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年關將近,十二生肖最後一位的豬要出場了,屬豬的朋友們要迎來本命年了。動物畫在國畫裡也是很重要一個分支,而且是“支支出狀元”。我們熟悉的齊白石以蝦聞名,畫驢當屬黃胄,水牛不得不提李可染,至於奔馬徐悲鴻則當仁不讓。但是提到畫豬,好像大家都沉默了,莫非國畫界就沒有一個“豬王”?豬作為六畜之首,怎麼就沒有一席之地?

這事說來話長,容小編泡杯茶慢慢道來。

很久很久以前,豬是一個很生猛兇悍的動物,極具攻擊性,對人類的威脅絲毫不亞於老虎,跟現在憨厚呆萌形象相距甚遠。豬剽悍與強勢特性讓人產生了崇拜,一部分人以豬為祖先進行圖騰崇拜。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河姆渡出土豬圖案

後來有好事人趁母豬外出獵食之際偷偷地把豬幼崽抱回家裡飼養,從此幼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像極了依賴網購與外賣度日的現代人。我們人吃慣了外賣再外出去餐館吃個飯都覺得很麻煩,豬也不傻,它當然也是這麼認為的。

久而久之,豬覺得跟人生活在一起很舒適,不必每日外出創業打拼,可以免去地鐵早晚高峰的擁擠,也不必跟職場上的豺狼虎豹明爭暗奪,總之一句話:這樣的日子過得省心多了。

起初人類對豬還是很尊重豬的,時不時以豬為原型打造青銅器用以祭祀,還把中國人最看重的“家”字以豬來命名。家這個字分拆來看是兩部分,上部分是寶蓋,象徵著房屋,下半部分是豕(野豬)。有房子必須有豬才是家,豬聽到這解釋一下子就樂開花了。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通高22.4釐米,通長39釐米 山西博物院

但是好景不長,人豬關係度過蜜月期後關係急轉直下,出現裂痕。期間雖然一直有少量的豬志士在豬圈奮起呼籲“沒有實現經濟獨立的豬是不會有幸福的”,但是大多數平庸的豬還是架不住人類糖衣炮彈的長期攻勢,最終沉湎於人類殷勤的服侍與餵養,逐漸褪去了原有神聖獸性,淪為一俗物。

人類用糖衣炮彈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物種,這招屢試不爽。狗被套上項圈成為看家護院的好幫手,馬被打上蹄鐵成為南征北戰的交通工具,牛被套上鼻圈成了勤勤懇懇的農耕工具,雞再也不是那個舉著高昂冠子,有著頎長身型、光彩羽毛的飛禽,最終變成“土肥圓”的它只得出賣嗓音與產下的蛋換來與人類簽訂的《人雞互不侵犯條約》。

至於豬的下場就更慘一些了:不僅平均住房面積多年呈持續下降趨勢,甚至還一度被人類圍在茅廁,而且成了懶惰與無腦的代名詞,居所成了髒亂差代名詞。豬也很鬱悶的說“我努力了十八年,一杯咖啡也沒有喝上就罷了,最終的歸宿也逃不過人類的餐桌,我找誰說理去“。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除了在陶器、青銅器時代獲得人類青睞意外,在後來的國畫史長河裡,豬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上場機會,只能在民俗類項目上場。

秦皇漢武註定是戰馬奔騰的時代,一心要改良中土馬種的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帶回大宛良種,漢代磚畫描繪的多是馬車圖,大家最熟悉關於漢代馬的藝術品莫過於甘肅出土的銅奔馬。豬說:我可以等呀。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 甘肅省博物館

隨後魏晉是嵇康等“竹林七賢”追求羽化登仙的隱士把持飄逸美學的時代,時尚達人服飾必須寬衣博帶,羽扇綸巾,日常party必須流觴曲水、茂林修竹,你要是不帶一股仙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懂時尚。豬說:現在人都飄了,過陣子也許就好了。

終於迎來了氣勢恢弘、雍容大度審美的唐代,豬心裡偷偷地樂了,心想這次差不多輪到自己了。但是最終發現雍的竟然是閻立本筆下唐太宗的腰圍,大的是周舫畫裡侍女的臉盤子,最可氣是五個老態龍鍾老黃牛也被韓滉吹噓成“肥壯”。豬說:哼,他見過真正的肥壯嗎。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步輦圖》局部與《簪花仕女圖》局部

