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在三國時期可改變格局的人物,可惜死的太早,不然早就統一了

我國曆史上最讓人驚豔的時代,無非就是三國時期,當時可謂群雄崛起人才輩出。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三國時期的三位天才人物。如果沒死,二可滅魏,一可滅吳。

三位在三國時期可改變格局的人物,可惜死的太早,不然早就統一了

雖然在三國這些人才濟濟的時代,但是由於每國都有不可一世的天才。所以在兵荒馬亂的戰鬥下,反而被韜光養晦善於隱藏的司馬懿給奪走了。不過說句實話,三國時期卻有那麼幾位天才人物完全有能力改變這個局面,可惜的是他們都因為各種原因而去世了。要麼戰士沙場,要麼英年早逝。下面我們就來徹底的瞭解一下三國中到底哪三位天才可以改變當時的局勢。

三位在三國時期可改變格局的人物,可惜死的太早,不然早就統一了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當時蜀國的大將,關羽。這位大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義氣和武力值。至今都被很多人膜拜其肝膽相照義薄雲天的對象。所以反而讓人忽略的他的軍事才能和統帥能力。關羽可以說是三國中比較全面的一個人才。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大家都知道在蜀國佔領荊州之後,劉備可是安排了關羽來鎮守的。如果關羽沒點本領,劉備會選擇讓他來鎮守?當時的荊州這個地方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意圖極其重要。當時的劉備為什麼不選擇讓張飛鎮守呢?這其中就說明了一定的道理。至於為何說他能改變當時的局勢,首先在關羽鎮守荊州之時,就已經明白樊城是下一個極其需要攻下的戰略領地,所以一直進攻樊城。但凡只要被其一旦功下,蜀國必定就可以長驅直入,拿下許昌。從而打破三國爭霸的局面。為此曹操可是派出大將曹仁守衛,且還派出于禁帶領七軍來協助。充分的體現了關羽的軍事才能和統帥能力。

三位在三國時期可改變格局的人物,可惜死的太早,不然早就統一了

著名的水淹七軍就是關羽雄才大略的體現。直接導致樊城當時成為了一座孤城。因為這一件事情,曹操都有搬家的念頭。可見當時的關羽對於曹操的威懾力有多高。可惜的是,關羽太相信兄弟和傲氣了,結果被人叛變,再加上魏國和吳國聯手,在荊州就早早的失去的性命。而之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親自出馬征戰吳國。也導致了元氣大傷,甚至直接傷害到了國家的根基。從此之後,蜀國再也無力迴天。如果關羽不死,荊州不失。那麼蜀國是在當時佔有絕對優勢的,也不會傷到根基。劉備也不會那麼早死去,那時候的蜀國真的很有可能一統天下。可惜了~

三位在三國時期可改變格局的人物,可惜死的太早,不然早就統一了

第二位就是曹操陣營中的謀士郭嘉。最早屬於袁紹陣營,後被曹操看重其謀士之才,反叛於魏國。正史因為魏國有了國家這位謀士之才,曹操才能滅掉呂布這一心腹大患。之後又在郭嘉的幫助下,滅掉了當時實力最為強勁的袁紹,達成了北方的統一。可是不久之後,郭嘉就英年早逝了。從郭嘉去世以後,曹操就開始打敗仗。特別是著名的赤壁之戰,魏國收到了極大的打擊。多年的積蓄直接被打的縮水一半,使其失去了一舉拿下江東的信心。從而演變了三國的局面。我們最早在三國聽到的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意思深深表明郭嘉的雄才大略,如果郭嘉沒死,那麼魏國絕對不會敗北。可見郭嘉的才能是多麼的可怕!

三位在三國時期可改變格局的人物,可惜死的太早,不然早就統一了

第三位就是吳國的周瑜。在吳國生死存亡之時,周瑜挺身而出。面對曹操數十萬大軍毫無懼色,最後火燒赤壁滅掉了曹國數萬大軍。粉碎了曹操一戰定江東的想法。在這之前也是周瑜幫助孫氏一族在江東站穩腳跟,那個時候的孫氏可以說是非常弱小。可在周瑜的幫助下,才變得實力強勁。所以說周瑜也絕對是具備可以滅掉魏國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