事不利,可以退到巴邱,長沙等地北渡南郡。第三,後勤供給條件也比較便利。第四,容易和淮南的曹魏軍隊形成掎角之勢,夾攻江東六郡。第五,一旦曹魏攻擊夏口得手,關住荊南四郡,再想從長沙陸路安排進攻部隊,起碼合理多了。只是,曹操沒有想到南渡赤壁時,和孫劉聯軍遭遇,水戰不利,退守江北烏林,接下來就是“火燒赤壁”了。



也正是曹操選擇從赤壁路線進攻,失敗之後,還能讓樂進守襄陽,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守當陽,文聘仍然駐守北江夏。所以,曹操還保有荊州中北部大部分地區,只是南郡的口岸被孫劉聯軍控制,隨後江陵才陷落。如果曹操從長沙陸路進軍,湘水出入口被斷,留守的曹魏軍隊必然要拼力來救,南郡空虛被攻破,這對曹魏軍來說,豈不更是滅頂之災?


大飛熊騎士


個人認為大致有四個原因:


1.荊州不夠穩定

由於劉表病死,劉琮主動投降,曹操從準備南征到收降荊州,不過區區幾個月的時間,實在太過順利,但表面的順利之下,仍舊有許多人不服曹操,比如王威就對劉琮說:“曹操看將軍你已經歸順,劉備又逃走了,肯定沒有防備,會率輕兵先行前進去追劉備,如果給我數千奇兵,埋伏在險要的地方下手,就可以拿下曹操,這樣就能威震四海,不會像現,那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只守著這麼塊地方了。”

《資治通鑑》:劉琮將王威說琮曰:“曹操聞將軍既降,劉備已走,必懈弛無備,輕先單進。若給威奇兵數千,徼之於險,操可獲也。獲操,即威震四海,非徒保守今日而已。”琮不納。

這條計策還是挺毒辣的,有點像當初賈詡在宛城玩死曹操的計策,可惜劉琮膽小不接受,但起碼能說明,此時荊州的政局還是不太穩定的,人心暗流湧動,如果曹操選擇馬上從長沙陸路東進,萬一背後鬧事情,那他真是進退無據,北方的兵馬都來不及救他。



2.水軍不用白不用

曹操拿下荊州,得到了相當厲害的水軍,而且都是現成的,這種白得的東西,最不容易珍惜,就像中彩票大獎的人,他的錢往往存不住,曹操也難免有這種心理,白得的軍隊又不是自己的嫡系,就算有一些小失敗也不心疼,沒準還能消耗掉那些荊州反對派的力量。


只不過他想不到自己迎來的是大大的失敗........



3.南方水土不服

曹操的軍隊是北方來的,而長沙在當時的南方來說,還算是比較荒蠻的地方,水土不服是肯定的,沒準還有山林瘴氣等著他們,曹操如何能輕易把大軍帶到長沙,再從長沙走陸路東進呢?至於說徵調南方當地人為兵,那又存在忠心度不高,戰鬥力不強的問題,這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


4.曹操自己等不住

前面的幾個問題,其實只要假以時日,都會逐漸有所改善,但曹操自己按捺不住,萬一等著等著自己忽然掛了呢?不想夜長夢多,所以看到形勢大好,完全有一統天下的可能的時候,難免就放手一搏,想一股腦把抵抗勢力全掃蕩掉,這固然是他的願望,但他做的實在倉促。

————————————————————————————————

我是《逆三國志》作者鄭勳(杭州市作協成員)

這是我回答的第 73 個三國問題啦

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品評真正的三國曆史

歡迎小夥伴們長期關注~~也可以在評論區一同交流~~~~


正說三國


曹操為什麼不從長沙走陸路伐吳?這個問題要從曹操發動赤壁之戰的動機和當時的地理環境來進行具體分析。先說第一點,曹操發動赤壁之戰的動機。

曹操之所以南下荊州,發動赤壁之戰,不僅僅是因為他覬覦荊州七郡之地。站在曹操的角度來看,他當時最想幹掉,也最擔心的傢伙,不是劉表,孫權,張魯,劉璋這些渣渣玩意。而是在荊州窩了五年的劉備。

這一點在《魏武本紀》中,不止一次的被提到過。由於曹操見過劉備,知道劉備的能力和志向,所以曹操哪怕是平定河北時,他也要派人騷擾荊州,不讓劉備羽翼豐滿。等到河北正式被平定後,曹操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去荊州搞死劉備。