宋代那種處處透著精緻、細膩的美學註定讓人談豬變色。試想,當宋徽宗坐在由奇珍精緻壁畫裝飾的宮殿內,手捧著天青色汝窯瓷杯,嗟一口北苑御茶,抬頭看到一群白鶴盤旋在上空。此時如有人說一句“陛下,您點的豬蹄到了”估計會把宋徽宗噎死。豬說:人生難得一知己,宋人唯東坡知我。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東坡肉

元代是文藝青年氾濫的時代,他們沒機會做官,自恃有文化、有情懷跑到深山老林裡、江渚漁樵,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以青山為依,以白雲為伴,哼著小曲,打著漁,天天畫梅蘭竹菊,自比君子,而且高士必須有宗教信仰,最好是加入全真教。豬:都這麼清高,我咋辦?

明代的文藝青年比元代有過之無不及,這群人聚集在太湖周邊,天天拉幫結派攀關係,不過文青除了“詩和遠方”,也必須面對“眼前的苟且”,賣畫要錢不再羞於開口,誰叫他蘇州那邊土豪人傻錢多。唐寅就曾經為江南富商做了不少春宮圖。豬:文青都開始談錢了,說說我唄。

清代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洋畫開始進入中國,國畫到底還行不行引起了一群人的爭論,這個時候找皇帝問問讓他拿主意。不過溥儀說了“這事你找我老祖宗乾隆談去,他有這個閒情逸致,朕的大清都亡了,你跟我談個錘子繪畫呀,朕還得上午跟著莊師傅學英語,下午練自行車好載著文繡出去玩呢”。豬:我走投無路了嗎?。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豬萬念俱灰的時候,一個叫徐悲鴻的學西畫的人和一個叫齊白石學傳統國畫的人統統向豬伸出了橄欖枝。

徐悲鴻主張繪畫的社會改造功能,更關注繪畫的現實功能;齊白石長自鄉間僻壤,骨子裡厭惡假清高文人矯揉造作的一面,除了吟詩喝酒逛窯子,就是不搞點實際的,他索性把傳統文人畫裡那些俗物都搬了進來且充滿趣味,極大地拓展了文人畫的題材。久坐替補席的豬也通過大V風光了一把。

豬在國畫界的命運在近代隨著人們認知的改變及一批大師的努力而有所改善,但是豬依然不是國畫的熱門題材,在這方面恰恰是古人講究高雅一定程度限制了豬在國畫的出場頻率。

國畫講究傳承並發展成一個相對完備而獨立的筆墨語言體系,不同物象都有對應的畫法與用筆要求,新的物象要想成型必須經過一批畫家的努力,這也是暫時沒有“豬王”的原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徐悲鴻的豬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近代畫豬的大家其實越來越多。除了徐悲鴻、齊白石,包括畫驢大師黃胄,老頑童黃永玉都畫過豬。

大家看到這裡,【考驗大家的眼力】:以下四宮格里有徐悲鴻、齊白石、黃胄還有張暉畫的墨豬(局部)。當然小編已經對圖片的落款及部分做過了修改。大家需要憑藉自己的眼力看用筆的線條與造型判斷,答案在文末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我們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尊重糧食,那麼我何不對豬也又充滿一點愛心呢。連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都把豬塑造成一個略點懶笨、充滿樂觀主義精神的男三號。現在小孩子喜歡看《豬豬俠》、《小豬佩奇》等卡通片也是以豬為原型塑造的。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齊白石的豬

新年臨近,小編希望大家能把豬在民俗裡的好運與財富帶給大家,最後請欣賞張暉老師筆下形態各異的豬。(偷偷地告訴大家,為了畫這些豬,張暉老師前幾天潛入養豬場實地寫生幾日,

文末處有五福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碧玉妝成》42*97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大豐收》50*70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大利圖》45*49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淡中至味樂無窮》49*90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豐年》39*53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鴻瑞圖》45*49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教子》49*90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啃春圖》49*90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任逍遙》42*97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三春》45*49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松壽延年》49*90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踏春三福》97*60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踏春圖》53*39cm


「張暉話豬」:國畫中的豬為何這般少

《五福圖》117*53cm

答案:1-黃胄 2-張暉 3-齊白石 4-徐悲鴻(您答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