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有人說,春晚越來越不好看了,可拋開網上吐槽和責備外,那些曾經給過我們歡樂和團圓的時光,還是會讓人忍不住駐足懷緬。

正解局出品


年三十越來越近了,對於很多人來說,卸下一年的疲憊,和家人一邊吃年夜飯一邊看春晚,已經成為習慣。2019年,也不例外。

儘管如今的春晚已經成了吐槽的對象,年輕人熱衷於搶紅包,鬥地主,刷朋友圈……但如果可以穿越時光,放一放以前的春晚,許多人依然會停下手指,注目著熒屏。

今天,就寫幾個關於春晚的“小細節”,看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1. 春晚的幕後故事


第一個電視直播的春晚,開始於1983年。

1982年的11月,一個雪花紛飛的下午,時任央視臺長的王楓,把當時擔任央視文藝部歌舞組的導演黃一鶴喊到了辦公室,說要把這一年的“迎春晚會”交給他,節目要求是:有新意、能吸引觀眾。

黃一鶴想了一下,頓了頓,小聲地彙報:搞直播?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1983年春晚導演黃一鶴


他原以為“直播”的方案會被領導訓斥,沒想到的是,臺長召集電視技術部門研究後,第二天就爽快地答應了。

事後,黃一鶴才知道,促成這個決定的原因是電視臺沒錢做錄像。當時,進口錄像機的一個磁頭就要花費3萬美元,為保證日常節目錄像播出,晚會只能省錢“從簡”。

1983年,北京的一對父子合夥將新買的洗衣機拉回家,攝影師王文揚把這一瞬間記錄了下來:1874年,世界上第一個木製手搖洗衣機誕生。100多年之後,洗衣機才逐漸開始走進中國家庭。

那是一個保守與改革的聲音不斷髮生碰撞的年代,傳媒技術的革新與那個迷茫又憧憬的光輝歲月交織在一起。1983年,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這一屆的主持人是劉曉慶、王景愈、馬季和姜昆,他們是相聲大師侯寶林介紹給的黃一鶴的。

剛開始,有人認為相聲演員的格調不高,“馬季俗,姜昆嫩”,他們都不夠“正經”,會使晚會流於庸俗、偏離正統,應該讓央視的新聞播音員來主持。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相聲大師侯寶林與1983年春晚4位主持人


不過黃一鶴力排眾議,說姜昆是當年的優秀青年代表,馬季又是他的師傅,兩人聯臺無可厚非,

新的春晚,總要有新的氣象。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主持春晚的劉曉慶


1983年的春晚氣象確實是新的,它不像是一個官方的聯誼,而像一個家庭式的茶話會,觀眾和演員們的距離近在咫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一年的晚會還可以讓現場觀眾點播節目,還可以用電話點播節目,這也是很大的亮點。

當時還沒有幾個普通家庭有電話,當人們聽說春晚還能點播後,都去了公用電話那排隊打,而本來遭禁播,被斥為靡靡之音的歌曲《鄉戀》,就是因為被太多觀眾點播了,就放開了,李谷一當晚更是唱了7首歌,尤其是在唱《鄉戀》的時候,她緊張地鼻尖冒汗。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李谷一


晚會結束後,央視受到了群眾來信,他們說:央視是“人民自己的好電視臺”。

這一年的春晚,還有一首經典歌曲被傳唱——《牧羊曲》,這是1982年由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的電影插曲,它是為87版《紅樓夢》作曲的王立平老師創作的,由鄭緒嵐演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少林寺》電影中的李連杰


1982年,《少林寺》用一張票一毛錢的售價,讓票房破了億。根據《中國電影圖史》一書記載:“僅國內的觀影人數就達到了5億人次”。 2017年《戰狼2》上映,這是新世紀裡首部觀影人次達到1億的電影,相比於當時的《少林寺》,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少林寺》火了以後,隔年,在外雲遊的釋永信就回到了少林,多少年後,人們都說少林是在他的帶領下,才得以前所未有地發揚光大。

那一年,還有一個小品叫《吃雞》,是主持人王景愈表演的。這是一段無實物表演,因為姜昆在臺下休息的時候,把道具雞給吃了。有趣的是,多少年後,一個叫“吃雞”的遊戲在年輕人之間風靡,搶走了春晚的不少收視率。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2. “小品王”和那些埋下伏筆的小品


2019年,關於春晚最大的新聞是,陳佩斯和朱時茂有可能重新登臺。這個消息來源於一個“被曝光”的春晚節目單。

一時間,各種頭條都被這條消息刷屏了,陳佩斯,在中國觀眾的心中,可以用三個字形容:小品王。和他能夠爭雄的也許只有趙本山。這個“王”,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1984年的春晚,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了小品《吃麵條》,開始王者之路。在隨後的十四年中,二人數次搭檔,演繹了許多經典的作品:《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羊肉串》、《宇宙體操選拔賽》……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第一次登臺亮相的《吃麵條》大獲成功,之後這段作品重播量不計其數,後來陳佩斯接受採訪時回憶起這段經歷,說:

“當年我很任性,覺得這個作品挺好的,但導演組卻還是三番兩次要求他們修改,我就不受這份氣,拉著朱時茂就說走……直到最後一次導演組把他們請回去表演,沒想到一演把觀眾全都給樂翻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後來,演出完的第二天,搭檔朱時茂就發現領導的臉綠了,發火說:“這節目太不嚴肅了。”

當時,電視臺裡沒一個人敢點頭說這個節目能上,最後還是導演黃一鶴把兩人叫到直播間外囑咐:“你們該演就演,別的不用管,到時候出了天大的事情,我來頂著!”

