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方式在生產製造系統中的四大要點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益至講壇的本期內容。我們專注於分享傳播精益理念,歡迎大家加入到益諮會,一起學精益,勤思考,讓精益行動起來!

- 1 -

精益管理由最初的在生產系統的管理實踐成功,已經逐步延伸到企業的各項管理業務,也由最初的具體業務管理方法,上升為戰略管理理念。精益生產管理能夠通過提高顧客滿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資本投入,使股東價值實現最大化。

- 2 -

精益管理就是管理要:“精”——少投入、少消耗資源、少花時間,尤其是要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投入和耗費,高質量。“益”——多產出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升級的目標。更加,精益求精。

5S(整理、整頓、清潔、清掃、態度)是推行精益化管理的基礎,對於日本企業而言,5S已經上升到員工基本素質的層面,而對於工廠企業而言,似乎很難做到真正精益意義上的5S,唯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教育,通過教育使5S真正成為員工的基本素養。5S管理通過規範現場、現物,營造整齊有序的工作環境,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從而提升員工個人的素質。

與單件生產方式和大量生產方式相比,精益生產方式既綜合了單件生產方式品種多和大量生產方式成本低的優點,又避免了單件生產方式生產效率低和大量生產方式僵化的缺點,是生產方式的又一次革命性飛躍。精益生產方式在生產製造系統中的主要思想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精益生產方式在生產製造系統中的四大要點


- 3 -

一、人本位主義

精益生產強調人力資源的重要性,把員工的智慧和創造力視為企業的寶貴財富和未來發展的原動力。其具體特點表現為:

1、彼此尊重

精益生產方式要求把企業的每一位職工放在平等的地位;將僱員看作企業的合夥人,而不是可以隨意替換的零件;鼓勵職工參與決策,為員工發揮才能創造機會;尊重員工的建議和意見,注重上下級的交流和溝通;領導人員和操作人員彼此尊重,信任。員工在這樣的企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並能以主人翁的態度完成和改善工作。

2、重視培訓

精益生產的成功同樣依賴於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求員工不僅掌握操作技能,而且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得到及時的發現和解決。進行輪崗培訓和一專多能培訓是提高人員素質以滿足精益生產需要的有效方法,前者主要適用於領導和後備領導,後者主要適用於操作人員。

3、共同協作

精益生產要求職工在明確企業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加強相互間的協作,而具體的工作內容和劃分是相對模糊的。這種協作打破了原有的組織障礙,通過相互交流和合作解決跨部門、跨層次的問題,減少扯皮現象,消除彼此的指責和抱怨,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共同完成企業目標。常用的方法有項目管理和小組工作法等,前者多用於跨部門間的協作,而後者一般應用於團隊內部。

二、庫存是“禍根”

高庫存是大量生產方式的特徵之一,由於設備運行的不穩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較高的廢品率和生產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現供貨不及時的現象,庫存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緩衝劑。

而精益生產則採用逆向的思維方式,從產生庫存的原因出發,通過降低庫存的方法使問題暴露出來,從而促使企業及時採取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使問題得到根本解決,不再重複出現。如此反覆的從暴露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使生產流程不斷完善,從而改進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

- 4 -

三、永不滿足

大量生產廠家為自己制定了許多生產指標,讓員工有明確的改進目標,並會努力去達到這些指標,但很少人會去超越這些指標,因為今年做得越好意味著明年的改進越難。所以,員工僅滿足於完成各項指標,從而阻礙了經營潛力的發揮。

精益生產方式則把“無止境地追求完美”作為經營目標,追求在產品質量、成本和服務方面的不斷完善。這一思想是區別於大量生產方式的重要特徵,也是精益生產走向成功的精神動力。

準時化生產方式(JIT)和不斷改進流程(CIP)是精益生產追求完美的思想體現。其主要思想有:

1、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

精益生產把生產過程劃分為增加價值的過程和不增加價值的過程,前者也稱創值過程,後者則稱為是浪費。精益生產方式從分析浪費出發,找到改進的潛力,利用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對工藝、裝備、操作、管理等方面進行不斷改進,逐步消除各種浪費,使企業無限接近完美的境界。

2、追求理想化的目標

和大量生產廠家相比,精益生產廠家的生產指標沒有明確的定量,而往往以最佳狀態作為目標,如“零缺陷”、“零庫存”、“零抱怨”、”零故障“等。可以說,要達到這些理想化的目標是不可能的,但它們能使員工產生一種向”極限“挑戰的動力,樹立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極大限度地發揮他們潛在的智慧。

3、追求準時和靈活

物流和信息流的準確、準時是精益生產對生產過程的要求,通過採用看板生產和適時供貨,使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輔助材料等準時到達所需地點,並滿足所需的質量要求和數量,這裡的“準時”不同於“及時”,達到及時供應可通過高庫存來實現,而達到準時是指在沒有庫存的前提下也能達到及時。

準時和準確的信息流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精益生產方式的成功依賴於其獨特的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看板系統。靈活的生產系統是精益生產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前提條件,而現代高科技技術的發展為建立靈活生產系統提供了可能。

四、企業內外環境的和諧統一

精益生產方式成功的關鍵是把企業的內部活動和外部的市場(顧客)需求和諧地統一於企業的發展目標。精益生產方式是目前靈活適應市場變化的最佳手段,其根本思想是把顧客需求放在企業經營的出發點,崇尚“用戶第一”的理念,把用戶的抱怨看作改善產品設計和生產的推動力,從而使產品的質量、成本和服務得到不斷的改善,並最終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和經營業績。

綜上所述,精益管理要求企業的各項活動都必須運用“精益思維”(Lean Thinking)。“精益思維”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創造出儘可能多的價值,為顧客提供新產品和及時的服務。

精益管理的目標可以概括為:企業在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與服務的同時,把浪費降到最低程度。企業生產活動中的浪費現象很多,努力消除這些浪費現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的內容。

總而言之,精益管理是精益生產理論的擴展,是精益思想在企業各層面的深入應用,精益管理是以精益思想為指導、以持續追求浪費最小、價值最大的生產方式和工作方式為目標的管理模式。


精益生產方式在生產製造系統中的四大要點


- 5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開展精益生產管理工作有什麼看法?或者有什麼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穫,可以搜索“益至諮詢”與我們進行互動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