當曹操拿下襄陽,並在當陽追上劉備,大破劉備後。劉備居然還沒有敗,他仍然有一萬多人的部隊駐紮在江夏郡,準備與曹操繼續死戰到底。

這個時候曹操想到了“驅虎吞狼之計”,這是他在平定河北時,屢試不爽的一招。他把袁尚和袁熙逼到遼東,再借遼東太守公孫康之手滅了袁氏兄弟,自己不費吹灰之力。這便是驅虎吞狼再加二虎相爭之計。

所以這個時候按照老套路,只要曹操把劉備趕到了江東。然後孫權再學公孫康一樣,主動殺掉劉備,並奉上人頭,那麼赤壁之戰也就不會發生了。

但問題在於,孫權不是守門之犬,周瑜和魯肅也是有大志向的人。大家都是狠角色,豈能讓曹操牽著自己的鼻子走?你曹操讓殺劉備,我就要殺劉備?你讓殺,我們偏偏就不殺!不僅不殺,江東還要出兵幫助劉備。於是這才便有了後來的赤壁之戰。

因此從曹操的角度看,赤壁之戰其實是很偶然的事件。他認為只要自己驅趕劉備,孫權必然會幫助自己殺劉備。可是結果讓他沒想到,孫權不僅沒有和他妥協,反而還吃了豹子膽,讓周瑜帶了三萬人配合劉備,與自己在赤壁幹上了。而荊州水軍又渣,他只好和孫劉聯軍在長江上對峙。

值得一提的是,赤壁大戰前,曹操貌似在江南跟劉備還打了一場陸戰,但是沒打贏,灰溜溜的退回了江北,這才開始在長江水面上與孫劉聯軍對峙。

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從周瑜傳的記載來看,讓曹操受挫的,貌似是火燒赤壁之前的這一戰,曹操渡江,但是在江南被打敗,然後再退回江北。

因此,曹操發動赤壁之戰前,他應該是有打陸戰的想法的。但是陸戰不利,再加上江面被吳軍封鎖,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在江面上與東吳接戰了。



曹操退到江北進行對峙後,殺劉備的劇本仍然還是不按他的想法來演。他在陸戰被劉備幹了後,窩在江北喘息的時,結果他的水師居然被黃蓋一把火給燒了。等到他跑路的時候,他再次被燒了一次。整個赤壁之戰,曹操完全輸得莫名其妙。

再之後,曹操開始敗逃。而周瑜和劉備則在後面緊追不放!曹操退到江陵後,留曹仁鎮守江陵,他退回鄴城。周瑜見曹操走了,便放手開始搶地盤。其中大半個南郡和長沙郡都被周瑜搶到手,劉備搶到了桂陽郡和零陵郡,至於武陵郡貌似是被黃蓋搶到的。

荊南五郡經此一分贓,曹操的勢力也就徹底退出了長江以南。而曹操再想從長沙郡走陸路攻擊東吳,也就不可能了唄。

綜上所述,曹操不從長沙郡走陸路進攻江東的豫章郡,主要是因為曹操一開始就沒有打江東的想法。他只是想打江夏郡,驅逐劉備到江東即可。然而曹操沒想到孫權的心思太敏感,居然不上當,並且孫權還派周瑜迎戰自己。之後兩軍交戰,曹操敗的太快,敗稀裡糊塗,很快就退回了北方。

所以說,曹操是壓根就沒想過,並且也沒有打算從長沙郡走陸路打東吳。


除了曹操本身的戰略思路之外,當時的地理也不支持曹操從長沙走陸路攻江東。

湖南省的東部與江西省交界,在兩省的省界線上,從北到南分佈了七條山脈,分別是幕阜山脈、九嶺山、連雲山、羅霄山脈、諸廣山、大庾嶺、九連山。

這七道山脈橫亙在湖南和江西的交界處,使得在地理上,湘贛兩省被天然的隔開了。從歷史上的諸次戰爭來看,從湖南進江西,或者從江西進湖南,幾乎都沒有現成案例。包括後來日本侵華,也沒有從湖南翻越大山進入江西省。

說到底,還是打仗的成本太高了。既然能走長江水路,又何必去翻山越嶺呢?


並且還有一點,江西省的東面地形也是十分的糟糕。江西的東南是武夷山脈,東北方向是懷玉山、黃山、白際山、九華山脈。這也就意味著,曹操就算曲線進攻,拿下了當時的豫章郡也沒用!因為豫章的東面也十分的閉塞,無法以最低的成本進攻建業。曹軍最終還是要從九江回到長江,並沿長江向建業發動進攻。

這等於說,曹操廢了半天勁,繞了一圈又繞回了。既然反正也是要繞回去,曹操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直接從赤壁沿長江東下呢?

