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建成5.6億畝高標準農田,有力保障糧食安全!

我國已建成5.6億畝高標準農田,有力保障糧食安全!

農業農村部近日發佈消息,我國從2011年開始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到2017年年底,已經建成5.6億畝高標準農田,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耕地質量和產能明顯提升。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司司長盧貴敏:耕地質量要提高1到2個等級,它的好處一個是可以增產,平均每畝地要增產100公斤以上;第二個就是節水節電,更重要的是可以防災減災。

盧貴敏介紹說,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節水節電率分別可達24.3%和30.8%,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可分別減少13.8%和19.1%。

根據調查,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後,平均每畝可帶動農民增收近500元,提升率為56.4%;項目區平均每畝地塊增值231.1元,提升率為48.1%。

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只要管護得當,農田基礎設施可以有效運轉15年以上,成為保障農民和村集體持續受益的堅實基礎。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司司長盧貴敏:對促進農業的產業化、對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都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我們國家這幾年糧食總產持續穩定在(每年)1.2萬億斤以上,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功不可沒。

農業農村部:2022年將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

前不久公佈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確保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以縣為單位制定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確保完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將建成6.4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22年,還要完成3.6億畝的建設任務。為此,新的規劃將落實到具體地塊,分解任務。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司司長盧貴敏:平均每年必須要建成9000萬到1億畝,咱們有2000多個農業縣,平均每個縣要建設4萬畝以上。咱們要是人均耕地1畝多地,就要覆蓋一兩個鄉鎮,每個縣都這個規模,資金量也非常大,工程量也非常大。

盧貴敏介紹說,人均耕地不足,耕地質量總體不高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即便到2022年建成了10億畝高標準農田,屆時高標準農田也僅佔全國耕地面積一半左右,農田建設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為此,今年中央機構改革明確將過去多部門分管的農田建設的項目、職責統一劃歸到農業農村部,從體制機制上保障了農田建設的有序推進。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司司長盧貴敏:設立一個專項,把分散在各部門的資金合併成一個農田建設專項,這就是從源頭上解決整合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五牛下田”的分散問題,實現真正的整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