再後來,《吃麵條》才與觀眾見面了,它不僅成為了春晚舞臺的經典之作,也開創了“小品”——這個最牽動人心,最值得期待,也是最容易引發廣泛討論的節目類型。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說到小品,199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黃宏和侯耀文表演的《打撲克》第一次以搞笑的模式,把現實中的一些腐敗不堪的現象反映在了小品上面,成為了迄今為止,尺度最大的春晚小品。

侯耀文:外國教練有本事!黃宏:有本事?中國土生土長的馬家軍教練,連續打破世界紀錄!侯耀文:管上!外國記者,查查你這興奮劑的事。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一語成讖,2015年,作家趙瑜在《馬家軍調查》中,通過3萬多字描述,無情地揭露了“馬家軍”的教練馬俊仁,從1991年就開始給田徑隊員親自喂服和注射興奮劑的真相,“中華鱉精”的笑話由此傳開。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人們發現,此情此景,正如彼時彼刻。

什麼叫著急起來我連我自己都黑,那時候的春晚堪稱預言帝。

同樣預言的還有1995年,由趙麗蓉、鞏漢林表演的《如此包裝》。這個小品諷刺了演藝圈內流行的“包裝熱”現象。

剛開場,鞏漢林就穿著雙排扣西裝,梳馬尾辮,和趙麗蓉擺起了譜,之後,“潮流”、“Hi~ 嗯哼”等新詞撲面而來,中途,在幾回合的“錯了”之後,趙麗蓉穿起了勁爆地鉚釘皮馬甲,連歌帶舞,就演上了一場現代風格流行rap:

“春季裡開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頭。這麼包裝簡直太難受,我張不開嘴兒,我跟不上遛,你說難受不難受,你說難受不難受!”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2017年,《中國有嘻哈》大火,吳亦凡帶火了Freestyle,人們這才發現,和今天的嘻哈比起來,趙麗蓉早已領先了潮流三十年,“潮流教母”的名號,早有其主。

可惜的是,趙麗蓉奶奶在2000年離開了人世。在此之前,陳佩斯與朱時茂在1998年演完了《王爺與郵差》,也告別了春晚舞臺,之後,趙本山獨自扛起了小品節目的重擔。

1999年由趙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昨天、今天、明天》,讓“白雲”、“黑土”深入人心,20年之後,一首由網友改編的“改革春風吹滿地”(原名《唸詩之王》)火爆了抖音、快手,成了“洗腦神曲”。

崔永元也攪動娛樂圈。

草蛇灰線,好像一切都曾埋下過伏筆。2019年,春晚的節目單還沒有正式公佈,已經有人做出了關於陳佩斯和趙本山迴歸的遐想。

人們都希望歲月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彩蛋。

3. 沉澱了36年的《難忘今宵》


從1983年春晚獻唱開始,到2018年的《難忘今宵》,三十五年的春晚時光在李谷一一人身上濃縮。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如果今年,李谷一再次登場,那麼這就是75歲的她第12次演唱《難忘今宵》。翻看她的照片,我們看到是見證歲月的白髮。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1984年是鼠年,李谷一第一次將《難忘今宵》帶上了春晚,這個過程,並不順利。

當時,總導演黃一鶴覺得,晚會缺少一首與整臺節目相配合的歌曲,於是就找來了詞作家喬羽。要他為鼠年的春晚結束時的最後一首歌寫歌詞,內容是:有家人團聚,祖國團圓,親人骨肉之情和對未來的期望,期限是:一天!

在交代任務的第二天,喬羽就交稿了。讓黃一鶴高興的是,歌詞出乎意料,比他預想的還要好。後來作曲家王酩為這首詞譜曲,可沒想到,就在他作完曲時,導演組的內部發生了對這首歌的爭議,

最後,又是黃一鶴頂住壓力,和李谷一堅持把這首歌給錄了下來。

難忘今宵 難忘今宵 無論天涯與海角青山在 人未老 青山在 人未老共祝願 祖國好 共祝願 祖國好


1984年,一首《難忘今宵》感動當時現場內外的無數觀眾,很多人聽到最後忍不住抱頭痛哭,之後,這首經典歌曲在35年的春晚裡,被24次選作春晚的壓軸節目,從2001年起,就未曾間斷。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多少年後,很多觀眾抱怨,這首歌已經聽膩了,可不可以換一個形式。對此,央視的春晚劇組表示了罕見的強硬:“只有當《難忘今宵》的旋律響起,才意味著春晚真正地結束了,它在春晚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從1983年到2019年,春晚已經整整舉辦了三十六年了。 這三十六年來,中國的社會與人民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春晚也在發生變化。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36年,春晚有了來越來越高的清晰度,越來越大的舞臺,演員數量從一人承包了半場晚會,到當紅明星只出現數十秒,並且還有了魔術、分會場、直播彈幕等新的元素。

想到30年前的除夕夜,物質貧乏,一家人都會圍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可現在有了網絡同步直播,有了ipad,我們卻發現一家人整整齊齊聚在一起看電視的氛圍,越來越少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如今,人們都說過年沒有年味了,要出國旅遊,說春晚越來越無聊了,還不如打打麻將看看電影。其中原因,是年味淡了,還是春晚不好看了,沒有人能說的清楚。

想起當年,導演黃一鶴在採訪中提到,第一次春晚,自己僅用500塊搭起了春晚班子。那一次的春晚,所收穫的表揚信,甚至需要專設一個信箱去容納。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春晚

春晚群口相聲《五官爭功》


現在,每一年關於春晚的吐槽,早已經不是一個信箱就能塞滿的了。也許春晚真的是“老了”,它或許不再適合你的口味,或許早已被你厭倦。

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一直都還在,在“故鄉的雲”裡、在“我的中國心”裡、在“相約一九九八”裡、在每一年的“難忘今宵”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