另外,在南方打陸戰也是很愚蠢的選擇。俗話說,北方騎馬,南方乘舟。南人為什麼要乘船呢?還不是因為不乘船太麻煩。別說是橫渡長江了,就算是渡過一條不大不小的無名河,在南方都要找渡船才行,否則總不能讓士兵脫了鎧甲游過去吧?

但是用水軍,情況就同了。東吳一帶的河流到處都是。如果用水軍,基本上就是想到哪就到哪。不用找船,不用搞得那麼麻煩,沿著長江就能直下建業了。


河流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尤其南方。更何況荊州打東吳本來牛是順流而下。運輸方面極為方便。如果曹操不採用效率排第一的水軍,而是捨近求遠的從長沙走陸路打什麼豫章郡,那麼他的孫子兵法就算白看了。


Mer86


他是託大了。

當年我也有過相同的疑問。北方士兵本就不善水戰,長江那麼長,隨便找個地方也能強渡,開闢戰場。

但最後獨獨選擇赤壁水戰。這不明顯以己之短擊敵之長嗎?

後來看懂了,荊州四十萬水軍嘛,曹操覺得沒有必要了。推都可以把赤壁推開。

他唯一錯了一點,不該殺蔡瑁張允,這二人一死,誰他媽的會帶水兵?

不過當時已經騎虎難下,只能硬著頭皮自己來了。曹操也是不懂水戰的,只是他絕對不承認這事罷了


善良之子86


選擇赤壁水戰不是曹操的本意,而是一個意外,他壓根沒打算去跟東吳水拼。

所謂的赤壁之戰

曹操順江東下的戰略方針是,直撲夏口,先平定劉琦與劉備,再威逼孫權,伺機而動。命令曹洪駐守襄陽,曹仁與夏侯淵留守江陵,兵分兩路,夾擊夏口。一路是陸軍,走漢水,分為于禁、張遼、張郃、李典等七軍;另外一路是水軍,走長江,由曹操親自率領。

到了赤壁,曹操與周瑜相遇。周瑜主動發起進攻,大敗曹軍。此次遭遇戰,曹操始料未及,因為他壓根沒想用短板去硬踢別人的長處(浩浩蕩蕩的水軍只為壯大聲勢,嚇唬人),更未預料到江東竟然不打算匍匐在自己的雄威下。

吃了大悶虧的曹操急忙退居江北,避其鋒芒,打持久戰,耗死周瑜。不幸的是,南方正值寒冬季節;更不幸的是,曹操從北方帶來的猛男水土不服,瘟疫四起。在這種情況下,一群老虎變成了一群弱雞,鑑於此,曹操下令用鐵鏈把船全死死鎖在一起,好讓將士們舒服些。於是,就有了後續曹操疏忽之下,中了黃蓋的“假降計”,周瑜火燒赤壁的故事。



赤壁慘敗主要原因

荊州不攻自破,讓曹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得意洋洋的曹操錯誤地低估了江東反抗的決心,以為孫權會乖乖地提著劉備的項上人頭前來投誠。不料孫、劉聯手,對此,曹操也並未太當回事;因為當時的劉備實在是太廢了,不值一提,所以他覺得江東終究獨木難支,孫權放棄抵抗是遲早的事,絕不敢主動挑起事端;從而大膽地進行進攻江夏的軍事部署。後來,周瑜現身赤壁著實令他大吃一驚,不過也僅僅只是吃了一驚,源於周瑜所帶的兵力才區區三萬人;雖然曹操水軍確實不行,但人數佔絕對優勢,足以拖延時間,一口一口把周瑜吃掉。


於是,十分輕敵的曹操不但不撤軍,反而去做了一件傻事,大意了一回,從而被火烤了一次。


史鑑一說


三國時期,曹操下江南佔據了荊州城,與孫劉聯軍抗衡,而長沙已是吳國之地,離荊州之地很遠,屬於吳國內地,所以曹操不可能從長沙攻打,又當時陸地交通肯定沒有水上交通方便,所以曹操從水上進攻吳國是首選


山142009770


哪有那麼複雜的,在沒打之前,曹操水陸大軍數量佔據優勢,水路進攻多省事!只是敗了之後很多人才覺得不應該走水路進攻然後各種分析,沒打之前誰知道他會敗得那麼慘啊,估計他自己都沒想到😣😣😣😣


有緣人148652729


赤壁之戰,阻礙了一個盛世的到來


伊洛川373


好文,之前對荊南四郡的瞭解不夠詳盡,通過小編第一次知道了四郡人口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