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56億建總部,阿里將地點選在了北京!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北京“盛產”互聯網公司,上海孵化出金融公司!兩者似乎劃分界限,互聯網公司進入上海便會水土不服!距離上海極近的阿里巴巴選擇56億元在北京建立另一箇中心,而非上海。同為一線城市,為什麼互聯網公司多去北京,而不選擇上海,深圳,廣州呢?

投資56億建總部,阿里將地點選在了北京!


互聯網優惠政策出臺早

僅僅在西二旗後廠之路,便分佈著百度、新浪、網易、滴滴、聯想、亞信、浪潮等知名互聯網與IT公司。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北京市出臺政策支持高科技產業發展,那時候甚至大學生如果能拿到互聯網公司的offer就可以獲得北京戶口,可見政府的支持力度之大。

在這種背景下,北京的互聯網行業發展突飛猛進。產生了,百度,新浪,搜狐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北京有完善的互聯網創業配套環境,上海沒有。從資本、輔導等整個互聯網創業過程,到互聯網創業人才,北京都齊備,上海則缺乏。

理工科高效密集 高效交流

北京的理工科院校密集程度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也是遙遙領先的。比如企業之間的技術合作,或者企業交流時產生的知識溢出效應(spill over)。還有企業與高校的合作,企業與研究機構的合作。3W 咖啡,車庫咖啡館等均是為互聯網企業交流服務。

上海的極致商業化,讓大部分人都熱衷於賺快錢,而缺少了像北京這種吃苦創業的氛圍。可以看到,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加班成了日常,半夜燈火通明的是多大數。

城市“基因”使然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基因”,比如北京的交通與文化娛樂領域、上海的金融和本地生活、杭州的電子商務、深圳的硬件和遊戲,都是產業發展成為了城市的象徵。

有文章指出,上海人講究的是大平臺當買辦,這是一個城市的基因,很難改變。上海沒有互聯網行業需要的那種調性,互聯網公司自然也不愛來這裡。

當然,以上只是整體而言,上海也出現了攜程,BiliBili等互聯網公司,只是沒有像北京那樣形成“群聚”現象,專注於互聯網金融,上海一樣可以綻放自己的服務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